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識段譽與阿朱
在無錫城松鶴樓中與大理皇子段譽趣味相投,義結金蘭。在杏子林丐幫大會中得知自己身世是契丹後裔而黯然離去,也在途中結識姑蘇慕容復二婢之一「聽香水榭」主人阿朱。後來因養父養母和師父被「大惡人」殺害而被冤枉為兇手。去少林寺探望師父時,發現師父已死,躲在菩提院佛像後時,被少林派掌門人玄慈方丈、達摩院首座玄難和戒律院首座玄寂發現,遭到三高僧圍攻,玄慈使出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大金剛拳」撃來時,喬峰無意間將阿朱連累,受了重傷。
為了求「閻王敵」薛慕華神醫醫治阿朱,不顧聚賢莊群豪正準備討伐他,毅然孤身拜莊,最後被迫於聚賢莊上以一敵百,喬峰雖曾立誓不殺漢人,但不得不大開殺戒,面對三百餘人,只得拚命相摶,自己亦為護阿朱已致身受重傷,幸被「恩公」救回。傷愈後上雁門關觀看生父留下字跡,卻發現阿朱居然守候於此五日五夜!被阿朱情意深深感動的喬峰,與阿朱攜手下山,相互愛戀。
結識阿紫與耶律洪基
由原名「喬峰」恢復契丹名「蕭峰」後,他努力追查殺害養父母及師父兇手,卻因丐幫副幫主夫人康敏的誤導,以為段正淳是「帶頭大哥」,阿朱為保護父親,假扮成段正淳,因而被喬峰錯手殺死。喬峰應允阿朱遺願─照顧阿朱之妹阿紫。後又為了護身而擊傷阿紫。自此為給阿紫治傷,到達長白山,後與契丹皇帝耶律洪基結為兄弟。
後因消彌遼國政變,蕭峰以一敵百扺抗千兵萬馬,箭殺遼國南院大王「楚王」耶律涅魯古,擒拿遼國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重元,及救回耶律洪基一命,蕭峰被封為遼國南院大王,居於佑聖宮,忙於處理軍務。
蕭峰得知阿紫失蹤後,四處查探,查到阿紫在少林寺後,便立刻率領「燕雲十八騎」直闖少林寺武林大會,使出「降龍十八掌」中的「亢龍有悔」擊開星宿派創派師祖「星宿老怪」丁春秋而救到阿紫,並從玄慈方丈口中得知他就是「帶頭大哥」,蕭峰遭受慕容復、「星宿老怪」丁春秋和丐幫第七代幫主莊聚賢圍攻,蕭峰無懼三高手,掌擊丁春秋,斜劈慕容復,拳打莊聚賢,兩義弟虛竹和段譽引走丁春秋和慕容復,蕭峰和莊聚賢單打獨鬥,立時便大佔上風,只是蕭峰的「降龍十八掌」和他的「冰蠶毒掌」硬拚數掌時,都不禁寒氣襲體,蕭峰乘莊聚賢舉掌全力相迎之際,倏地橫掃一腿,兩支小腿脛骨同時折斷,便即倒地。
搗破全冠清的陰謀,並查明自己身世,原來「大惡人」、「恩公」是生父蕭遠山(當年雁門關一役亂報謊言之人為慕容博、帶頭大哥為玄慈)。
後來耶律洪基欲迫喬峰攻打大宋,喬峰不從,且脅迫耶律洪基下令,終生不許遼軍一兵一卒越過宋遼疆界後,自盡於雁門關前,死後屍體被阿紫抱起跌落於關外深谷中。
新三版《射鵰英雄傳》第二十七回中,「想當年丐幫喬峰喬幫主在聚賢莊獨戰群雄,又以降龍十八掌在少林寺前打得眾魔頭望風遠遁,雁門關前逼迫契丹皇帝折箭為盟,不敢南侵,真是何等英雄」。
北喬峰,南慕容
「北蕭峰,南慕容」,已花了大筆墨著力渲染烘托的大人物慕容公子還沒有出場,蕭峰卻沒有半點徵兆,倏然而至,開門即現一座重巒疊嶂的奇峰。此又是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寫法。此書文筆跌宕變幻,奇彩多姿,極深極博。 蕭峰一出場就確立了無人可以比擬的高大雄偉形象。更為新鮮的色彩,更為迅速和強有力的英雄意志撲面而來,遼闊而蒼茫的激情進入更高更無限的精神空間,更為悲壯的命運交響樂迸發出更原始和狂野的呼喊。在蕭峰的面前,既往的一切陳述都變得蒼白和空洞,無可阻擋地進行價值的消解和缺失。蕭峰的出現是空谷來風,是平地的一聲春雷,是我們所有凡人瑣屑生活中夢寐以求渴望的高貴氣息,是英雄有力、驕傲、堅定的自白。段譽喝彩道:「好一條大漢!這定是燕趙北國的悲歌慷慨之士。」僅此一句話,就足可表現出蕭峰天人般大氣磅礴、神威凜凜之氣勢。真正的大英雄不需要渲染,不需要造勢,不需要烘托。他只要就在那裡隨隨便便地一站,就足可壓倒周圍的一切,讓其他任何人也不能逼視。這種大英雄,千萬人中,你一眼就可看出。
身世之謎
在蕭峰還是嬰兒時,父母在雁門關外被中原群雄伏擊,母親身死,父蕭遠山傷心之餘留書墜崖。尚在襁褓中的蕭峰被主持這場伏擊的少林方丈玄慈帶回中原,交給居住在少室山下的山民喬三槐夫婦收養,改名喬峰。
玄慈從蕭遠山留書中得知自己殺錯了人,為表示愧疚,在喬峰少年時派師弟玄苦傳授其武功,後又介紹他拜在丐幫幫主汪劍通(也參與了雁門關伏擊)門下,最後,喬峰憑藉自己超常的天賦(他父親曾經就是個單獨打敗中原十三位武林高手的契丹高手)成就了自己的威名。
馬副幫主的夫人康敏暗戀蕭峰,但蕭峰只當其為兄嫂,因此得罪馬夫人。馬夫人遂揭露其契丹人的身份,蕭峰被迫離開丐幫。此時他又背上了弒養父母、弒師等大罪,令他百口莫辯。幸而得遇紅顏知己阿朱,在她的陪伴下開始追察真兇,卻在康敏的誤導下,找上了阿朱的生父段正淳。阿朱最後為了化解蕭峰仇怨,以及救父親的性命,死在蕭峰掌下,臨死前託付喬峰照顧妹妹阿紫,阿紫眼見阿朱臨死時蕭峰的似海深情和悲愴絕望,因而傾心,不惜以毒針強留卻被誤傷,蕭峰為救阿紫性命遠走關外。
蕭峰機緣巧合得遇遼帝耶律洪基,與耶律洪基結為兄弟,並幫助他平息叛亂,因此受封南院大王、趙王之位。最後為了遼宋兩國和平,以斷箭自盡於雁門關外,死後屍體被阿紫抱起墜下懸崖,與蕭母同葬一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