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風立ちぬ
- 作品平臺:動畫
- 作品類型:戀愛
- 播映方式:電影
- 對象族群:少女
- 當地首播:2013-07-20
- 臺灣首播:2013-09-18
- 當地發售:不明
- 臺灣發售:不明
- 播出集數:1
- 作品分級:不明
角色介紹:
崛越 二郎:主角,從小對飛機充滿夢想。已設計出零式戰鬥機的設計師為原型。
里見 菜穗子:女主角,在關東大地震時和男主角相遇,在次碰面時是十年後的深山度假小屋,並且染上了結核病。
卡普羅尼:二郎小時候翻閱介紹飛機雜誌上時看到的飛機設計師。二郎時常做著和他相遇的夢境。
崛越 加代:二郎的妹妹,立志成為醫生。
本莊 季郎:二郎學生時代的朋友,畢業後和二郎同樣任職於三菱重工業的飛機設計師。
黑川:二郎的上司。對二郎很嚴厲但同時了解二郎的想法、認同他的實力。在二郎被追捕時庇護二郎,並且和黑川夫人兩人是二郎和菜穗子的媒人。
服部:二郎所屬的設計課課長。
卡斯特普魯:在輕井澤的神祕德國人。和二郎志同道合,看著二郎和菜穗子交往。
心得&碎碎念:
這篇文章跟上一篇文章相隔的時間是1個月又10天。這個數子基本上是沒有任何意義可言的,只是個"挖賽,這個人怎麼這麼久沒有發文,是潛水了嗎?"這樣給人的感覺罷了!
不過要我對這個1個月又10天做出一些辯解的話...大概是我大學最近才開學吧!我大概是8/30號上臺北,9月初正式搬到宿舍裡,不過因為某些智障的問題始得我到更後來才用到電腦。
這個也不是問題,上臺北之後感覺生活整個多采多姿了起來(或者該說大學生活才對)。我想我最近或許也只能打這一篇心得文吧?畢竟參加了某個社團活動,常常要集會、而且住宿還要每天處理我自己的衣服(為了存錢選擇的用手刷)弄一弄都搞到有點晚了...可能沒甚麼時間看小說更別提有點漏看動畫了...不過我想我應該會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吧!
今天要打的心得文是宮崎駿的《風起》。比較特別的是,這是我上臺北之後第一次和一群氏到電影院看。坐在第四排看,各種聲光效果啊!!
當初會想要看這部動畫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宮崎駿,我想或多或少有很多人想得跟我一樣才對;而第二個理由則是崛越二郎的配音員-庵野秀明,基本上我第一次也是唯一次聽到這個監督的名子是在《新世紀福音戰士》裡聽到的。我並不是很熱愛EVA到了那種程度,純粹只是因為對於監督來當配音員感到很新奇。當然,我在《霍爾的移動城堡》時就有聽說過宮崎駿覺得專業配音員和角色不合這點。不過基本上還是覺得十分的新奇。
整部片並沒有偏重於二郎的哪個時期,而是大範圍的講了崛越二郎的人生。簡短的讓二郎和卡普羅尼在兒童時期相遇、關東大地震時和菜穗子相遇並且讓菜穗子留下深刻印象、在學期間就充分的展現出自己獨特想法、進入公司後展現自己的才華--然後失敗、接著是到輕井澤時和菜穗子重逢...。
整個故事不斷讓時間跳躍,使得故事的時間軸拉得很長,這是個優點但同時也是個缺點。時間拉長會讓故事並不是集中於某一段時間內,而是一大段時間。不過相反的,因為故事是在大時間軸發生的,男滿會讓人有種模糊焦點的感覺。時間過於倉促也讓人無法在某些作者想要表達的地方產生共鳴,雖然宮崎駿本人在看完《風起》後感動落淚,不過我卻只有淡淡的意味深長而已。
思想。宮崎駿在電影裡不斷傳達給觀眾的東西。我覺得<風起>也是一部充滿宮崎駿想表達自己思想的電影。個人是有從角色和角色間的對話感受到一點反戰思想。同時,也有很多地方是會讓人反芻意義的片段。老實說,我剛看完電影的霎那,第一個想法是「啊?結束了?」,不過在和一群事做了某個程度上的討論後,我開始思考這部電影給我的真正意義。平白沒有意義的劇情片?我想絕對不是。劇情空洞的文化片?我想也絕對不是這樣的。那麼,在我心目中的<風起>到底是部怎麼樣作品呢?我開始思考這個答案。除了反戰之外,是不是還有要表達其它的涵義呢?我想是有的,不過我缺乏當時的歷史知識所以無法斷言到底還有甚麼含意。但在我心目中<風起>絕對是部讓人經由看完電影後開始思考的電影。
這次的心得文大概就到這裡了。接下來預定寫幾篇有關於小說的心得文...不過可行性又有多高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