二十一世紀的現(xiàn)在,房價持續(xù)攀升,建商和投資客頻頻炒作,使臺灣房價對所得比值計算已經(jīng)成為全球前三高,很多新的房子才剛被建設好,就立刻被投資客買下,但大多都是空置。
對應於這種社會現(xiàn)象,一種新的族群開始慢慢出現(xiàn),被稱為房車族,房車族大多付不出錢買昂貴的都市房屋,於是他們選擇去購買具備一定居家功能的大型房車。
「現(xiàn)代游牧民族?房價高升,房車族成為趨勢?」
這種房車廠商為了呼應需求,已經(jīng)開始設計出各種樣式,有兩層活動空間的,有設計廁所和廚房功能的,以及和電腦人工智慧和網(wǎng)路結(jié)合的設備,越來越重視機能性和舒適性。
房車設計師表示:
「對於房車為什麼會成功,我想先說,對人們來說,交通方便發(fā)展的現(xiàn)在,人們開始不再需要注重移動工具本身的性能,反而對很多人口擁擠的國家來說,人們更需要確保個人的空間的舒適,同時世界各國房價的攀升,更造就居家房車的市場開發(fā),這種車的概念是從美國的露營車和膠囊旅館結(jié)合突發(fā)奇想而來,我們以再開發(fā)更具完整家庭功能的房車設計,空間將會是很大的障礙,但我們會想辦法突破──」
新型的房車一一誕生,隨著房車的大量出現(xiàn),房車就快要跟機車和手機一樣普遍,許多年輕族群開始考慮不買房,直接購房車做為住宅。
房車甚至帶動旅遊,每逢高速公路常常因為房車過量而塞爆,整條高速公路變成房車族停車場(或著應該說休息區(qū))。
隨著臺灣房車普遍的現(xiàn)在,房車族的產(chǎn)生很多隱憂,首先是房車並不具備充分的空間,很難容納臺灣常見的小家庭,更多的單身族群或是同居者一一出現(xiàn),更加惡化少子化本身──
但也有專家樂觀預估,房車族的產(chǎn)生讓房屋失去原有價值,房價有機會下跌,那麼房車反而可以導正臺灣大量房屋無主的嚴重問題。
但除此之外,房車還卻引發(fā)更多社會問題。
許多新聞報導說:
「油價升漲,房車族呼籲政府重視房車權(quán)益。」
「房車族叫苦,立法院通過新法案,將居家型房車視作不動產(chǎn)課稅。」
「路權(quán)還是居住權(quán)?停車區(qū)成為另類旅館,房車族:『我有付費!』。」
「臺中市為了控管馬路,大量縮減停車處,房車族抗議。」
「專家表示:『房價才是房車趨勢的問題主因,要減少房車不能只打壓房車族權(quán)利!』」
在臺北市,因為馬路路面狹小,過多房車常常導致道路壅擠問題,變成另外一種路霸問題,交通警察難以控制房車秩序。
除此之外,房車因為無法完全達成家庭功能,使得公共設施被濫用,尤其是廁所和飲水設施等等附近都有房車族進駐,立委譏諷此為「流浪漢大遷徙!」但隨即遭到民眾反撲。
有些社區(qū)開始勒令禁止房車進入,他們說這會導致當?shù)刂刃蚧靵y。
警察則開始偵辦房車非法進駐的問題,因為房車已經(jīng)大量妨礙許多車輛和民眾的路權(quán),但房車族就像嬉皮一樣開始移動到各個城市,房車也加強導致許多派遣業(yè)的出現(xiàn),甚至有很多人直接把房車變成店面開張。房車進駐地變成新型的夜市,商業(yè)蓬勃。
另一方面,因為房車過多,導致空氣汙染,政府無力控制這種社會現(xiàn)象導致的環(huán)保問題。
後來的歷史專家,都將這個時代稱為無房時代,或著蝸牛時代,為這個社會現(xiàn)象做檢討,無論如何,房車的誕生解決了房價過高的問題,卻同時也導致了更多社會問題。
這也是後來國家做為控制房價價格變動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