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了,大家,近來可好?
雖說一段時間沒上,是在專心課業,但仍花了許多時間在噗浪。可是噗浪的即時性真是與我相性不合的東西啊......沒有那種沉靜在一種凝結時空,撰寫文章排版和修改之樂趣。這讓我空虛。
終於,儘管卡爾瑪值累積到93,但那邊實在礙眼,所以大刀就鎖了卡爾馬回來巴哈。
反正,如果我改不掉社交的天性,我寧可回來巴哈小屋品味大家的文章。經過精心編排而非即時的片段抒發之文字圖像,能給我更多啟發和感觸。
這方為我需求,而不是沉溺在一種集體聊天室的速食快感。
許多學生是心寬的,畢竟這種掃落意味著距離獨立待日不遠,離父母掌控且自立之日不遠矣。可對兔子而言卻是沉重,不是年老理由,而是離教授老師們的教誨機會,消失12%有餘。
相信此恭維,應該言之差矣。所謂教授不過會叫的野獸,學分點數取得之魔王,何來教誨啟發之說?汝如此說來,倒得請教進大學之理由。
自認有能力的人,為何還進來大學呢?不是早該把握時間,努力實踐志業,唯恐蹉跎光陰而自慚?文憑,若四年之價值抵不過張紙,為何願意浪費四年實踐志業的機會成本,入己之不屑之大學教育?既來之則安之,推辭是找不完的,如何安定大學生活之方向,才是思維建設性。
關於上述,所謂能力者,必須還要獲得認同,進而被賦予機會,才能取得社會競爭優勢。為了達到這種認同,必須要取得學歷,於是唸大學。為了唸個好大學,於是把時間和學習狹隘進大學聯考,以求日後即使非飛黃騰達,也是順順利利獲得名主賞識進入公司,平步青雲,結婚生子養家活口,盡一現代公民和百姓權利及義務。仔細想想,此想法還真是樂觀。
有遠見的父母(自認),包括有遠見的小孩(不論是自認或他認),為了贏在起跑點上不只會在大學聯考上面琢磨、更會搶先在高中聯考、甚至國中,或者幼稚園教育、最後至於胎教費盡苦心,口頭上不斷呢喃著增加小孩條件和未來競爭力,心中描繪教育成功子女帶來的豐碩利益。為此,父母無不拋頭(蔣公的頭)顱灑熱血(紅色鈔票),怎樣就是得讓小孩各方面贏過人,幾近電子雞飼養者的變態比較,若己雞長對方一公厘則喜,輸他一毫克則大悲。
孩子有感情,並不是任人隨意操弄的養成遊戲或電子雞。有其自我意識及目標,若嫌棄教育管教麻煩,為何不檢討自己的經濟甚至教育能力,而熱情沖頭的生產小孩,妄想所謂龍男鳳女的春秋大夢?
「不這樣,會有你這該死的小孩嗎?沒禮貌,翅膀硬了?」
中國是個很微妙的社會,自先秦始,儒墨法道九流十家,各種當時先進且富涵包容力的思想層出不窮、百家爭鳴,可理應思想開放的文化土壤,卻孕育出最下流且奴役的自私性和專制性,到底怎麼回事呢?
父母理應賢於於子女、師長該聖過弟子,但何時開始賢不賢、聖不聖?長輩再也不具備一與驚醒夢中人的思想精妙,卻能從其表達聞到許許飄蕩的腐朽,而其倫理階級之上,仍為師、長,不得不敬、亦不得不從,除非--你翅膀真的硬,可展翅高飛。但仍然請注意 《民法 親屬篇 第五章 扶養(1114~1121)》的內容,小心即使有能力高飛,父母狠心之下還是能扯下翱翔中的翅膀。
在倫理架設之下的無道德基礎,以及法律上明確的權責劃分,定位出下層階級者思想和表達仍受到箝制之不自由,而此自由究竟是否該給予限制?父母乃至於師長思考有矛盾甚至錯誤,是否該指出?似乎答案是明確的。這種現象不僅於家中、義務教育學校中,甚至於公司職場之上,也得尊重所謂工作(階級)倫理,得卑躬屈膝於老闆、雇主,即便對方不是這麼對,但目的乃為報酬,所以沒必要跟對方的權力過不去,堅持近似潔癖的對錯堅持。
那,這種對錯的差不多之累積,是否會造成價值觀之錯位?每個人就是為了短小利益之茍且偷生,順從權貴--無論是父母師長老闆雇主--,為了生存一理由,撇除真善美的堅持(即便是惡小不為,但不行小善的機會成本仍是促成小善之不行),我們的生命真的有這麼珍貴,導致該放棄崇高?那得以延續生命之後,我們又能產生出什麼價值,遠比堅持真善美更卓越之存在?
更絕的一句話,更存在於以下對話。
套句行政學內的邁爾斯定律:「階級決定立場-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長輩的這套話,難道是鼓勵這種病態現象,對於是非對錯的模糊和錯置?
則師者之賢,未見矣。
說了這麼多,到底該怎麼作?若進入一種法則型的堅持,我想這種僵化,無異於我所厭惡的階級決定想法--位置決定腦袋。
今天無論是非對錯,只要我是工作權力的最上位,老闆可憑自我單一喜好定員工對錯與否。這種狀況亦存在於服務業之雇主、顧客之於員工之關係。倫理所規定出來的長幼有序,同樣也形成了這樣的權力、位階效益,無論閣下智識如何、對錯與否,晚生和輩份決定了你就該被階級而非能力甚至真偽主宰--(除非你強到能顛覆架構出此制度之社會整體)。
那這樣進德修業、成就卓越的目的究竟為何?在職場有官僚僵化、在家庭有倫理僵化,無時無刻束縛著真知灼見者思緒甚至行動。倫理究竟有沒有價值?
以政治學角度來看,不過就是種權力現象,權力現象在現代民主社會,是該被容許的嗎?有無權力對整體社會影響如何?什麼方式會造成影響?又是產生怎樣的影響?典型狀況如何?有何例子可以相互比較?我覺得,這才是真的參與及研究政治的態度和方法,一般人以為投投票、隨著新聞和政論節目高談闊論、慷慨激昂就是參與政治--你不過是個情緒暴民罷了。
政治學乃至於任何學術,開宗明義的都會強調:「該以學者的態度接觸,研究現象而非對現象生氣。」可許多人卻認為越是慷慨激昂、越顯得參與度高且成就非凡,我不知道這種概念為真的源流從何而來,我很想知道,有人可以解答的話十分感激。
話聊回職場,老闆對自己有直接的權力,來自於金錢賦予。資本主義社會以金錢作為資源交換媒介,包括生存的必要資源(食衣住行等等),因此人們想活,社會型態漸漸脫離小農自給自足的模式,則必須依附雇傭體制下受聘或成為老闆聘他人營利,才能取得貨幣以購入生存資源,延續S.MASLOW的需求金字塔提到的《生存需求》,方能活下去。
從經濟學供需的角度而言,人民有生存的直接需求,造就了對貨幣的間接需求;而老闆直接提供貨幣,間接滿足了人民的生存需求。而多數人民對於生存的需求彈性低,不可能因為生存的成本過高而導致不賺錢以維持生存(經濟學討論供需皆假設供給雙方皆為理智的經濟者,也就是撇除情緒衝動影響經濟行為之部分,這裡指的是自殺)。老闆的直接貨幣供給曲線趨進水平,意味著供給量和價格可隨他定--只看他能拿出多少,在這樣的狀況下,間接促成老闆等資本家的生存供給曲線亦趨近水平,人民是任由資本家宰割的。
如此簡單的分析,我們也可以了解到為何馬克思會企圖打倒資本主義,資本主義亦是個權力分配不均的自然制度,只可惜馬克思並沒有充分了解資本主義,這一有機體的多樣性和區域差別性,導致對抗其的社會主義亦為無法實踐之制度,反而促成的災害與資本主義不相上下。
可至少社會主義促進了社會福利方面的注意,最低工資即是防止資方無止盡的剝削,政府合理合法插手勞動市場之結果。但工資的確限定下限了,工時或許也可以,但對勞工最直接感受的--工作量呢?這可不是工資下限和工時可以單純規範的。
狀況拉回家庭分析。
詳細不舉,所要說明的,除了家庭仍然不失其政治現象,倫理為政治權力的施展方法外,政府參與其中的福利,亦無法逃避政治權力的分配以及制橫。
我想強調的是,這才是政治學,而不是茶餘飯後聚在電視之前,喧囂新聞和選舉、政論節目,這不是政治學,或許稱得上政治,但您的參與方式透露您的水準和層次。另外,雖與凝兒的銀魂回文中,曾稍略闡述關於資本主義社會內,貨幣對於資源的關係,但想必這是大家所認同的,末今文不墜引。
我不知道大家從大學內學到什麼,但至少以上都是我從大學中受到其學科教授老師之啟發,輔以自己研究和雜想的綜合。
我們文化大學的教授很奇特,他們不怕學生問倒他們反而樂於見之。反觀大部分父母乃至於師長甚至長官,十分害怕被挑戰,總是急忙拿出倫理作擋箭牌,像極了魯迅所言之精神勝利法。這種態度的層次差昭然若揭,何況教授她們,已經過充分進行學術研究及思辨後的哲學腦袋?
在這裡短短三個月,卻感覺到精華成一年的實感。
但回過神來,我也不過就讀三月一季。
唯一可惜之處,就是非得浪費時間在維持生存--打工上。
不然大學內,每一堂課我所受到的啟發,都足夠每天進行不同的研究和思考。
最後,上了大學前,聽大家說大學是由你玩四年,讀大學後,變得不能理解這句話。
課堂上的授課不說,基本上每本課本深廣得不像話,這種反差下,為何許多大學生還能充分享受網路遊戲和交際生活之快樂?字字鑽研都來不及了,何來這麼多時間作為其他利用?
這真的是個不解之謎。
總之,這是我遲了三個月的歸來文。
請大家日後多多指教,我回來了。
宇佐美信兎 謹筆
看到這,也許又會有論調--「好好,既然開口閉口真善美,我承認我墮落;但而求生存的人大多放棄真善美,她們又該怎麼不放棄?好哇!該定義真善美是什麼了吧?」
我得說,堅持定義就輸了。
或許又有人提:「或許你說得對,我們的社會甚至自己人生缺少太多真善美,但即使我做到但其他人不作,對這社會乃至於世道又有多少幫助?而我徒徒犧牲自己。」看到這,或許該幫真善美多作個前提--墨家的兼善天下而不自私。
一切為當下利害、自我權益作考量,此乃所謂人類之天性,天性一詞蘊含不可改變之真理,真是合理化其不可動搖的最佳方式。儘管一切科技甚至所有追求的行為,都離不開自私慾望二詞,若叫人排除自私,不只不可能,更是造成人類社會無法進步之大禍害!
科技進步跟好壞的關聯,這部分關於物質文明與心靈文明的交互關係,實在複雜,今篇幅之故姑且不下筆墨,留於日後討論。
上述的定義是種價值觀,價值觀是種主義,主義是信仰,沒有絕對對錯之分,也無法比較出絕對的優劣。慾望可以促使人冷漠和離軌,但更可導引熱烈。不同角度,就有不同善惡解釋法。但冷漠和離軌真的差?而熱烈激進就勢必為優點?可這也就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值,這種思考延伸下去,是否堅持真善美過剩後,也會淪入此等窠臼?或許又該加個延伸註解--道家的自然無為。
雖說一段時間沒上,是在專心課業,但仍花了許多時間在噗浪。可是噗浪的即時性真是與我相性不合的東西啊......沒有那種沉靜在一種凝結時空,撰寫文章排版和修改之樂趣。這讓我空虛。
終於,儘管卡爾瑪值累積到93,但那邊實在礙眼,所以大刀就鎖了卡爾馬回來巴哈。
反正,如果我改不掉社交的天性,我寧可回來巴哈小屋品味大家的文章。經過精心編排而非即時的片段抒發之文字圖像,能給我更多啟發和感觸。
這方為我需求,而不是沉溺在一種集體聊天室的速食快感。
- 匆匆一過,四月飛逝,大一生活即掃落一半。
許多學生是心寬的,畢竟這種掃落意味著距離獨立待日不遠,離父母掌控且自立之日不遠矣。可對兔子而言卻是沉重,不是年老理由,而是離教授老師們的教誨機會,消失12%有餘。
相信此恭維,應該言之差矣。所謂教授不過會叫的野獸,學分點數取得之魔王,何來教誨啟發之說?汝如此說來,倒得請教進大學之理由。
- 老問題了,為何來大學?
自認有能力的人,為何還進來大學呢?不是早該把握時間,努力實踐志業,唯恐蹉跎光陰而自慚?文憑,若四年之價值抵不過張紙,為何願意浪費四年實踐志業的機會成本,入己之不屑之大學教育?既來之則安之,推辭是找不完的,如何安定大學生活之方向,才是思維建設性。
關於上述,所謂能力者,必須還要獲得認同,進而被賦予機會,才能取得社會競爭優勢。為了達到這種認同,必須要取得學歷,於是唸大學。為了唸個好大學,於是把時間和學習狹隘進大學聯考,以求日後即使非飛黃騰達,也是順順利利獲得名主賞識進入公司,平步青雲,結婚生子養家活口,盡一現代公民和百姓權利及義務。仔細想想,此想法還真是樂觀。
有遠見的父母(自認),包括有遠見的小孩(不論是自認或他認),為了贏在起跑點上不只會在大學聯考上面琢磨、更會搶先在高中聯考、甚至國中,或者幼稚園教育、最後至於胎教費盡苦心,口頭上不斷呢喃著增加小孩條件和未來競爭力,心中描繪教育成功子女帶來的豐碩利益。為此,父母無不拋頭(蔣公的頭)顱灑熱血(紅色鈔票),怎樣就是得讓小孩各方面贏過人,幾近電子雞飼養者的變態比較,若己雞長對方一公厘則喜,輸他一毫克則大悲。
孩子有感情,並不是任人隨意操弄的養成遊戲或電子雞。有其自我意識及目標,若嫌棄教育管教麻煩,為何不檢討自己的經濟甚至教育能力,而熱情沖頭的生產小孩,妄想所謂龍男鳳女的春秋大夢?
- 這時,往往父母只要叉著腰,能夠義正辭嚴的把話題岔開:
中國是個很微妙的社會,自先秦始,儒墨法道九流十家,各種當時先進且富涵包容力的思想層出不窮、百家爭鳴,可理應思想開放的文化土壤,卻孕育出最下流且奴役的自私性和專制性,到底怎麼回事呢?
父母理應賢於於子女、師長該聖過弟子,但何時開始賢不賢、聖不聖?長輩再也不具備一與驚醒夢中人的思想精妙,卻能從其表達聞到許許飄蕩的腐朽,而其倫理階級之上,仍為師、長,不得不敬、亦不得不從,除非--你翅膀真的硬,可展翅高飛。但仍然請注意 《民法 親屬篇 第五章 扶養(1114~1121)》的內容,小心即使有能力高飛,父母狠心之下還是能扯下翱翔中的翅膀。
- 自由之限制?
在倫理架設之下的無道德基礎,以及法律上明確的權責劃分,定位出下層階級者思想和表達仍受到箝制之不自由,而此自由究竟是否該給予限制?父母乃至於師長思考有矛盾甚至錯誤,是否該指出?似乎答案是明確的。這種現象不僅於家中、義務教育學校中,甚至於公司職場之上,也得尊重所謂工作(階級)倫理,得卑躬屈膝於老闆、雇主,即便對方不是這麼對,但目的乃為報酬,所以沒必要跟對方的權力過不去,堅持近似潔癖的對錯堅持。
那,這種對錯的差不多之累積,是否會造成價值觀之錯位?每個人就是為了短小利益之茍且偷生,順從權貴--無論是父母師長老闆雇主--,為了生存一理由,撇除真善美的堅持(即便是惡小不為,但不行小善的機會成本仍是促成小善之不行),我們的生命真的有這麼珍貴,導致該放棄崇高?那得以延續生命之後,我們又能產生出什麼價值,遠比堅持真善美更卓越之存在?
更絕的一句話,更存在於以下對話。
- 父母:「要是日後你生了小孩,小孩這樣對你說,看你怎麼辦。」
- 師長:「要是日後你有了學生,學生這樣頂撞你,看你該怎麼辦。」
- 老闆:「說那麼多屁話?滾。」
套句行政學內的邁爾斯定律:「階級決定立場-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長輩的這套話,難道是鼓勵這種病態現象,對於是非對錯的模糊和錯置?
則師者之賢,未見矣。
- 倫理?說穿了位置決定腦袋
說了這麼多,到底該怎麼作?若進入一種法則型的堅持,我想這種僵化,無異於我所厭惡的階級決定想法--位置決定腦袋。
今天無論是非對錯,只要我是工作權力的最上位,老闆可憑自我單一喜好定員工對錯與否。這種狀況亦存在於服務業之雇主、顧客之於員工之關係。倫理所規定出來的長幼有序,同樣也形成了這樣的權力、位階效益,無論閣下智識如何、對錯與否,晚生和輩份決定了你就該被階級而非能力甚至真偽主宰--(除非你強到能顛覆架構出此制度之社會整體)。
那這樣進德修業、成就卓越的目的究竟為何?在職場有官僚僵化、在家庭有倫理僵化,無時無刻束縛著真知灼見者思緒甚至行動。倫理究竟有沒有價值?
- 倫理?不過就是權力現象,這是政治學研究的範疇,加上些經濟學
以政治學角度來看,不過就是種權力現象,權力現象在現代民主社會,是該被容許的嗎?有無權力對整體社會影響如何?什麼方式會造成影響?又是產生怎樣的影響?典型狀況如何?有何例子可以相互比較?我覺得,這才是真的參與及研究政治的態度和方法,一般人以為投投票、隨著新聞和政論節目高談闊論、慷慨激昂就是參與政治--你不過是個情緒暴民罷了。
政治學乃至於任何學術,開宗明義的都會強調:「該以學者的態度接觸,研究現象而非對現象生氣。」可許多人卻認為越是慷慨激昂、越顯得參與度高且成就非凡,我不知道這種概念為真的源流從何而來,我很想知道,有人可以解答的話十分感激。
話聊回職場,老闆對自己有直接的權力,來自於金錢賦予。資本主義社會以金錢作為資源交換媒介,包括生存的必要資源(食衣住行等等),因此人們想活,社會型態漸漸脫離小農自給自足的模式,則必須依附雇傭體制下受聘或成為老闆聘他人營利,才能取得貨幣以購入生存資源,延續S.MASLOW的需求金字塔提到的《生存需求》,方能活下去。
從經濟學供需的角度而言,人民有生存的直接需求,造就了對貨幣的間接需求;而老闆直接提供貨幣,間接滿足了人民的生存需求。而多數人民對於生存的需求彈性低,不可能因為生存的成本過高而導致不賺錢以維持生存(經濟學討論供需皆假設供給雙方皆為理智的經濟者,也就是撇除情緒衝動影響經濟行為之部分,這裡指的是自殺)。老闆的直接貨幣供給曲線趨進水平,意味著供給量和價格可隨他定--只看他能拿出多少,在這樣的狀況下,間接促成老闆等資本家的生存供給曲線亦趨近水平,人民是任由資本家宰割的。
如此簡單的分析,我們也可以了解到為何馬克思會企圖打倒資本主義,資本主義亦是個權力分配不均的自然制度,只可惜馬克思並沒有充分了解資本主義,這一有機體的多樣性和區域差別性,導致對抗其的社會主義亦為無法實踐之制度,反而促成的災害與資本主義不相上下。
可至少社會主義促進了社會福利方面的注意,最低工資即是防止資方無止盡的剝削,政府合理合法插手勞動市場之結果。但工資的確限定下限了,工時或許也可以,但對勞工最直接感受的--工作量呢?這可不是工資下限和工時可以單純規範的。
狀況拉回家庭分析。
- 父母提供小孩生存供給,小孩對父母有生存需求之依賴。
- 生存之需求彈性小,故即使小孩之生存成本上升,仍無法改變其對生存的需求量。
- 父母可剝削小孩的合理正當性,乃倫理賦予的善惡解釋權。
- 末,父母可合理化自己的一切行為,包括不合理的,畢竟其喜好就能決定對小孩生存之供給,小孩豈能不從?
詳細不舉,所要說明的,除了家庭仍然不失其政治現象,倫理為政治權力的施展方法外,政府參與其中的福利,亦無法逃避政治權力的分配以及制橫。
我想強調的是,這才是政治學,而不是茶餘飯後聚在電視之前,喧囂新聞和選舉、政論節目,這不是政治學,或許稱得上政治,但您的參與方式透露您的水準和層次。另外,雖與凝兒的銀魂回文中,曾稍略闡述關於資本主義社會內,貨幣對於資源的關係,但想必這是大家所認同的,末今文不墜引。
- 後記:由你玩四年的大學?
我不知道大家從大學內學到什麼,但至少以上都是我從大學中受到其學科教授老師之啟發,輔以自己研究和雜想的綜合。
我們文化大學的教授很奇特,他們不怕學生問倒他們反而樂於見之。反觀大部分父母乃至於師長甚至長官,十分害怕被挑戰,總是急忙拿出倫理作擋箭牌,像極了魯迅所言之精神勝利法。這種態度的層次差昭然若揭,何況教授她們,已經過充分進行學術研究及思辨後的哲學腦袋?
在這裡短短三個月,卻感覺到精華成一年的實感。
但回過神來,我也不過就讀三月一季。
唯一可惜之處,就是非得浪費時間在維持生存--打工上。
不然大學內,每一堂課我所受到的啟發,都足夠每天進行不同的研究和思考。
最後,上了大學前,聽大家說大學是由你玩四年,讀大學後,變得不能理解這句話。
課堂上的授課不說,基本上每本課本深廣得不像話,這種反差下,為何許多大學生還能充分享受網路遊戲和交際生活之快樂?字字鑽研都來不及了,何來這麼多時間作為其他利用?
這真的是個不解之謎。
總之,這是我遲了三個月的歸來文。
請大家日後多多指教,我回來了。
宇佐美信兎 謹筆
- 附錄:真善美之討論
- 這篇本來於文中,但因前後脈絡不合而移至文底作為附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斟酌閱讀,畢竟想法還沒健全,條理不清之於甚至艱澀。請三思後讀之。
看到這,也許又會有論調--「好好,既然開口閉口真善美,我承認我墮落;但而求生存的人大多放棄真善美,她們又該怎麼不放棄?好哇!該定義真善美是什麼了吧?」
我得說,堅持定義就輸了。
- 真--真誠而不虛偽
- 善--善良而不兇惡
- 美--溫柔而不菱角
或許又有人提:「或許你說得對,我們的社會甚至自己人生缺少太多真善美,但即使我做到但其他人不作,對這社會乃至於世道又有多少幫助?而我徒徒犧牲自己。」看到這,或許該幫真善美多作個前提--墨家的兼善天下而不自私。
一切為當下利害、自我權益作考量,此乃所謂人類之天性,天性一詞蘊含不可改變之真理,真是合理化其不可動搖的最佳方式。儘管一切科技甚至所有追求的行為,都離不開自私慾望二詞,若叫人排除自私,不只不可能,更是造成人類社會無法進步之大禍害!
科技進步跟好壞的關聯,這部分關於物質文明與心靈文明的交互關係,實在複雜,今篇幅之故姑且不下筆墨,留於日後討論。
上述的定義是種價值觀,價值觀是種主義,主義是信仰,沒有絕對對錯之分,也無法比較出絕對的優劣。慾望可以促使人冷漠和離軌,但更可導引熱烈。不同角度,就有不同善惡解釋法。但冷漠和離軌真的差?而熱烈激進就勢必為優點?可這也就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值,這種思考延伸下去,是否堅持真善美過剩後,也會淪入此等窠臼?或許又該加個延伸註解--道家的自然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