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成序章、幼兒時期篇、英國篇、以
及奴隸篇(進行式)。以下依篇章介紹劇情──
序章,前兩話,用短篇帶出故事,以及舞臺。進而讓人衍生對於角色的疑問跟好奇心。
猛烈的進攻,讓人體會到戰爭的可怕讓人不禁好奇兩人的恩怨到底是從何而來呢?(右下角是托爾芬,男主角)回到那個...美好的以往時間 用進攻敵方小型要塞顯示男主角
托爾芬的威猛,以及
阿謝拉特的智慧。但是兩人之間卻又充滿著火花,令人不經好奇他們之間的恩怨情仇。然後他們進入決鬥,
托爾芬潰敗,他獨自一人在船上,進入了他幼年的回憶。
幼兒時期篇,敘述托爾芬的人物背景,也闡述了與阿謝拉特的相遇過程。
原來
托爾芬的父親,
托爾茲,有著「約姆的戰鬼」之稱。某日遭到同族
弗洛基招回,且威脅如果不服從就要殺害全村。
托爾茲赴約卻遭到昔日戰友
弗洛基忌妒,雇用海上傭兵
阿謝拉特殺害了
托爾茲,且當中手段極度下流(以
托爾芬當人質)。使得
托爾芬偷渡上阿謝拉特他們的船,誓言向
阿謝拉特復仇。
托爾茲,托爾芬的父親,有著「約姆的戰鬼」之稱。但是他後來放棄了戰鬥,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戰士。並說出,「真正的戰士,是不用劍的」。
托爾芬,自幼看見父親被殺之後,心中只有復仇。對於事情比較盲目,但也因為如此,他的戰鬥力是數一數二的強勁。
阿謝拉特,是一個海上傭兵,為人非常機智,是傭兵團的首領,但是跟一般的維京人不一樣,他對於戰鬥並沒有那麼熱中,可是他的戰鬥力還是軍團中數一數二強大的。
英國篇,敘述阿謝拉特涉入英格蘭王爭奪戰爭,雙方互相殘殺之戰役。
原本是窩囊廢的王子經過事件後逐漸成長了王子成長成為國王 西元一零零七年,維京人勢力來到最鼎盛的時期,丹麥的維京王室帶著大批軍隊進攻英格蘭,而
阿謝拉特跟著
韋恩斯王(丹麥王)來到了英國土地,攻不下倫敦,反被本國維京人
托魯克爾展開了同族追殺,在這期間,意外搶奪到了韋恩斯王的兒子
庫努特,也解開了
阿謝拉特的身世之謎,發現他是丹麥與維京人的混血兒。而
阿謝拉特發現了國王跟
庫努特之間的隔閡,所以他將
庫努特培養成一個稱職的王子,也成功招降了
托爾克爾。將所有賭注押在他身上,以因此獨自背負著殺害
韋恩斯王的罪名,被
庫努特親手殺死。在此同時,
托爾芬因為仇人的突然死去,失去了活下去的依靠。
韋恩斯王,丹麥王室的國王,對於王權一把抓,原想把王位傳給另外一位兒子,卻打錯算盤,被阿謝拉特殺死。
庫努特,原本是一個懦弱的王子,後來經過一連串事件,變得堅強、冷酷。
托魯克爾,典型的維京戰士思考,對他而言,與同族相殺只為了尋求更刺激的戰鬥,想要進入維京戰士傳說中的戰士之館,戰鬥是他的一切。
奴隸篇,托爾芬因為失去了依靠,變成了奴隸,但是他也領悟了新的東西。
托爾芬被賣到了丹麥當奴隸(他是冰島人),遇到了好主人
克提爾,並且跟新的奴隸同伴
艾納爾變成好夥伴,逐漸知道真正的戰士是什麼。但是命運是不會放過他的,因為丹麥王將王冠託付給
庫努特,
庫努特必須找尋新的財源,來維持他從英格蘭帶到丹麥的軍團,他盯上了
克提爾的土地,陰影逐漸籠罩在克
提爾的頭上。而行動已經展開...但希望也來了,海上貿易家
雷夫,是
托爾茲(
托爾芬的父親)的好友,長年尋找著
托爾芬,他幫助了克提爾,也準備見到
托爾芬...
艾納爾,被賣為奴隸,但是不放棄生存的希望。
克提爾,是一個好領主,曾經是戰士,號稱「鐵拳克提爾」,已經放棄了暴力,但是因為家室有錢被庫努特盯上。
雷夫,托爾茲的好友,一直尋找著托爾芬,想帶他回家。
戰士之館,無限的戰鬥之地所有的人都是敵人...就好像之前的托爾芬一樣 維京人(Viking),當初被賦予的意思,就是殺戮。對於這個故事,實在是再好不過的開頭。在故事裡,有好多位為了戰鬥而活的人,像是托魯克爾,他是殺戮的代表,他在故事中的形象相當強烈,殺人不眨眼,而且以戰鬥為樂,為了尋求強敵可以投靠敵軍。還有在奴隸篇的克提爾(托爾芬主人)的兒子托魯吉爾。他們對於戰鬥都是樂趣,強敵來襲只是一個新的樂趣所在罷了。但那是真正的戰鬥嗎?還是只是尋求快樂的途徑?他們所打倒的,有時候並非真正的敵人,而是自己所創造出的。
「每個人都沒有敵人,沒有任何一個人值得傷害」。托爾茲的父親是這麼告訴托爾芬的,因為只有當別人侵犯到你時,才是我們展開戰鬥的時候,而非一直尋求勝利、殺戮,那樣子只會造就不斷的敵人,不斷的延續。故事中有一個畫面,是當托爾芬陷入昏迷後,他發現了阿謝拉特,還有一堆不斷在戰鬥的人們,他才曉得,這,原來是心中只有戰鬥之人的最後終點。
活下去的力量
在故事裡面提到,維京人死後想要去戰士之館,必須不斷的戰鬥,眾神才會帶領他們走過彩虹之橋,進入戰士之館。但是同是維京人的托爾芬父親在這樣的不斷循環中,發現了真正的力量。所以他放棄了戰鬥,並告誡兒子,暴力只能在防身的時候使用。但是由於父親在托爾芬眼前被殺害,所以托爾芬撿起了刀子,邁向永無止盡的殘殺。只為了報父親的仇。
身為一個人都有一個活下去的信仰,但是如果是無盡的循環,當目標達成只會有永無止盡的空虛,缺乏活下去的力量。其實這在生活中也是相當常見的。像是有人只為養活自己,就去被包養,當他成為一個生活模式,卻又得不到快樂時,當包養結束,他自然就會再次依循模式重複再重複,但是他們心中經常是充滿空虛的。在故事中也很強調這點。
當復仇成功,還剩下什麼?
像是維京人的戰士之館,但如果只是為了到達那裏,那將是永無止盡,一直重複一樣事情。殺人,尋求敵人,再殺人。久而久之,世間上除了自己以外都是敵人,直到自己被殺為止。其實在這途中,反而缺乏了對於自身的培養與認同,托爾茲就是查覺到這樣的循環,當他擁有了妻子小孩,他願意背棄部落,與孩子回到安寧的地方生活,那樣才是活下去的方式。而力量的使用也才有了真正意義,對於托爾茲,他找到了活下去的力量,也成為真正的戰士。
但是他的孩子卻因為父親被殺害,失去了活下去的力量,只好向維京戰士一樣,以殺害殺父仇人為活下去的依據。一直到奴隸篇的時候,他才對活下去有新的領悟,他要揮別過去,打一場屬於自己的戰鬥。其實我們每個也是在做一樣的事情,在找尋真正的戰鬥,然後奮鬥下去...也許是家庭,也許是工作,只有我們自己才知道。
真正的戰士 托爾芬的父親托爾茲說了:「真正的戰士,是不用劍的」。真正的戰士為何不用劍?因為只要為了什麼而奮鬥,就算不用劍也是戰士。為了家庭,為了國家,就算不用暴力,也是鬥士。現代歷史也有很多這樣的人物,像是聖雄甘地,還有緬甸的翁山蘇姬,還有大陸的陳光誠律師,還有印度的德雷莎修女。他們也都是戰士,他們也沒有用暴力。因為有時候要保護的事物,是需要自我犧牲的。像是聖雄甘地被槍殺的時候,他還向槍殺他的殺手給了他原諒,然後才死去。因為這樣子才能保護他的國家,不要讓國家被撕裂。
而德雷莎修女奉獻一生在幫助人,他花費了自已的時間,只為了幫助人,這也是戰士,他在跟這個世界奮戰,用著自己的力量。其實每個為了家庭而努力工作的人,不也是相同嗎?每天每天為了守護事物,而不停的戰鬥。他們都是真正的戰士。
平凡並非無用,不暴力並非膽小。其實守護住自己內心最重要的寶物,才是一名戰士的表現。故事中,當托爾芬放下刀劍,拿起鋤頭耕耘時,才明白了這個道理,並非只有在戰鬥傷亡的人,才是戰士。
只有找到真正要戰鬥的事情,為此奮鬥的人,才是真正的戰士。
紮實而有基礎的故事,引人入勝,讓人不斷的看下去
上頭說了很多有關於故事的事情,在這邊提一下故事本身的優點。以歷史為本,內容中有許多可以探討的,是這個故事的優點。雖然以史為本,但是故事本身的設定又引人入勝,在看的時候可以說是驚奇又驚奇。每看到一個新的篇章,就能夠看到角色有所成本,托爾芬在每一個章節裡,形象都不一樣,幼兒篇表現出幼兒的樣子,而到了英國篇,有種年輕復仇者的衝動與大膽妄為。而到了奴隸篇之後,慢慢開始有所體悟。且每個人對於托爾芬,都有改變的作用存在,絕非無用的免洗筷角色。
而故事角色可以說是一直不斷地呼應著故事主軸,不論是生存、戰鬥,每一個篇章都有角色能夠呼應。對於角色的個人特色也很鮮明,不會讓讀者有重疊的感覺,也在各個重要時刻,讓角色適時的離去,對劇情產生巨大的變化。但是並非突如其來,就好像在故事中,也埋了許多伏筆,如對歷史稍有研究,其實是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於題材的用心的。
本漫畫雖然是海盜漫畫,但是對於海盜的描述其實並沒有那麼多,只是藉由維京人的戰鬥勇猛,來突顯出戰鬥到底是為了什麼?本書原名
Vinland Saga ,Vinland 指的是加拿大的一個島嶼(紐芬蘭),也是維京人比哥倫布踏上北美洲的最好證據,其實後來的故事走向是要探險的,也算是跟海盜有關連吧?而 Saga 是指神話的意思(而在北歐是指人民的冒險故事),而主角名稱跟雷夫,其實是兩個冒險家之名,Thorfinn Karlsefni 跟 Leif Ericson 兩位都是探險家(探險到美洲的北歐冒險家),故事的要角取作這兩個名子的意圖就顯而易見了。當然,說故事的人還沒說完,就讓我們繼續期待幸村誠會帶給我們什麼全新詮釋、全新體驗了!
Leiv Eriksson oppdager Amerika 發現美洲,於一八九三繪製,講述 Leif Ericson 發現美洲
(本故事《海盜戰記》中的雷夫,就是隱射此人,圖片中穿黃色衣服那位)
推薦指數:
絕對必買!書本照片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網路資源
東立官網
文章內容聲明:文章內圖片皆符合
著作權法 ─ 第五十二條 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為合法圖片之利用。 法條來源為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聲明:文章皆為本人所寫,內容如要轉貼請告知。文章關於資料性的事實(文字,圖片皆為本人所拍攝,請勿濫用),有可能取自網路之部份,但後續詮釋皆為親手親筆親自之心得。
歡迎轉貼,但請附來源。(無須告知,但是請附來源,並且不可作為商業用途,如無告知且做商業用途將尋求法律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