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步兵砲的解釋就是「一種能夠伴隨步兵作戰(zhàn)的曲射火砲」
它的發(fā)展史要追碩到蒙古西征的時代,
當時他們所使用火藥製作的武器將城堡打毫無招架之力,
於是歐洲人便將這些武器加以改良,並且加上車輪方便馬匹拖曳,
不過隨著加農(nóng)砲、榴彈砲和迫擊砲陸續(xù)出現(xiàn),許多國家便慢慢的淘汰這種武器,
只有德軍在1927年由萊茵金屬公司開始生產(chǎn)文中的步兵砲(見下圖)
它的全名是7.5 cm leichtes Infanterie geschütz 18
最特殊的是就是它的波浪型防盾,如圖片所示當在發(fā)射毒氣彈時操作者會帶上防毒面具,
而且都是編制在步兵團之下,除此之外也給山地師使用,
之前介紹的德式師也有使用過的紀錄(見下圖)
在當時來說已經(jīng)算不錯的火砲,直到美援進來後才開始替換
M1A1榴彈砲,
不過萊茵金屬公司也同樣也有生產(chǎn)口徑更大的15 cm schweres Infanterie Geschütz 33(見下圖)
一般都簡寫成15 cm sIG 33,早期都是使用鋼制車輪,
之後才換成橡膠材質(zhì),不過重量依舊讓人無法恭維,
因為這樣才減少了150公斤,畢竟它還是重達1800公斤
於是軍方將它搭載在戰(zhàn)車底盤上成為15 cm sIG 33自走砲(見下圖)
並且交給裝甲師使用搭載在1號戰(zhàn)車B型上,
但其重量還讓這臺自走砲發(fā)生超載的情形,
也因此故障率從沒低過,加上車體太高攜彈量太少都是以獨立連運作,
到了1944年底又開發(fā)出7.5 cm Infanteriegeschütz 37(見下圖)
並且在同年6月時開始交付,原本打算使用空心裝藥開發(fā)成 7.5 cm PaK 37 反坦克砲,
不過最後還是轉為步兵砲的用途,
此外還有一種7.5 cm Infanteriegeschütz 42的步兵砲在10月開始交付,
因為已經(jīng)到戰(zhàn)爭末期所以到底有哪個部隊有使用也不是很清楚,
最後從8.8cm FlaK 的萬用性加上經(jīng)常會有自走型的版本,
不難發(fā)現(xiàn)德軍在火砲裝備確實和蘇美英這些國家不能相提並論
75mm lelG 18輕型步兵砲(熱鍵:無)
武裝:GR.34 80mm迫擊砲X1 毛瑟98K步槍X1
遊戲說明: lelG 18輕型步兵砲適於對付軟目標,殺傷力不錯,
基本上你可以把它當成要花彈藥的迫擊砲班,而且還便宜許多,
火力上是不用擔心不過缺點就是精準度,此外它是替換Pak38 50MM反坦克砲的單位,
若還沒升上突擊行動階段只能依靠一些單位武裝升級的反坦克武器或是Pak36
特殊能力
偽裝
砲手能將步兵砲隱藏,德軍車輛和坦克遠距離無法發(fā)現(xiàn),
步兵砲向敵軍發(fā)射第一砲時能得到首發(fā)加成,
是蠻雞肋的能力,因為步兵砲幾乎都躲在後方,
基本上射完都要移動防止對方的遠距離反擊
榴彈砲砲擊
花費:
25
呼叫砲兵轟擊目標地區(qū)
回復時間: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