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 Mercury
太陽系最內側與最小的行星,比月球大1/3
也是太陽系中運動最快的行星,環繞太陽一周只要88天
由地球上看水星的視星等亮度在-2.0至5.5等之間
但因其距離太陽的最大角度(最大距角)只有28.3°
常淹沒在日出前或日落後的暮曙光中,故不太容易被看見,在中國又稱為「辰星」
由於十分接近太陽,勘測有困難度
我們對水星的所知相當有限,迄今只有兩艘太空船曾略勘水星
實際上,水星在外觀上很像月球
它的表面有許多的坑穴,沒有天然的衛星,也沒有真實的大氣層
它有個巨大的鐵核,磁場強度大約是地球的1%
由於有著巨大的核,它是高密度的行星
表面的溫度從90至700K(-180至430 °C)
日下點是最熱的地方,在靠近地理極的坑穴底部是溫度最低之處
水星是與地球相似的4顆類地行星之一
並且是4顆中最小的,在赤道的直徑是4,879 公里
水星甚至比一些巨大的衛星還要小
水星的總質量約為30,000兆公噸,只有地球的5.5%
核的周圍是 600km 厚的行星幔
水星的70%是金屬,30%是矽酸鹽物質
5.43 g/cm3的密度上是太陽系的行星中第二大的,只有地球的密度比它大
水星的表面整體看來像是火星地貌與月球地貌的綜合
包括高原和廣闊的海 - 像是平原和大坑穴
水星在46億年前形成時,曾經經歷過彗星和小行星的輪番轟擊階段
以及稍後在38億年前結束的另一個獨立後期重轟炸期
缺乏大氣層減緩撞擊的速度,行星的整個表面都受到了轟擊,在這個期間形成了巨大的坑穴
水星因為太小,因此重力不足以長時期的保有大氣層雖然如此
它還是有包含氫、氦氣、氧氣、鈉、鈣和鉀的稀薄大氣
水星表面的平均溫度是452K(179 °C/354 °F)
但是因缺乏大氣調節,它的變化範圍從90K(?183.1 °C/?297.7 °F)到700K(427 °C/800 °F)
1889年義大利天文學家夏帕里利經過多年觀測認為水星自轉時間和公轉時間都是88天
直到1965年,美國天文學家才測量出了水星自轉的精確周期58.646天
是地球自轉速度的59分之一
想當年在下幼稚園剛知道水星時
就想說它會不會是由水組成或是地表上都是水,不然為什麼會叫水星(←真是天真)
後來才知道其實水星因為離太陽太近,所以地表上一點水都沒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