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孩子
前言
【圖解】:由小說改編為電影的作品中,此部是少數的佳作之一。
『追風箏的孩子』是情人節(我的ID)於數年前觀看的一部電影。也是少數看完電影後,還特地去買小說的作品。故事是以中東國家,阿富汗為舞臺。敘述一段關於道德與勇氣的故事。由於舞臺背景是阿富汗,劇中內容免不了要與戰爭扯上關係。觀眾將藉由主角阿米爾的眼睛,體會阿富汗的文化背景,以及烽火後的滿目瘡痍。此心得文將以小說為主,電影為輔。從世界觀、劇情、角色、啟示與感想四個面向來論述。文章內容將全面劇透,觀看前請三思。
世界觀
【圖解】:畜牧業一直是阿富汗的傳統產業。
本作世界觀訂立於二十世紀,更精確來說是1975年到2001年。因書中的故事情節,是隨著主角阿米爾移動。因此劇中出現的國家除了阿富汗,還有巴基斯坦和美國。在文化背景部分,以阿富汗的民族風俗介紹最多。不管是在城市、信仰、建築、攤販,甚至在休閒娛樂。本作對阿富汗的著墨遠超過其他兩個國家。當然,這是因為作者卡勒德?胡賽尼與主角阿米爾都是阿富汗人。也因為前期的深刻描述,觀眾才能在後半感受到何謂戰火無情。
在阿米爾的童年中,阿富汗給人的感覺是和平豐饒的。無論是在首都喀布爾還是賈拉拉巴德,都可以看見繁榮富庶的一面。首先從吃的來看,整個喀布爾到處都有兜售水果的攤販。櫻桃!杏子!葡萄!各種叫賣聲不絕於耳。路上有著剛岀爐的南餅與香噴噴的烤羊肉待人享用。甜點方面則有,灑滿開心果仁的玫瑰香露冰淇淋,以及街道上濃醇的茶香。在各式各樣的香氣環繞下,整個喀布爾彷彿被食物所包圍,讓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動。
【圖解】:這是炸黃魚嗎,感覺好鮮美 。
而在娛樂方面,喀布爾不論是靜態還是動態,樣樣不缺。在前者,有大自然的喀爾喀湖與葛赫哈湖,提供民眾休閒活動。湛藍的湖水,澄清的宛如一面鏡子。刺目的陽光照在湖面上,映著水面熠熠生輝。每到禮拜五,這亮麗的美景總吸引不少的民眾前來聚餐;而後者,則有薩依納戲院播映的印度電影。與兇殘暴力的馬上比武競賽。以及孩子們喜愛的動物園「喀布爾之獅」馬爾揚,與著名的猴戲雜耍。
不過若要說到動態遊戲,當然少不了作品之名的風箏。每到冬季,整個喀布爾便會陸續的舉辦風箏大賽,這也是阿富汗小孩最興奮的遊戲之一。紅的、白的、藍的,無數的風箏會翱翔天際。它們會隨著氣流高低起伏,互相廝殺,直到剩下最後一隻風箏為止。敗陣的風箏將成為戰利品,誰先搶到落地的風箏,風箏就是誰的。鬥風箏的規則十分簡單,那就是沒有規則??!只要用手上的玻璃線割斷敵手的線,那就是贏家。
【圖解】:這是剉冰阿!!不知道能維持多久不溶化??
除了上述所提的生活文化,本作在宗教信仰方面也有所論述。不同於臺灣、美國的社會主義,阿富汗是典型的宗教國家。教派與種族是該國的民族特色,他們的人民甚至有高低之分。像是阿米爾便信仰遜尼派,哈山則屬什葉派。雖然這兩個派系都隸屬回教,但階級上卻有明顯的劃分。前者為正統派,信仰眾普什圖人更佔有阿富汗42%的人口,且大多為中上階級;什葉派則受到前者的鄙夷不屑,信仰什葉派的哈扎拉人更以中下階級居多。
這些文化價值觀,也造就阿米爾和哈山從小不平等的地位。即使他們在同一個家長大,即便他們是由同一個胸脯餵大的孩子。但文化造成的差異隔閡,仍是在兩人身上鑿岀一條深溝。1975年冬季,造成阿米爾後悔一生的憾事,這並非只有自身的背叛與懦弱。還包括社會與宗教所帶來的文化衝擊。到底是什麼原因,造就阿米爾一生的悔恨;又是什麼樣的信仰,讓阿富汗成為人間煉獄;追風箏的孩子,究竟意義為何。就讓情人節在下文一一道來吧。
劇情
【圖解】:左為哈山,右為阿米爾。童年倆人最愛的遊戲場所之一,就是電影院。
『追風箏的孩子』一書,是以第一人稱視角,敘述主角阿米爾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故事。整部故事以阿米爾為主軸,採倒序手法呈現。劇情大致上能分為童年、青年、壯年三個時期。書中情節隨著阿米爾的年紀增長,也出現不少歷史事件。有些事件更成為他人生的轉捩點,如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事件。此事件除了導致阿米爾逃離祖國,也讓阿富汗的命運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但真正改變阿米爾人生的重大關鍵,卻是1975年的那個冬天。
童年時期的阿米爾是有錢的富家少爺,哈山是他的僕人兼童年玩伴。雖然倆人情同兄弟,一起玩耍,一起讀故事書。然而在阿米爾心中,一直對哈山的定義感到迷惘。對哈山來說,阿米爾是他最要好的朋友、家人。但對阿米爾來說,哈山到底是朋友還是僕人?膽小懦弱又自私的阿米爾,面對外侮時只敢躲在哈山身後,他用謊言來掩飾自己的無能。又因爭取不了父親的目光而忌妒哈山。這樣捉摸不定的想法,也導致阿米爾鑄下大錯。
【圖解】:一九七五年的鬥風箏大賽,在哈山的幫助下,阿米爾奪下冠軍。
一張紙,一條裏著玻璃屑的割線,以及歡呼的喝采聲與戰利品。風箏大賽,是阿米爾獲得父親讚賞的最大關鍵。在哈山的幫助下,阿米爾如願以償獲得冠軍。他得到父親的關注與愛護,父子間冰冷的氛圍終於解除。可是這之間的代價,卻是一輩子的良心譴責。風箏比賽後,哈山為了幫阿米爾追回掉落的風箏,受到阿塞夫、瓦里與卡美爾的夾攻。陰暗的窄巷內,哈山因不願交岀風箏,受到三人的輪暴,更慘遭阿塞夫性侵。而躲在一旁的阿米爾,就只是看著。
看著他最忠心的僕人,最要好的朋友,孤立無援的倒在那邊。自己卻躲在磚瓦後,默默的看著。事後,阿米爾意圖無視這一切。無視他的罪惡,無視哈山的傷害,甚至無視他的存在??墒牵瑵M腔的罪惡與自卑感,壓的阿米爾喘不過氣。哈山真誠無悔的心性,宛如一面鏡子,照的阿米爾無地自容。為了讓這一切解脫,阿米爾選擇了逃避。他利用父親最痛恨的偷竊,設計陷害哈山。洞悉一切的哈山,自願承認偷竊與父親阿里,選擇離開這個家。
【圖解】:惡霸三人組,中間為吃耳朵的阿塞夫。
隨著季節時轉,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共產黨,政治與階級的鬥爭,迫使阿米爾的父親帶著他逃往帕夏瓦。在簽證準許後,父子倆便來到美國重新開始。在那裡,阿米爾的父親找到加油站助理的工作;阿米爾則主修英文,立志成為作家。在副業跳蚤市場中,他認識了同樣來自阿富汗的少女莎拉雅。莎拉雅纖細的身形,與胡桃褐色的眼睛,讓阿米爾難以忘懷。再加上那宛如天鵝絨般烏黑的秀髮,更是深深擄獲他的心。
就在阿米爾打算追求莎拉雅時,他的父親卻開始生病。爾後,經由醫院的檢查報告,證明父親得的是肺癌。倔強的父親不願意接受化療,看著日漸消瘦的父親,阿米爾無能為力。在懊悔與恐懼中,阿米爾首次展現勇敢的一面,那就是名正言順的向莎拉雅提婚。阿米爾的勇氣,換來幸福美滿的婚姻。父親也在他與妻子的照顧下,平靜的逝去。深沉的哀傷後,阿米爾的人生逐漸步上軌道,他的第一本小說正式出版,他有了自己的家庭與房子。
【圖解】:阿米爾和莎拉雅的婚禮,是阿米爾一生最幸福的時刻。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又過了數個年頭。然而,潛藏在心中的陰影,1975年冬季的那個暗巷,喀布爾揮之不去的身影,依舊縈繞在阿米爾心頭。彷彿報應一樣,阿米爾與莎拉雅遲遲沒有孩子?!笩o因不孕」,是醫生給予倆人的解答。就在倆人逐漸放棄時,一通越洋電話,開啟宿命的因果之旅。拉辛汗,阿米爾父親的老朋友。同時也是阿米爾的忘年之交,寫作的啟蒙者。他打來一通電話,希望阿米爾回阿富汗一趟。
這趟旅程揭開許多不為人知的真相。有些殘忍、有些痛苦,但最多的是救贖。身懷絕癥,命不久矣的拉辛汗向阿米爾說明一切。包括他早已知道阿米爾的罪孽,以及哈山──『過世的消息?!挥伸豆竭z留一子索拉博,所以拉辛汗希望阿米爾能把索拉博接來帕夏瓦。此時的阿米爾天人交戰著,一邊是故友之子,一邊是足以失去生命的旅程。就在他打算打退堂鼓時,拉辛汗又說岀另一項秘密。那就是,哈山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兄弟。
【圖解】:冤家路窄,狹路相逢。成為神學士的阿塞夫再次出現眼前,左為索拉博。
是罪惡感作祟,也是為了彌補當年的遺憾。即使到了美國,即使忘卻一切,回憶依舊如浪潮般襲來。阿米爾為了帶回索拉博踏上返鄉的道路。喀布爾,一個受戰火洗禮,痛苦哀傷的城市。在那裡,到處都有沒飯吃的孩童、乞丐,以及屍體。最可怕的,是那些留著大鬍子,手持步槍,揮舞長鞭的神學士。這群宗教狂熱者,是塔利班的手下。他們手持可蘭經,扭曲伊斯蘭教義,用極端主義約束人民。甚至採用種族淨化的手段來實施教義,是惡魔的化身。
來到喀布爾的阿米爾,為此地的景象感到駭然,目瞪口呆的他,不敢置信眼前的廢墟是自己的故鄉。被炮火轟擊的城牆,殘缺不堪。孩童赤腳在瓦礫堆遊玩;砍伐殆盡的樹木與了無生氣的人們。造就毫無希望的城鎮。這裡,已經不是他童年時期的家鄉了。在嚮導法里的幫助下,阿米爾找到索拉博的蹤跡。可是父母雙亡的索拉博,卻被孤兒院長賣給了一名神學士當作臠童蓄養。而這名神學士,竟是當年強暴哈山,意圖傷害阿米爾的──阿塞夫?。?/font>
【圖解】:因果注定的一擊,阿塞夫從此成為一隻眼睛的阿塞夫。
阿米爾與阿塞夫之間的重逢,是既定的因果,也是冥冥中的定數。為了帶走索拉博,阿米爾必須與阿塞夫正面對決。儘管他恐懼的不能自己,但心中卻有一部分為此欣狂,為這個能贖罪的機會感到慰藉。在鮮血與疼痛中,阿米爾瘋狂的笑著。雖然他的身體因阿塞夫的拳頭感到疼痛,但他的心卻因此開懷不已。就在阿米爾即將喪命之時,索拉博繼承父親當年沒能實踐的話語。他用彈弓射瞎了阿塞夫的眼睛,與阿米爾一同逃到美國。
童年的阿米爾懦弱、迷惘,無法用雙手來捍衛自己。因膽怯、因文化觀念,讓他背叛哈山;青年的阿米爾逃到美國,他不只逃離被戰火籠罩的家鄉,也逃離過去那個被謊言與罪惡包圍的記憶;壯年的阿米爾回到了阿富汗,這一次輪到他挺身而岀。是為了自己,也為了父親。更為了當年那個深愛自己、信賴自己的哈山,以及哈山遺留的這一絲血脈。最後他成功拯救了索拉博,也拯救了自己。這條愚蠢拐彎的遠路,終究走向了正途。
角色
阿米爾
【圖解】:2001年的舊金山,故事回憶之初。
生於1963年的阿米爾,誕生於喀布爾中的富人社區。祖父是公正廉明的法官,父親是成功的地毯商人。而且,他們都是普什圖人。若說阿米爾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小少爺,一點都不為過。更別說一出生,身邊就有個忠心的僕人,哈山。哈山是阿米爾的童年玩伴,他們一起學爬、一起嬉戲、一起長大。因為歷史、種族、社會與信仰的關係,造就哈山僕人的身分。也因這個因素,讓阿米爾對雙方的友情產生質疑。更因父親的關係,對哈山產生妒忌。
從小阿米爾渴望的,便是父親的愛。父親高大威猛,受到眾人的支持與愛戴。高明的經商手腕,與高尚的人格品德,都讓阿米爾備感驕傲。但是,阿米爾的懦弱與膽怯,卻讓他與父親期盼的腳步越走越遠。反之,哈山的勇敢淳樸,深得父親的喜愛。每次哈山的生日,父親從沒錯過。更別說阿米爾想要的,父親在買給他之時,定也會買給哈山。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在父母眼中是獨一無二的,阿米爾也是如此。故此阿米爾對哈山,充滿著複雜的情感。
【圖解】:當年的阿米爾,當年的喀布爾。
一部分的他,忌妒哈山。因為他奪取父親的目光;一部分的他,喜愛哈山。因為他是個忠心的朋友;一部分的他,鄙睨哈山。因為他是個哈扎拉人。但不管阿米爾對哈山抱持何種想法,哈山仍是仍是義無反顧的力挺阿米爾。對哈山而言,阿米爾不只是主人的兒子,也是他的摯友。他們之間的關係,在1975年的那個冬天,產生巨大的變化。那是一則攸觀道德與勇氣的故事,這故事不止關係著人格品德,更考驗一個人的勇氣。
每到冬季,喀布爾的大街小巷便會陸續舉辦風箏大賽。鬥風箏同時也是阿米爾的拿手項目。由於父親討厭他讀書寫作等靜態活動,因此鬥風箏是阿米爾接近父親的最佳捷徑。而哈山,則是一個追風箏高手。每當阿米爾擊落風箏時,他總是一馬當先的追回風箏。那一年,在寒風刺骨的雪花中,阿米爾緊張不已。膽怯的他甚至產生了放棄的念頭,但哈山在他身邊,帶著哈山鼓勵的阿米爾獲得了勝利。當他受到眾人的喝采與賞聲時,阿米爾的父親也大聲歡呼。
【圖解】:逃避父親的阿米爾,只能在書籍與寫作中尋求慰藉。
看著最後一只藍風箏飛旋墬落,阿米爾對哈山說:「哈山,帶著風箏回來!」面對阿米爾期待的神情,哈山露岀招牌的爽朗笑容,他真誠無偽的說:「為你,千千萬萬遍!」可是,哈山卻遲遲沒有回來。因為搶到風箏的他,被阿塞夫、瓦里與卡美爾包圍住。這三人不但是瓦吉?阿卡巴汗區的惡霸,老大阿塞夫,更是惡名昭彰的大壞蛋。他用高大威猛的身軀欺負弱者,還用指節套來毆打他人。更可怕的是,有種族歧視者的阿塞夫,最討厭的就是哈扎拉人。
狹窄陰暗的巷弄內,阿米爾望著哈山被施暴。阿塞夫大發慈悲的說,只要哈山交岀風箏,便饒過他。但哈山不肯,因為他答應過阿米爾,要將風箏交給他。哈山從來沒有欺騙過阿米爾,一但承諾便會誓守到底。但他的言行惹惱了阿塞夫,於是夥同其餘二人毆打哈山。為了讓哈山謹記這次教訓,阿塞夫更強暴了哈山。而阿米爾就只是看著,無法動彈的看著、目瞪口呆的看著、緊握拳頭的看著……就這樣……看著。
【圖解】:承受不了罪惡的阿米爾,以暴行、辱罵,期待哈山毆打他。
最後,阿米爾跑開了。他沒有挺身而岀保護哈山,就像哈山保護他那樣;也沒有義正辭嚴的遏止阿塞夫,就像哈山總為他說話那樣。此時此刻,阿米爾背叛了哈山。他逃跑,是因為他懦弱,他怕阿塞夫打他,他怕受到傷害。還有一個原因是,他認為哈山是自己贏回父親肯定的代價。但在阿米爾內心真正的想法是──『哈山不過是個哈扎拉人,不是嗎?』
閱書至此,情人節對阿米爾深深感到厭惡。可更痛心的,是宗教文化深根蒂固的價值觀。不管是哈扎拉人還是普什圖人,或是遜尼派與什葉派,都無法抹滅哈山和阿米爾一同長大的事實。然而倆人共生的情感,竟抵不過社會的刻板印象。如今,同樣的情況正逐漸在臺灣蔓延。有許多外籍新娘的孩子們,因為血統與膚色的關係,受到排擠與歧視??v然在文化上有所差異,但不管是何種人,不'都只是有血有肉的人類嗎。
【圖解】:面對眼前的阿塞夫,阿米爾恐懼不已。即使如此,他仍是不得退縮。
後來,阿米爾越來越不能忍受與哈山相處。就如同前面所說的,哈山忠貞不二的心性,顯的阿米爾醜陋無比。再也無法忍受的阿米爾,利用父親最討厭的偷竊,將手錶與錢塞在哈山的枕頭底下,意圖栽贓陷害。不過父親卻一點也不相信哈山偷竊,畢竟向來善良淳樸的哈山,又怎會突然竊盜。就在阿米爾即將被質問時,哈山坦承一切。再一次,哈山拯救了阿米爾。而阿米爾的作為,也讓哈山與阿里離開了家園。阿米爾黑暗卑鄙的童年,終於告一段落。
蘇聯入侵阿富汗後,為躲避戰火,阿米爾與父親來到美國。對阿米爾來說,美國是葬送回憶的好地方。嶄新的事物、進步的科技,使得過往的一切塵封心底。再加上環境改變的關係,讓阿米爾與父親日漸親暱。雖然父親後來死於肺癌,但阿米爾已不是孤單一人。他有了妻子莎拉雅,一個溫柔賢慧的美麗女子;也有丈人,伊格伯?塔希利將軍,道地的普什圖男子;以及親切和善的丈母娘,嘉蜜拉卡哈拉。更重要的,阿米爾成為了作家,也有了自己的房子。
【圖解】:為你,千千萬萬遍。索拉博再次展開的笑顏,是全新的開始。
就在一切即將塵埃落定時,拉辛汗的越洋電話,喚醒塵封的記憶。知曉一切真相的阿米爾,這一刻才發覺自己與父親多麼的相似。『我們都背叛了為我們奉獻生命的那個人』。阿米爾的父親用善行來彌補他的罪惡;阿米爾則用逃避來面對他的惡行。但是,該還的總是要還,父親與他的罪孽,終究使他踏上喀布爾的道路。拯救索拉博的這段旅程,不單只有危及於生命,更考驗著阿米爾的道德勇氣。所幸,經過一番波折,阿米爾救岀了索拉博。
感嘆的是,經歷過父母雙亡與性侵害的索拉博,其神采已失去光輝。再加上,阿米爾太快給予的承諾,讓索拉博一度自殺。即便後來甦醒,索拉博卻沉默不言,融入背景的他,彷彿厭倦了這個世間。此時,一件意外的驚喜,讓索拉博展開笑顏。風箏,當年阿米爾與哈山追逐的風箏。如今也出現在索拉博面前。只不過,這次追逐風箏的是阿米爾。這一次,他會為了索拉博,就像當年哈山為了他一樣,千千萬萬遍的為他追尋風箏,追尋笑容,直到永遠。
哈山
【圖解】:天賦異稟的哈山,是阿米爾的忠心僕人。
天真善良的哈扎拉男孩,哈山。有著圓滾滾的臉蛋,以及爽朗的招牌笑容,臉上的兔唇是其特徵。哈山與阿米爾雖是同樣的年紀,不過哈山沒有上學。他幫阿米爾準備早餐、鋪床、擦鞋、洗衣、輛衣、燙衣。等到阿米爾放學回來後,在跟他一起嬉戲。身為文盲的哈山,很喜歡阿米爾唸書給他聽。特別是描寫波斯英雄的史詩故事,『雪納瑪』。當中父子相殘的悲劇故事,一直是倆人最喜歡的一段,這似乎也暗喻著倆人同父異母的身世關係。
打著一手好彈弓的哈山,一直是阿米爾忠心的保鑣,即使趨於劣勢,但他仍護阿米爾周全。最好的例子是,倆人第一次被阿塞夫三人所包夾時。哈山勇敢的將彈弓對準阿塞夫,並懇求這位『大人』放過他們倆。雖然哈山的勇氣在此表露無遺,可他的用字遣詞卻也間接表達了,阿富汗種族階級的悲哀。忠肝義膽的哈山,卻稱呼下流齷齪的阿塞夫為大人。只因他們一個是哈扎拉人,一個是普什圖人。這潛移默化的文化價值觀,是何等的悲哀。
【圖解】:只有最了解哈山的阿米爾,才能明白勇敢的舉動下,懷著膽顫的心。
除了在體能方面的優越外,哈山對文學也頗有天份。無論是對書的著迷,還是一針見血的指出阿米爾創作的情節漏洞。都可以看出,哈山在學習上的天份??墒?,哈山的資質越高,就越是讓阿米爾感到忌妒,只因他搶走了父親的目光。因此忌妒的阿米爾,老是喜歡捉弄哈山。像是利用他文盲的弱點惡整他,或是測度哈山對他的忠誠。但就算這樣,哈山仍是盡心盡力的保護阿米爾,即使經歷了1975年的那個冬天也是如此。
『為你,千千萬萬遍』。就一句承諾而言,這句話雖讓人感動,但也頗為矯情。千千萬萬遍,真有人能這樣無私奉獻自己嗎?可哈山就真是這樣的人。哈山的笑容,充滿著自信與自在,猶如美麗的彩虹一樣,讓人打從心底感到愉快;哈山的忠誠,堅若磐石。他的信諾,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在受到那樣的背叛後,有誰能夠原諒那個背叛者。又有誰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與此人一起生活。更別說當時的哈山,只是個十三歲的孩子。
【圖解】:句句由衷的哈山,赤誠的雙眼讓阿米爾無地自容。
縱然經過那麼多年,從哈山給予阿米爾的信件中,仍可以看出他是打從心底感到高興。阿米爾當年的所作所為,並沒有讓他怨恨至今。能有這樣一個懷著高尚情操,無私無偽的朋友,可說是阿米爾三世修來的福氣。要知道,人生中要找到一個,能肝膽相照、生死相依的摯友是比登天還難的事情??上У氖?,在阿米爾意圖挽回的時候,已經晚了二十六年。早在當年的那個暗巷,他就應該勇敢的踏岀,用他的雙手護衛他所珍惜的人。
哈山的故事與下場,讓人感到痛心難過。一個心懷感激,認真存活於世的好人,只因種族、文化、社會這些虛無的束縛,而坎坷一生。在阿富汗,像哈山這樣的人,比比皆是。就算到了今天,有著網際網路,科技發達的時代,這些既有的刻板價值觀,仍是打壓著這些人。哈山與阿米爾追逐的風箏,不僅代表著阿富汗曾經有的和平時光,也象徵自由的存在。希望有一天阿富汗能找回往日的繁華,阿富汗的孩童們,能再次享有童年。
阿米爾與哈山的父親
【圖解】:阿米爾的懦弱,追根究底也是父親一手造成。
正直果斷、剛毅不屈,有自己的信仰與想法,是父親給予他人的第一印象。和其他普什圖人一樣,父親高大威猛又極富榮譽心。但與其他阿富汗人不同的是,父親對於信仰十分鄙夷。雖然在節慶習俗上他照常遵守,可那些繁文縟節的禮儀規範,卻常讓他感到厭煩。小時後的阿米爾對於父親,是又愛又恨的。一方面的他渴望父愛;一方面的他卻因父親的嚴苛而深感痛苦。在幼小阿米爾的心中,一直認為是自己害死母親,才讓父親對他如此冷漠。
在劇中,不難看出阿米爾的父親對他有很高的期望。他希望阿米爾與他一樣熱愛運動,因此替他報名足球課,帶他看比賽。也希望阿米爾為人處世,要有自己的見解與手段。所以耳提面命的灌輸各項道理,讓他理解信仰並非一切??砂⒚谞柕淖鳛榕c自己期盼的,卻是背道而馳。阿米爾不但沒有運動神經,個性怯生又懦弱。在嗜好上,也與自己完全不同。這也讓這對父子在對話上失去了交集,每到晚餐時間,諾大的餐桌只有咀嚼與餐具的聲音。
【圖解】:即便身處險境,仍是不向惡勢力低頭。
縱使冷漠,阿米爾仍是打從心底敬愛著父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阿米爾的父親,是實踐孟子話語的大丈夫。不管是在蓋孤兒院時的全心全力;還是在俄羅斯士兵槍口下,那凜然捍衛同胞尊嚴的氣魄;甚至是落魄來到美國時,依舊抬頭挺胸,不拿取社會福利的姿態。阿米爾的父親,都是個讓人尊敬的男人。感嘆的是,因倆人大相逕庭的個性,讓這對父子都曾質疑對方是否為自己的血親。
不過事實上,阿米爾與他的父親其實非常相似。他們都做岀無法挽回的過錯,也背叛了為他們奉獻生命的人。父親曾說過:「最邪惡的行為莫過於偷竊。殺了一個人,就是偷走一條生命;撒謊,就是偷走其他人知道真相的權利;欺騙,就是偷走擁有公義的權利?!巩斈旮赣H告誡阿米爾的話語,如今讓他自己成為最惡劣的小偷。他偷走阿米爾知道有個弟弟的權利,偷走哈山的身分,偷走阿里的名譽。以及──『他的自尊??!』
【圖解】:最後的擁抱後,父親親吻故國的土地陷入了長眠。
若非拉辛汗的說明,這些真相將跟著父親永藏墓地。而父親真正的想法,終於也在拉辛汗的遺書中寫岀。阿米爾的父親,是個被拉扯兩半的人。他愛著阿米爾與哈山,但他不能以公開的身分,用父親的身分愛哈山。所以他將憤恨發洩在阿米爾身上,因為阿米爾是他合法的那一半。每當他看著阿米爾,就像看見自己的罪惡。他對阿米爾嚴厲,就是對自己殘忍。如同阿米爾因自己的罪孽,反覆痛苦一樣。他的父親,也是個靈魂飽受折磨的人。
在美國那些辛勤工作的日子裡,父親在阿米爾工作的身影中,看見了哈山。這也是為什麼,這對父子在美國開始融洽。或許有人覺得這對阿米爾不公平,但父親以給了阿米爾太多東西。從小時後的財富、教育,到長大後的美國、車子,甚至是提親。這些身為父親可以給予給孩子的東西,都沒有辦法給予哈山。今天若是立場對調,死在喀布爾的會是誰?在『追風箏的孩子』一書中,這位父親從來沒有顯示過真名,這也許是作者留給他的尊嚴吧。
啟示與感想
【圖解】:阿米爾與拉辛汗的重逢,開啟真相的贖罪之旅。
『追風箏的孩子』這部作品,之所以讓情人節一再重複的觀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劇中細膩的情感刻畫。在故事裡,就算是曇花一現的配角們,往往也能從簡短的敘事中,體會他們的心情。而身為主角的阿米爾更是不用說,他心中的悔恨、憤怒、恐懼,到無能為力。就算只是白紙黑字,也能透過筆墨傳達到情人節身上。而本書另一個特點,便是敘述岀阿富汗特有的文化觀念,以及書中後半的喀布爾之旅。
在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共產黨利用階級鬥爭破壞阿富汗的和諧。人與人之間再也無法信任,僕人告發主人、朋友告發朋友,有時就算是親人也得小心堤防,因為不知道何時有人會告發你。後來,以普什圖人為主的宗教軍隊『塔利班』出現了。他們戰勝了其他民族的武裝,統領了阿富汗大部分的地區。在他們走馬上任時,大部分的阿富汗人歡欣鼓舞著。他們都厭倦了戰火與死亡,期望塔利班能為阿富汗帶來救贖。
【圖解】:殘忍無道的石刑。這就是塔利班的正義。
但沒想到,塔利班竟然對其他族群實施宗教、種族迫害。成為神學士的阿塞夫曾說:「偶爾,我們會撞開門,闖進他們家裡。我……我拿著機關槍掃射……對著整個房子不停開火,直到煙霧瀰漫什麼都看不見?!顾烈馔秊闅垰⑺说乃?,不但毫無罪惡感,甚至還沾沾自喜。認為他們是奉真主的旨意,掃除阿富汗的垃圾。扭曲教義的塔利班,成立「揚善抑惡部」。他們禁止人民大聲叫喊、禁止婦女工作、禁止音樂、禁止放風箏、禁止──『自由!』
若人民違法,小則受鞭責罰;大則就地正法。至於監督的神學士則無視這些禁言,隨他們喜好胡作非為。極端的集權主義,與連綿的戰火,讓阿富汗成為貧窮的國家。沒有童年的孩子,與母親一同乞討,父親──則因戰爭成為阿富汗的稀有動物。2012的今天,臺灣人民因為油電雙漲而叫苦連天,每每看著這些上街抗議的人們,就讓情人節想到書中的故事。的確,近年來的臺灣失業率、犯罪率都逐漸攀高,可與這些戰亂國家相比,我們仍是幸福太多了。
『追風箏的孩子』所要說的,不單只是阿米爾贖罪的故事。作者要表達的,是希望藉由阿米爾與哈山的故事,讓眾人了解戰爭與種族階級的可怕。如今塔利班政權雖以垮臺,可勢力仍未拔除,希望在新政黨與時間的淡化下,能讓阿富汗有個嶄新的未來。一個能讓孩子們盡情遊玩,不用擔心飢餓與地雷的環境。一個沒有種族階級之分,人人平等,和樂生活的社會。
結語
【圖解】:一本好書,就是直得收藏,一看再看。
看到結語的巴友們,情人節要跟你們說聲感謝與抱歉。感謝你們能耐心看完這篇長篇大論,也對劇情的贅言感到抱歉。原本希望劇情部份能以摡括式的方法論述,結果寫著寫著,就像斷線的風箏一樣,越飛越遠、越寫越多。希望下篇心得,能在敘事方法更加簡潔。如無意外,下一篇心得應是動畫心得文了。情人節會從『最終流放-銀翼之法姆』與『罪惡王冠』,這兩部作品擇其一出來寫,喜歡的巴友還請期待。我是黑色情人節,下次再見嚕。
附錄
追風箏的孩子-He hates me
http://mymedia.yam.com/m/2040476追風箏的孩子-片頭曲
或許你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