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曾說過:「愛人,乃同一個靈魂分屬在兩個不同肉體。」這也是為什麼缺了一半靈魂的人,要花一輩子時間尋尋覓覓來填補另一半缺口,因為我們不完美,要透過愛才能彌補我們失落的靈魂。然而,同性別的愛能否得到相同補償?似乎複雜化異性戀的愛情觀。當一個人失去可以依靠、所寵所愛之人,他們靈魂只能在迷茫中飄泊,陷入不能被愛也不能給予愛的窘境。而那人的出現,且變的如此重要,在於孤單人生旅途中給了心靈上支持與陪伴,從無限溫柔的深處,提供精神與肉體的契合,他給了一個專屬的位子。愛是饗宴可共飲分享,但不是墨子談的兼愛,它是有高低;也不是孔子長幼有序之愛,它是專屬、善斷,不完全是親疏之分來區別。超越性別的愛,跳脫世俗眼中的掩飾與華麗,它不是外表、不是內在,單純就是「愛」,一種「原愛」,性別窠臼我們的愛情,也連同阻斷我們在不同年齡、階級的追求,由於我們為彼此心中築下一道牆,隔離別人也隔離自己。若要突破,也許最好的方法是,我們得先為對方拆除心中的障礙!
劇中,艾尼斯從小失去了父母,最後也離開哥哥與姐姐,至親至愛的人都離他遠去,使他陷入人生的迷途中,直到前四年的夏天認識了傑克,他們從工作夥伴身份發展出為人禁忌一種親密關係。那年分手之後,他們因各自家庭彼此失聯,但隨後一張明信片也串起他們之間情感連繫。然而,因社會的保守以及兒時悲慘記憶,艾尼斯無法和傑克長相廝守,唯一的愛只能留在心中,直到傑克因事故而死,他保藏艾尼斯的襯衫也成為他們之間最後的遺憾。在電影接近片尾的一幕,發現了傑克私藏艾尼斯的襯衫,這象徵了襯衫保裹傑克的感情,顯示艾尼斯在傑克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地位,只是那種愛無法發聲。而艾尼斯的愛,是層次的,愛他的女兒、愛妻子,但更愛心中永遠說不出口的他,即便他無法在世人面前出席,但心中依然有不可取代的位子等他。艾尼斯曾向傑克說:「他不是同志」,這意謂艾尼斯恥於承認他是同性戀,但言下之意更代表艾尼斯愛傑克不是他喜歡男性,而是純粹愛他,不是性別、不是外表、不是內在,就是愛,一種近乎本質的愛,這是「原愛」。我們長遠以久被性別外顯所矇蔽,而忽略人與人最真實情感,以致設下重重障礙,禁錮我們的心,桎梏我們的靈魂。同樣地,約束艾尼斯不願離開小鎮行為上,正因為斷背山是屬於他們唯一的淨土,在其他地方是無法呼喊他們的愛情,唯有這座山才能連繫他們記憶和感情。
透過李安的長鏡頭,對比看到雄偉壯麗的斷背山裡,卻包容不下他們的愛情,反映了社會結構事實的障礙,來自於人心的設限,也造成艾尼斯在感情路上的逃避,無法真誠面對。這部電影改編自安妮?普露短篇小說,李安以細膩卻不煽情手法呈現同性戀的故事,並延長補足小說沒有的情結,使得故事中主人翁們之間的熾烈、掙扎以及遺憾,讓人強烈且不勝唏噓。此外,整部電影也表現濃濃西部牧場生活,純樸地方更暗示保守氣息,艾尼斯和傑克難以結合之勢似乎早已註定。每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如何跨越,在於我們如何為彼此卸下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