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卡普空(CAPCOM)製作,預定於2010年4月所推出的格鬥對戰(zhàn)遊戲《超級快打旋風4(Super Street Fighter 4)》,在稍早前公布最終壓軸的新參戰(zhàn)角色土耳其油脂摔角手哈坎(Hakan),其獨特的格鬥技與奇特的造型很快就引來遊戲界普遍關注。知名英文遊戲網站Escapist還形容哈坎與韓國的女殺手蛛俐(Juri)是超級快打旋風4中最值得一玩的新參戰(zhàn)角色,並讚揚卡普空首度將土耳其油脂摔角納入格鬥遊戲中之突破性嘗試。究竟土耳其油脂摔角之歷史起源為何?當初又為何會刻意在摔角手身上塗滿油脂?其與一般摔角又有何其他差異?現在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油脂摔角中的選手最早係穿著由布料所編織而成之長褲,同時布料還向上延伸遮住選手之肚皮以符合伊斯蘭教法(?????)之對男性穿著之規(guī)定,只是這樣的穿著當然就很容易成為對手相互攻擊的弱點,也降低了油脂摔角應有之難度。因此在克爾克普之正式油脂摔角競賽開始後,選手一率都穿上由水牛皮所製成之皮革長褲,而且也取消了對肚皮的遮覆。由於鄂圖曼帝國跟法國長久的同盟關係,油脂摔角在古代也曾經在法國加以演出,好奇嘗試的法國人發(fā)現油脂摔角遠比一般的摔角還要困難,甚至認為這是全世界最困難的運動,而法國諺語「跟土耳其人一樣強悍(Fort comme une Turc)。」即與此有關。也由於油脂摔角的高難度與對平衡與靈巧的高度需求,在1975年油脂摔角被設定時限以前,偶爾都會出現一場油脂摔角需要連續(xù)進行兩天才能分出勝負的情況;在1975年以後,若油脂摔角超過30~40分鐘仍無法分出勝負,會以計分方式決定勝負。
油脂摔角在鄂圖曼帝國境內日益發(fā)展茁壯,帝國各地都出現定期的油脂摔角競賽,還包括宗教節(jié)日、豐收與慈善活動都是油脂摔角常出現的情境。但是,克爾克普競賽仍然是全國最重要的油脂摔角競賽,而唯有在克爾克普競賽中勝出者才能成為"摔角之王"(?????? ????),其地位類似日本相撲的"橫綱"。更甚者,在克爾克普競賽中表現傑出者甚至得破例加入當時只有依強制徵召才能入伍的帝國精銳─蘇丹親兵(??????)的行列之中。因此,在每年都會有千名左右的摔角選手投入這場盛大的體育競賽之中。在1912的巴爾幹戰(zhàn)爭(???? ???????)時,克爾克普競賽為免受戰(zhàn)火波及,而將場地向東南移動三十五公里,也就是現代克爾克普競賽的舉辦地點。在鄂圖曼帝國滅亡後,土耳其國父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ürk)將克爾克普競賽轉時委由地方鄉(xiāng)紳負責,後來則改由土耳其紅新月會(K?z?lay Hareketi)負責籌辦。
鄂圖曼帝國的蘇丹親兵為全世界第一批現代化的職業(yè)軍種,但隨著軍制與武器的演進後來逐漸被西式軍隊給比了下去,圖為土耳其軍事博物館的蘇丹親兵表演 在伊斯蘭世界中的紅十字會(Red Cross)通常會改以代表伊斯蘭教的新月作為標誌,故稱紅新月會 油脂摔角當然也產生了幾個傳奇性的摔角選手,其中最有名的兩位分別為加達爾?凱?阿利科(Gaddar Kel Ali?o)跟奎佐西克里?馬赫姆特(K?z?lc?k Mahm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