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政客們說臺灣人多麼憨厚,勤儉;能代言這種特質不做第二人想的就是文英。
獨特的喜感色彩鮮明
被親切稱呼為文英阿姨的文英,昨逝世,不只演藝圈的藝人同聲一哭,所有看過或沒看過她演戲的人們,都覺得好像失去了什麼。看她演戲成長的一代,尤其覺得好像生命被切掉一塊。那個經過臺灣由農村生活快速蛻變為城市生活中,一個長久存在,不會變化的典型,給人鄉愁時的安慰,不是別人,就是文英。她也是臺灣人不同於其他人之相異處的代表,是我們認同臺灣的具體形象。
文英生於日治時代,出生40多天就被送給別人當養女。17歲時為負擔有9個兄弟姊妹的家計,加入「黑貓歌舞團」演出,從此踏上演藝舞臺,辛勤度日,是正港的臺灣阿信。多年來,她演過很多電視劇和電影,也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她獨特的喜感和親切直率的魅力,使她廣受歡迎;她鮮活地演出臺灣婦女吃苦耐勞的面貌,也讓無數人感動並且樹立對臺灣婦女厚道勤儉的印象。她不懂女性主義的理論,卻以生動的演技彰顯女性的處境,間接促成社會的覺悟,而改變了女性的社會位置。
文英是傳統臺灣人的典型,老實、誠懇、親切、溫暖、厚道、謙遜。跟那個號稱「臺灣之子」,和那些口口聲聲愛臺灣的政客很不一樣。如果對全民做調查,誰的人格特質真正代表臺灣人?答案一定是文英,而非那些政客。因為我們看到的是誠於中,行於外,表裡如一的文英,而非裡外不一的偽君子。
鄉土氣息是正字標記
文英的表演方式從年輕一輩來看,當然是過時而不時髦。她的表演含蓄、收斂,約束自我而只演出部分的自我;與時下那種誇張、炫耀、過度表演、自戀又自我擴張的表演趨勢相反,因此顯得老派落後。
而文英的鄉土氣息也讓都會人士覺得土氣,缺乏現代性。但是,正是這種氣息和表演方式,讓人覺得親切,懷舊,與他人不同而顯出她的個人特色。任何演出若與自己的土壤脫節,都不會長久,也沒有特色。文英留給年輕藝人的遺產是:清楚定位自我,誠實含蓄地演出自己。
每個人都喜歡她,懷念她,她已是我們大家的「典型在夙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