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孟克柔是十七歲的高中女生,她常常感嘆自己已不再是「天空任鳥飛,海闊縱魚躍」的青少年了。無法再天空海闊,該當是心中藏了許多的秘密吧!一天,她把這些秘密全數老實地告訴了也十七歲的張士豪。
張士豪與孟克柔不同,無牽無掛無心機,鎮日泡在游泳池中,享受水波柔軟地捧托。他最大的心願是游泳比賽冠軍和做孟克柔的男朋友。直到那天,他無預警地聽著孟克柔向他揭露她始終深埋在心底的秘密……。
究竟是什麼樣的秘密,讓孟克柔和張士豪這兩個十七歲的大孩子,一夜之間變成了大人?是什麼樣的秘密,使得尚不懂哲學是何物的小朋友,卻不得不面對生命存在的課題。
於是,他們不再是男女朋友了,也不是普通朋友。他們成為一種若即若離的糾纏。糾纏久了,疲倦了…。
他們預約將來,也許三年後,於一扇藍色大門前再見。
PS.這篇介紹寫的好文藝啊,其實電影本身沒有這麼玄啦。
影評:
1990年代後半,臺灣的「新浪潮」電影題材在經過老一輩的白色恐怖、中生代的鄉土人文情懷之後,逐漸的開始注意到青少年的內心世界,從早年的【青少年挪吒】、【少年ㄟ,安啦!】到最近的【千禧曼波】、【黑暗之光】、【扣板機】等片,無疑的,以藝術片風格揚名國際影壇的臺灣導演們都相當用心的去描繪了青少年的苦悶,然而不禁叫人納悶,臺灣的年輕人們真的都那麼的灰暗,陰沉嗎?我自己的青春期生活雖然不算多采多姿,但也不至於到拿西瓜刀參加械鬥,也沒有每天留連在PUB裏面啊,直到看了【藍色大門】之後,才終於看到了那麼一點點自己青春的影子。
【藍色大門】的劇情相當簡單,女生的朋友一直喜歡學校裡帥帥的男生,男生卻喜歡上牽紅線的女生,而這個媒人婆偏偏又覺得自己喜歡上了自己的手帕交;即使不確定同性戀的問題在青少年中是否普遍,然而這種近似肥皂劇的三角關係在每一個學校中都絕對是家常便飯的故事,可能也是這種原因,【藍】片給人的感覺顯得格外親切,臺北不再是灰塵滿佈的大廢墟,反而到處都透著一種午後的悠閒,雖然這些學生們沒什麼人生大目標(拜教改所賜,本片似乎也看不到升學壓力),可是誰說沒有目標就得空虛寂寞?晚上偷偷去學校游泳躲教官、沒事到海邊溜搭、在馬路上比賽騎腳踏車、每天就只需要注意著夢中情人的一舉一動,甚至連用過的各種東西都蒐集起來保存好,【藍】片中的這些青少年們顯然比起之前臺灣青少年電影中的主角們要懂得如何享受人生得多;而妙就妙在這些看似沒啥學問的行為,的確是目前大多數臺灣在學青少年的真實寫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現代臺北的年輕人們可能常常用手機聊天,但應該不會在大馬路上騎腳踏車(所以有腳踏車出現的片段也成了整部片中最怵目驚心的的場面)。(註)
令人激賞的是三位男女主角即使有著青春偶像的外貌,首次演出的成績卻都相當傑出,不但比F系列的前輩偶像們好得太多,也當然不會有某些自舞臺劇出身的演員斧鑿太過的表演,一些不斷重複出現的臺詞像「天蠍座O型,游泳隊吉他社」或是「你到底想怎樣」,在喜感十足之外也忠實的呈現了高中學生們拙於以言詞表達情緒,只得靠著不斷重複來表明意圖的刻畫,麻煩的是這種電視劇應該也不難做到的功夫,偏偏就只在【藍】片中看見,因此【藍】片的好看相對的也強烈的對比出臺灣電視劇(包括偶像劇)的不用功。
雖然臺詞簡單,卻很真實,就是那種平常我們會聽到的臭屁男孩會講出口的話,偶像劇的編劇們要到何時才會知道,臺詞這種東西不需要非常複雜,只要簡單平實就好了。
清新、寫實、唯美,是【藍色大門】的整體評價,就像導出【新天堂樂園】的義大利導演托納多雷一般,易智言不需要把電影搞得灰暗疏離,就完成了一部既能受國際影壇青燦,也能讓臺灣觀眾看懂的電影,也證明了當年臺灣的電影票房,除了低級笑料與軍教片之外,還多了這麼一條清新的小路。
導演:
易智言
編劇:
易智言
演員:
桂綸鎂
陳柏霖
梁又琳
評鑑星數:4
註.1根據導演易智言後來在訪談當中的表示,片中腳踏車的出現是出於情境需要而非寫實因素,有趣的是全片沒有出現臺北目前的交通象徵—捷運,因此,我想這部電影的時空比較接近三、四年前的臺北,而本片的劇本似乎也確實是在1998年左右完成的。
PS.這篇文章是我在2003年時,在【藍色大門】剛剛上映的時候寫的,現在回頭看這部電影,其實這部電影的成功,有很大的原因在於導演的聰明,易智言他知道這個年紀的演員們沒辦法念太長的臺詞,所以就讓他們不斷的重複那幾句話,坦白說,還滿有親和力的,因為高中生似乎本來就是這種不善於言語的年紀。
附錄:雖然臺灣版的DVD規格很爛,但是日本版的DVD卻做得很好。
陳綺貞幫【藍色大門】演唱的電影主題曲-小步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