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完的動畫,是《
ダンタリアンの書架》,中文翻作傲嬌丹丹的私密藏書。( 呸什麼鬼阿
!) 是《
丹特麗安的書架》。至於為什麼會選上這部作品,就請大家期待下次的達人專欄了
。
《丹特麗安的書架》
今天要寫的,原本只是心血來潮要發在叭啦叭啦給大家看的短訊息而已;但是因為不能超過140個字,多分幾次在底下留言完又有點麻煩,於是轉移陣地想PO在FB ( 絕對不是藏私心秘方不和大家分享
,而是想說這也沒什麼只是頓時有感 . . ),但是沒想到動筆一寫就寫了四、五百字,就又回到巴哈改成文章的方式PO出,嗯嗯就是這樣。
一切的來由都是因為在劇中出現的一本幻書-《龍樹の玉稿》,效果是能讓死者復活至現世。在眾多幻書中另我特別感興趣的原因,不是讓人起死回生的效力,而是「龍樹」以及「玉稿」這兩個詞真是充滿了神祕感,於是上網做了簡單的查詢。
想當然耳,在Google大爺的威力下,搜尋出來的全都是《ダンタリアンの書架》的相關內容,而最重要的《龍樹の玉稿》本身介紹以及是否有參考來源又或者是否在某個北歐神話裡有出現過等等都不得而知,老實說有這麼一點給它可惜了。
不過後來經過一番自行的查詢後,有把一些零零散散的資料用自己腦補起來,不過也不知道究竟是真有其書,還是作者胡亂拼湊,有機會可能會參照一下設定資料集( 如果有出 . . )。
說不定巴哈這裡有神人,可以分享一下XD。
-----
其實這段過程,讓我統合了一些想法。在《ダンタリアンの書架》裡,主題圍繞著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的書與事,但是也充斥著奇幻存在著的幻書。老實說,這種以現實能夠接觸到的題材做為出發點,進一步的去進行延伸的創意構想,如果使用得當,那將會變成十分有說服力以及影響力的作品。
但是遺憾的是,《ダンタリアンの書架》作為現實連接的元素太少,我不知道原因是出在它是從輕小說改編過來的還是其他原因;這樣看下來的感覺,會讓人覺得劇中許多幻書好像都是原創的( 即使真的都有背景以及參考來源 ),從而失去了一塊名為說服力的大磁鐵。( 莫名地跑出一本書就是幻書,突然就有了魔力 . . 不過詳細待之後談到。)
並不是說,一切能使用的技能都得徹底解釋,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耳熟能詳的《ONE PIECE》,魯夫的身體可以自由伸縮,為什麼?因為惡魔果實嘛。非常簡單的解釋方法,點到至此即可,惡魔果實正是這題材的基石之一。如果說還硬要去探討,呃,好比惡魔果實怎麼長出來的、是怎麼改變人體結構的、從DNA下手還是改變細胞組織方式 . . .這樣只會被旁邊的人賞巴掌OK?
偏偏現在有很多人就是這樣,看個卡通也要符合一卡車科學定律,真是辛苦了齁。
-----
這部分必須看「一個作品所選擇的題材」為何。
《ダンタリアンの書架》,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你我所熟悉的「書」,書是一個我們耳熟能詳天天在接觸的東西,廣泛來說,雜誌報紙傳單都可稱為書的一種。在如此切身的題材作用下,這種「現實感」我們讀者已經擁有了,就算作者不想多提,我們也會一直帶有這種感覺。
於是,以現實作為出發點是一定的,從男主角的親人是喜歡蒐集書的人,到踏入幻書的世界,這一個過程就是很典型的「以現實作為出發點,作延伸與創意構想」。那麼,現實與虛幻程度的拿捏,這力道往往是決定一部作品是否有足夠威力以及說服力的因素。
力道拿捏這種沒有量尺分數的東西,怎麼去評價阿?
不不,其實沒有必要評價,這種主觀的東西,用感覺的就夠了。
舉一個大家同樣耳熟能詳的作品-《とある魔術の禁書目録》,最最最簡單的最初設定,不就是宗教上的分派嗎?包括英國清教、旗下的天草寺和羅馬正教等等,雖然我們不是每一個人都對宗教這東西很了解,但是都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大不了就當成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伊斯蘭教之類的 . . )。建立在這我們認識的元素上,去做進一部的延伸與創意構思,簡單而明瞭,牽扯到歷史背景時不草草帶過,其效力有目共睹。
簡單提一下其外傳《とある科學の超電磁砲》,那就更不用說了,在現實科技、物理定律上做進一步的想像與創造,在你我熟知的元素裡,作了無限的創意構思,無限的想像力,把整部作品的張力加強到一個極致。可是,如果有人要像剛剛舉的魯夫的例子一樣,比方說砲姊就扯出一堆電磁學理論,我只能說《費曼的物理學講義》是你的好朋友。
其實,如果看完之後會開始幻想自己也能成為能力者,像砲姊一樣能發電之類的事情,你就知道那作品已經成功打動你了。( 之前不是有人打LOL打到一個著迷嗎?什麼回家的時候還要開鬼步什麼的 . . . )
《科學超電磁砲》
不過,這推論也只限於以這類為出發點的題材。
好比說,去年很紅的原創題材;這裡指的原創是指動畫並非從輕小說或者其他地方移轉過來的,如得獎得翻天的《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あの日見た花の名前を僕達はまだ知らない》。這話題在近期掀起不小的話題,指稱說現在日本動畫產業偏向以原創為主,一些從輕小說改編過來的如《僕は友達が少ない》但是後宮很多這類的成果並不亮眼,甚至會讓人認為只是把一些賣萌賣肉的輕小說作品拿來動畫化扒第二次皮,我想最顯著的例子不外乎《ロウきゅーぶ!》 . . .
《未聞花名》
《我的朋友很少》
《蘿球社》
先不提為什麼現在日本又回歸原創路線這事情,畢竟這討論起來還蠻有份量的 . . 不過也可以講得很簡單就是( 揍 )。我想提的是,這邊的原創還可以指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創作主題的基石是「自己原創」的。《
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就是一個很大眾化的例子( 雖然劇情一點都不大眾化 . .
),「魔法」本來是與現實不切身的元素,但是多虧了數千年來人類神威的想像力,「魔法」雖虛幻,我們已經熟悉。至於要怎麼「使用」,就看作者的功力了。
簽契約、靈魂寶石、魔女與少女 . . . 等等這些都是原創題材,故事的進行方式是建立在作者自己創立的元素上,有別於上文所提到的「現實與我們切身相關」,如此一來,一個作品是否有足夠的說服力以及吸引力,就更吃作者的創意與想像力了。
-----
扯了這麼多,按照慣例( 哪來的?)要來一個
懶人包:
簡單來說,一個作品,如果出發點是觀眾所熟知的東西,在其上天馬行空的同時,真實與虛幻之間的拿捏必須掌控良好,一旦力量到位,其威力與吸引力就會十分強大,會讓你情不自禁拿起硬幣往外彈!若太過於現實,就會顯得枯燥乏味;太過於虛幻,則讓人無所適從
. .
不過講真的,其實這篇理論才是最天馬行空的,
要是變成我自己自High那就糟糕啦,哈哈哈!( 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