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三事件又稱「山東流亡學生事件」,當時國共內戰失利,山東省各中學紛紛組成「聯合中學」向南撤退。一九四九年六、七月間,共有八所「聯中」的師生撤到澎湖,投奔山東籍的防衛司令李振清。
原本校方與軍方的協議,是讓年紀較大的男生一面讀書,一面受「軍訓」,但此時澎湖守軍號稱一個師,其實不足千人;司令李振清與師長韓鳳儀擔心未來部隊整編,自己一定被併掉,將腦筋動到學生身上。
七月十三日,軍方在澎防部操場集合學生,在武裝軍人的威逼之下,強行將學生編入部隊。八千名學生有五千餘人都被編入部隊,他們直到一九五○年代中期,才獲準依意願退伍,兩千多名女生與年幼者才編入「防衛部子弟學校」,後來學校遷臺成為員林實驗中學,現在是國立崇實高工。
當時李振清、韓鳳儀為壓制師生的不滿,便以「肅清匪諜」之名,大肆逮捕師生並刑求偵訊。最後張敏之、鄒鑑兩名校長及劉永祥等五名學生,於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在臺北馬場町被槍決。至於在澎湖當地,除了下獄、刑求之外,據傳有部分學生還被裝入麻袋投入海中的私刑處決。
一九九七年,高惠宇、葛雨琴、謝聰敏等跨黨派立委通過「戒嚴時期叛亂及匪諜案件和不當審判補償條例」,被害人與其家屬的身分才得平反。二○○九年,政府在馬公觀音亭海邊建立紀念碑。
澎湖事件62週年 軍方致祭(節錄)【中央社╱澎湖13日電】
談到當時常有人被誣陷是匪諜的情況,前海巡部司令王若愚說,「我也自首過,每個人都要自首」,他表示,如果不自首的話,就會遭到刑求,「用電話線纏著通電」,因此當時幾百個學生都寫過自白書。對此,王文燮也提到,他也是每幾個月就被要求填匪諜自首的自白書。
至於為了保護學生而冤死的山東聯合中學校長張敏之,王若愚表示,「最倒楣的就是張校長」,他提到張敏之從17歲就開始替國民黨從事地下工作,「被說成是匪諜,你說窩囊不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