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往回推個20年左右,臺灣的鐵道,在大多數人眼中,
不過就是個賠錢的公家機關所經營的交通工具.
支線一條一條停駛,保存車輛一臺一臺拆毀,
大多數的人,從上車到下車,都不會對這些南來北往的鋼鐵載具投以注目的視線.
所幸,隨著集集線經過村民的力保而存留,以及CK101的復駛等等事件,
人們對於鐵道的眼光終於改變,鐵道也終於能夠步入名為"文化"的殿堂.
一些鐵道的文創產物也開始慢慢出現.
除了工具書(如蘇昭旭老師傾以畢生之力所著的臺灣鐵道系列之作),
以及以旅遊景點介紹為主的書籍之外,
近幾年來,也開始出現了以鐵道為主題的純文化創作,
如臺鐵夢工廠內所販售的插畫風資料夾,以及Q版的鐵道擬人風人偶等等.
但要說是"鐵道漫畫"的話,我想這本"時空鐵道之旅",正如封面所言,真的是"臺灣第一本".
以鐵道作為漫畫主題,在日本並不罕見,
像是"鐵路便當之旅",或是"鐵道三姊妹"等等.
但是在臺灣的動漫界中,很少有將鐵道元素融入故事的作品,
頂多就是哪個畫面有帶到火車,或是以車站作為部分場景等等.
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漫畫,是在蘇昭旭老師的部落格上.
對動漫還算滿有興趣的我,一看到這個主題,真的是"眼睛為之一亮"!
"什麼?臺灣有以鐵道為主題的漫畫?"
抱著這樣的心情,在一次偶然的路過中,將這本作品帶了回家.
翻開了第一頁,打算把楔子看完就準備就寢,
沒想到,我與蘇老師一樣,再次闔上書,故事已然結束.
時間,已經是深夜接近3點.
以蒸汽車,阿里山林鐵,糖鐵,以及藍色莒光號作為主角所展開的四篇獨立故事,
恰如其分的反應著臺灣某個時代的點滴.
除了故事本身,人與人之間的情分之外,將許多"鐵道要素"毫不突兀地融入了故事之中.
之前介紹過的"鐵道三姊妹"也是類似這樣的劇情,
但是"鐵道梗"的部分占的比例有點多,而且很多都是只有比較深入的鐵道迷才抓的到.
如果是個對鐵道一竅不通的一般觀眾,可能會被過多的專有名詞淹沒而失去了繼續閱讀的動力.
然而"時空鐵道之旅",則是將許多屬於比較專業的鐵道知識,用故事角色的互動予以呈現,
"鐵道梗"成了故事的一部份,而不是突然蹦出來的"教學時間".
真正需要補充的,作者希望讓讀者知道的部分,也會在每篇的結尾以專欄的方式呈現給讀者.
讓想知道詳情的人,也可以對故事中的鐵道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至於最重要的"鐵道車輛"部分,
有了蘇昭旭老師的監修,感覺上就已經是某種程度的掛了保證.
雖然有些地方的細部可能不是那麼正確,但這畢竟不是"鐵道繪本",
作者能夠把所需要介紹的車輛做出這種程度上的表現,我覺得已經很夠了.
即使首篇"民國初年的蒸汽火車"中的車頭車廂畫得比較簡單,
但是較為近代,或是現存的車輛,如自強號,莒光號,林鐵SL,或是臺糖的機關車,
只要是鐵道迷,都會露出會心的一笑.
最後,在故事劇情的設定上,雖然不是那麼的創新,
但是以"穿越劇"的方式,最能夠合適地將不同時空的鐵道串聯在一起.
且每個章節中,都成功地將人們的"情感"適切地與鐵道融合.
親情,愛情,師生情,以及人類對大自然的崇敬心態,都與故事的另一批主角 -- 火車
有著某種程度上的關聯.
讓這本漫畫,不會有單純的看角色演出,然後火車只是用來過場與教學的感覺,
一些可能只是鐵道迷才有興趣的,重要的鐵道歷史,以書中角色毫不矯揉造作的方式呈現,
在這方面,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鋪陳功力,
我希望這本鐵道漫畫,能夠讓更多的"業餘鐵道迷"進化成"全職鐵道迷",
讓對鐵道感到興趣,但知識卻有限的"準同好"們,有個踏入鐵道世界的起始點.
p.s. 對藍色莒光號有興趣的巴友,可以參考蔽小屋的
這篇文章,
或是安有仁(Loren Aandahl)先生的著作 -- The Taiwan Railway 1966-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