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公主千千普遍認為代表《天鵝湖》的白天鵝,她的頭髮兩邊有類似《天鵝湖》白天鵝的羽毛飾,DVD1封面的手勢也跟白天鵝一樣,不過,她的舞衣卻有著翅膀。之前巴哈公會有同學提出可能跟芭蕾舞劇《仙女》的有翅膀的舞者有關,因為卵之章第十一話恰巧標題和開頭小故事皆是「仙女」,《仙女》裡的舞者也有相似手勢,因此,同學推測芭蕾公主千千的舞衣雛型有可能出自《仙女》。
後來,在Princess Tutu Community找到一篇訪談,根據
國外粉絲2006年1月28日訪談伊藤郁子老師第13題(
The fans have noticed that many of the Princess Tutu DVD Covers seem to represent various ballets. Could you confirm what each cover alludes to?),DVD1封面千千的手勢的確出自《天鵝湖》,然而,
其他皆是原創。
又在國外部落客spellthief的2013年3月18號的
第16話舞者對照發現,芙蕾雅參加比賽的舞衣
也有翅膀,對照的芭蕾舞劇竟然是《吉賽爾》,也就是卵之章第四話的標題。
(我只記得魅惑米道的女子,沒注意到旁邊的薇麗有翅膀
)
想起上學期音樂講座提到「精類與人類的禁忌戀愛」。歐洲中古時期階級不能通婚,直到法國大革命(1789)發生,階級終於逐漸被打破,貴族的沒落也愈來愈明顯。《吉賽爾》、《仙女》正是這個時代背景下的作品,兩部分別創作於西元1841年和1832年,《天鵝湖》創作於1876年。三部皆在法國大革命後;三部的女主角皆失去性命(《天鵝湖》結局第一個版本是王子與天鵝公主雙雙殉情);三部的男女主角皆無法在「生」的世界結合。
為什麼三部故事的結局皆走向悲劇?
因為當時要表現出人們因為階級不同無法相愛,而精類(如妖精、精靈)和人類不同生物,自然不能結合(現代可不同了,階級流通大大受歡迎),就連安徒生童話的《小美人魚》(1837)亦無法跟王子在一起,變成泡沫。
再來看看《吉賽爾》、《仙女》、《天鵝湖》的舞衣:
《吉賽爾》
引自WIKI: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Giselle_-Carlotta_Grisi_-1841_-2.jpg
(如果看到的舞者沒有翅膀,她的翅膀其實是兩條掛在手臂上的半透明長長的白紗)
《仙女》
引自WIKI: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Sylphide_-Marie_Taglioni_-1832_-2.jpg
《天鵝湖》
引自WIKI: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Swan_Lake_Lunkina.jpg
從《吉賽爾》、《仙女》的舞者的舞衣、提到的經典作品的時代背景,還有伊藤郁子老師的訪問推測,有著翅膀的芭蕾公主千千其實是象徵悲劇角色的精類,無法和心愛的人在一起的女子幽魂。這也就是小丑作家麻耶真正的目的,看似將「希望」放進故事,推動故事,實際上,他放的「芭蕾公主千千」本身就是悲?。ㄎ蚁?,這也是芭蕾公主千千(Princess Tutu)名字的由來,Tutu意思為芭蕾舞衣,舞衣的設計跟角色塑造密切關連)。
至於華亞為什麼提防芭蕾公主千千,可能其中一個理由跟精類會誘惑男子的傳說(卵之章第四話<吉賽爾>米道差點被薇麗帶走)有關,海妖賽蓮(Siren)標準誘惑男子(如果有看《神鬼奇航4》,會知道海妖有多可怕。忽然想到海妖跟人魚相似,小美人魚跟芭蕾公主千千都會因為某個限制消失,一個變泡沫,一個化成紅光。簡直暗示芭蕾公主千千可能是會誘惑男子的精類。另外,烏鴉公主克蕾爾的形象大家應該很熟悉,常常誘惑米道,這樣很清楚為什麼她會去誘惑王子了)
幸好,華亞協助小鴨脫離芭蕾公主千千的角色,沒有用「死亡」、「向王子告白變成紅光消失」還給王子「希望」,反而靠自己的意志,不受故事設定束縛,順利取下墜鍊還給王子,那顆「希望」沒有沾上「死亡」,亦無「絕望」,僅僅是喚起絕望的人們心中沉睡著的希望的溫暖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