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巴哈姆特的部落格中並沒有打算發任何有關辯論的文章,但是今天的新聞讓很多曾經或仍然還在進行辯論比賽活動的人難以茍同,不僅是在臉書上有串連活動,也在各個部落格發表對該新聞的看法。身為曾經進行辯論比賽並教導他人辯論的我來說,也認為該寫點什麼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會有這個系列的產生。而第一篇想要談的就是生活中的辯論與辯論比賽其實是不一樣的,就像是兩個外表看起來很像的雙胞胎,但他們不論在怎麼像就是不同的兩個人,而辯論與辯論比賽也是完全不同的兩碼子事。
引起辯論圈不滿的新聞報導
什麼是辯論
簡單來說,辯論是一種在有不同意見產生時(也許是兩種或者是更多種)所進行的溝通行為,其目的是試圖藉由溝通與說服的過程,讓自己能夠說明自己的意見與想法,並使他人接受。而上述說服得過程不單單是透過說理的過程,更有可能利用其他非理性的因素去影響他人(感情、權威......等)。
若是照上述的定義來看,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充滿了辯論的過程,像是晚餐是吃牛排還是日本料理;看醫生是看中醫還是西醫;假日是去海邊還是山上玩,都脫不開溝通與說服得過程,也就是辯論的過程。
是演說也是辯論,艾爾帕契諾的演出真是精采。(他不僅是說理,還訴諸了情感訴求)
什麼是辯論比賽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比賽的過程,訓練自己擁有辯論的能力。而什麼是辯論的能力呢?大體來說有能否清楚的了解題目、能否準確的表達、能否客觀的判斷、能否善加蒐集並運用資料、能夠傾聽對方的意見以及能否理性的看待辯論的過程與及果。
透過參加辯論比賽的過程訓練的是口語表達能力、資料蒐集與分析能力、客觀中立看待事務的能力,而這些能力不論是在就學或就業上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參加這樣的活動(趁機打廣告)
2010兩岸盃比賽的片段之一
辯論V.S辯論比賽
那這兩者的不同點主要有:
明訂辯題:生活中的辯論是沒有固定題目的,很可能本來是在吵午餐要吃什麼,最後變成了到底誰愛誰多一點;但辯論比賽中卻是有明確的題目,在過程中與辯題無關的內容都不會被接受與討論。
明訂辯方:生活中是可以自己選擇要站在哪一方的,甚至可以選擇向瑞士一樣當個永遠的中立國,但也可以當個牆頭草,哪邊牆往哪邊倒;但辯論比賽不行,辯論比賽通常是由抽籤來決定自己是正方或反方,而當你被決定是哪一方時,自然要學習為該方捍衛立場,如果抽到的與自己心裡想法不同怎麼辦,這時候就是訓練自己站在客觀、中立立場去看待事物正反兩面的最好時機。(這也是最一開始說的新聞中,主辦單位跟新聞單位沒有搞清楚的事情)
明定規則:生活中的辯論是沒有規則的,有的話也不過就是不要違反法律就可以,但辯論比賽是有的。所以學辯論的學弟妹們請記住,不要把辯論比賽的想法套用在生活中,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女朋友或你的父親會不會賞你一巴掌。
教育目的:生活中的辯論是沒有教育目的的;辯論比賽則希望在過程中能夠讓參與比賽的人學到角色扮演、將心比心、延遲判斷以及上述所提關於辯論比賽的功能。
中立裁決:生活中的辯論是主觀的,不論結果如何,都會有主觀的情緒在其中,並且你所要說服的永遠是敵對方;但辯論比賽相對是比較客觀、中立的,因為他要說服的不會是對方辯友而是底下的裁判。
辯論與辯論比賽就像雙胞胎,猛一看很像,但其實就是不同的兩個人
上辯論的第一堂課
在已過的經驗中,以下是我教辯論第一堂課一定會說的東西。辯論比賽是一個訓練的過程,藉由這個過程,我們會學到很多的東西(上面有提這邊就不重複),但這些東西在生活上的運用,並不是那麼的直接。
當我們學了政策性辯論的需、根、解、損,請不要回家用這套跟你的父親討論"大學生不應該要有門禁",不論你的需要性有多麼重要(人身自由)、解決力有多麼的強大、實行之後有多少好處,若是您的父親不同意,那您也沒轍,甚至可能會換來一陣毒打。
也不要用這樣的方式去跟你的女朋友討論假日到底要去哪裡玩,因為你女朋友一句"你愛不愛我?"就足以打掛你花了一個禮拜才預備好的論點。
請記住,辯論比賽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很多東西;但生活中的辯論才是最深奧的。
管你多會辯,心愛的女朋友一招打趴你。
以上所使用的影片及圖片均由網路上轉載,若有任何侵權行為敬請告知,我會立刻處理,謝謝。
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與作者(巴哈姆特-雲居)
內容主要參考書目:游梓翔,認識辯論,臺北:雙葉書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