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GP
「吸血鬼」影片的敘事典型及其變形(二)
作者:黎斯特│2009-06-15 10:10:17│巴幣:0│人氣:899
吸血鬼的「異人」世界
賀淑瑋
當代107期(3/8)
一九七九年,荷索〔Werner Herzog〕遵從典範,幾乎一對一地翻拍了穆瑙的「吸血鬼」。
吊詭的是,女主角尼娜的名字換成露西。
卓九勒公爵夜訪露西,要求分享她對哈克的熱情,露西正義凜然,貞烈非常。
卓九勒落荒而逃,竟如喪家之犬。
荷索和穆瑙的吸血鬼造型一致,敘事觀點都從原著的書信體和多重觀點凝縮為單線敘事、單一觀點。
單純化的敘事線軸使導演得以結合敘述空間〔narrative space〕、形式空間〔formal space,即鏡頭構成的空間〕與想像空間〔imaginary space,即經由敘述和形式交媾而產生的想像空間〕,觀眾也可以穿過敘述空間和形式空間,很自然地到達想像空間。
穆瑙的電影是一個視覺恐怖的成功案例。
他證明了電影的恐怖來源有時毋需透過聲音或劇情,僅僅是視覺上的恫嚇,效果便相當可觀。
因此穆瑙之後的吸血鬼片〔特別是好萊塢的吸血鬼〕幾乎部醉心於視覺恐怖的經營,
卓九勒公爵陰暗森冷的內心世界遂逐漸被遺忘,
取而代之的是情色的描繪,發展成吸血鬼的另一項「生活重點」
荷索的失敗便肇因於人物描繪過於平板,卓九勒幾乎只是一張嚇人的照片。
彩色膠卷使得光/影的對峙趨向平淡,
而他的哈克、露西和卓九勒又無法擺脫扁平性格〔flat character〕。
在視覺成就不如穆瑙、人物刻畫不夠深刻的情況下,荷索的「吸血鬼」毋寧是一個翻拍的失敗範例。
荷索的文化自覺使得劇情的推進有如宗教神蹟,一步一象徵,一言一啟發。
當卓九勒在第一聲雞啼時猛然醒覺身陷危機時,
我們便已明白他堅強如撒旦的生命力,必然會因為人類的冥頑而永不凋朽。
之後的一段警察與范海辛博士的煩瑣對話,除了顯示荷索畫蛇添足的能力外,
更揭露他亟欲批判社會的渴盼。
所以,荷索的「吸血鬼」在視覺上缺乏恐怖片的眩目質素,內涵上更負擔過重的道德意識。
全片沈悶非常,無法脫出穆瑙的框架。
但是,電影吸血鬼顯然無權遺世獨立。
吸人血維生,勢在必行;食男血,有同性戀的論述摩拳擦掌,等待進場大作研究分析;
飲女血,則註定要落入情色批判窠臼,女權主張與父權宰制必然交相指控,兵馬悾傯。
不訴求視覺感官,觀眾鄙棄;不伎求人性探索,則有爛片之虞。
電影既要出賣色相,誘引觀眾的鈔票,又不能或忘紛至沓來的後設論述。
因此,吸血鬼電影必須順應公式而生。
我們可以從穆瑙、荷索、科波拉和喬登〔Neil Jordon〕四人的吸血鬼影片中,
發現此類影片的相似性。
引用網址:http://www.jamesdambrosio.com/TrackBack.php?sn=16582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