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都愛說現在義務役比以前爽太多了
役期也僅剩一年,不要嫌啦
但就算只餵豬吃青菜水果,
牠的大便也不會變得可口(正用餐或剛吃飽者勿反白)
國軍的生態與過去相比是比以前改善很多沒錯,但與外面的世界比起,仍天差地遠
尤其在入伍前
所待的又是大學的話,那麼裡面無腦的生活加上僵化的體制就更讓人難以忍受了
而唯一能正大光明地帶進去提供一點慰藉的精神糧食,就只有書了
一般新兵沒什麼自由時間
這是政策使然,上面的大官相信不能給小兵自由時間,只要一閒下來就可能會出亂子
即使無事可做,也會沒事找事,像背背單兵戰鬥教練口令之類不過還是有有可以看書的時間,像午休
當然可能會有刻薄的班長說:「操練得不夠累,不想睡是吧。」
但下部隊後,我看到一梯新兵頂只跑三次步(包括鑑測,且只有那次真正跑完三千公尺)
我的確嫌在軍中運動量不足呢XD
在軍中的累,是精神的累,除了放假外就只能靠閱讀來抒解
除了犧牲睡眠外還有一個絕佳的看書時機,那就是莒光課
作為軍隊宣傳品的莒光節目沒什麼好看(有興趣者可在每週四下午兩點轉到華視瞧瞧)
不看書要看什麼?
如果有幹部質問為何看書不看莒光園地,你可以回說會看到睡著,一般幹部應該會體諒
新訓期間,也就只有休息時間和莒光課比較有看書的機會了
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原則抽空看書,就不太會引起麻煩
1.放自在腿上遮遮掩掩地看
2.時時注意是否有陌生人經過,若有就要迅速收起,因為可能是上級督導
3.不要看小說之類會被人當作娛樂消遣類的書,漫畫當然更不行
4.也不要看太專業性的書,免得引起嫉妒,而且在那種情境也難以吸收吧
這也是之後在其他公開場合看書的通則
不方便換看完的書是新訓的另一個問題,因為有二十多天的期間不能返家
不過除非速讀或掛病號不隨部隊行動,這段期間內也讀不完兩本書吧
假設真的讀得完,就靠第二週的懇親日請親友帶書來吧
或是與輔導長打好關係,和他借書看
各連都有一批藏書,我稱之為國軍推薦閱讀書區,由輔導長負責保管
偶爾還會有新書出現,有時還會發現意想不到的好書呢(不過絕對不會出現A書H漫,死心吧)
所以後來我常窩在輔導長室看書XD
借了的話一定要還,因為這是督導項目之一,不見了會有麻煩
預官的話有更多看書機會
因為在訓練階段會玩「學生自治」這套,自己人管自己人,當然有更多方便
隨身背著綠色小包包,人人在內放一本書,一遇良機隨取隨看,將書包功能發揮至極致
而且去聽大官講話或教官上課,總是要耗掉不少等待時間,看書機會多的是
最理想的閱讀時間當然還是為數不少的室內課時間
連部分教官都坦誠教材內容跟不上時代,與現實脫了鉤,不利用這個時間讀點書對不起自己
所以想在服役期間讀書卻又當不成替代役的,可以考慮當預官XD
還有人退伍後就立刻考上研究所呢,所以只要有心,當兵也不一定會變笨
下部隊後理論上就有可自由運用的時間
通常在單位中地位越高,這種自由時間也越多
而這個地位不一定等於階級與資歷,不過其中奧妙解釋起來很複雜,這邊就不談了
「我發現在軍中很適合讀一種書。」入伍一個多月後,我將新發現與鄰兵分享。
「什麼書?」
「描寫集中營、文革那一類的書。」
「靠,這也太苦了吧。」鄰兵聽完笑道。
看比自己更苦命的人的遭遇,確實可以讓人對現狀感到安慰。苦不苦通常是靠比較來的,坐過牢的弟兄比其他同袍更能適應軍隊生活,因為他們認為軍營比監獄好太多。與被關在集中營勞動到爬不起來後被槍斃埋起來的猶太人,還有那些莫名其妙被扣帽鬥爭遊街示眾的人比起,登入國軍Online已經是天堂啦。嫌歸嫌,還是要知道好在哪裡差在哪裡,以及壞到什麼樣的程度。
1.《夜》
Elie Wiesel著,左岸文化出版,2006年初版。
「當世界依然沉默,仁慈的上帝在哪裡?」
這是倖存者對納粹集中營的回憶。在那裡,他見到什麼是地獄。他的媽媽、妹妹被送進焚化爐,爸爸也遭折磨至死。而他自己也在人不像人的生活中失去了人性。當他面對看似無盡的漫漫黑夜,不禁質疑上帝為何會坐視納粹的暴行。
在描述集中營的作品中,此書是最令人感到震撼的一本。雖然已淡忘書中內容,但只要看到封面圖,仍能想起從書中感受到的絕望感。封面材質特殊,防水,適合帶入軍中(轟)。
與集中營相比,軍營好多了吧XD
2.《一滴淚:從肅反到文革的回憶》
巫寧坤著
允晨和遠景都有出版。前者印刷品質較優,後者較便宜XD
「這滴淚,只是千千萬萬中國人流不盡的淚水中的一滴。」
1951年,作者拋棄在美國的大好前途,響應號召回到祖國,希望能為建設新中國貢獻一己之力。誰知在祖國迎接他的,是一連串的鬥爭與苦難。教科書上寫的「三反」、「百花齊放」、「引蛇出洞」、「大躍進」乃至「文化大革命」他全嘗到了,看他的回憶錄就等於看了一部受迫害者觀點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晚二十年回國的李政道被冠上愛國主義者之譽,而他二十年年來卻被劃成右派來鬥爭,除了衰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時機真的很重要。
唯一可慶幸的是,他全家大小平安。不過下一部的結局就沒這麼圓滿了。
長官尖酸刻薄或愛罵人嗎?總比被滿山遍野的人民鬥爭好XD
3.《活著》
余華著,麥田出版。
「不管願不願意,都要活著。」
苦到極點的一部小說,還沒看到哪一個人物活得如此痛苦,比直接殺了他更悲慘的。如果在軍中遇到有人憂鬱到想自殺,可以推薦他看這一本:「你有比他苦嗎?他都沒自殺了,哪輪得到你?」而且還能順便用此書作政治教育,讓人瞭解中共治下的中國人民生活情況,應該列入輔導長與心輔士必備書單,另外還有張藝謀拍的電影版,可以給看不下書的弟兄看呢。
4.《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龍應臺,天下文化出版。
「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
生動地描述出抗日戰爭乃至國共戰爭期間人民所受的苦難,也警醒人們戰爭的可怕,不應輕啟戰端。
大概因為龍應臺和馬英九關係不錯,這本說了不少國軍壞話的書竟成為國軍推薦閱讀的書之一。不管列入國軍添購書單的真正原因為何,給軍人看這本書也不錯。有興趣的話可以和輔導長借,我當初就是在輔導長室發現這本書,如挖到寶般借去看,畢竟在國軍選書中想看到不錯的書,並不容易。
不嫌厚重的話,還推薦一本巨著
5.《巨流河》
齊邦媛著,天下文化出版
「無論戰局如何變化,我在有生之年必能找到你。」
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是一部戰亂流亡史,而其中最悲悽的莫過於東北人的故事,歷經了「三倍的流亡」:從東北流亡到關內(九一八),由關內流浪到西南(對日抗戰爆發),最後再逃往臺灣(國共戰爭)。身為東北人的作者也走過這段逃亡路,且因為父親的關係有更多的見聞,寫下了這段回憶。
因為最早體會家鄉淪亡異域流浪之苦,東北青年也是最慷慨激昂投入抗日戰爭挽救國家命運的一群。在作者優美的文筆下,可讀到悲悽的流亡故事、流浪學生的生活,以及東北人渴望國家強大的激情。
「中國不亡,有我!」可是這樣熱情換來的結局,卻是?只能感受到一股莫大的悲哀。
6.《走過:一個臺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
巴代著,印刻文學出版。
「我能回得了家嗎?」
臺灣光復後,被官員「一個月兩千元薪水投入重建母國的行列」欺騙,被卡車載去作兵,三個月下來只給五塊錢(初時一毛可買一顆飯糰,物價上漲後五元只能買到十顆),而且還要被送到千里之外正拚得激烈的國共鬥爭戰場,不知為誰而戰。
相比之下,現在至少一個月還有五千元,而且最遠頂多跑到南沙群島去,我們已經幸運太多了(轟)。
書中前半部對國軍生活與軍人言行作為有許多描述,可以用來和現今作對照。雖然就學術上來講,這種過了半世紀的追憶再加上他的經歷,且交由他人轉述,真實性有待商榷。但管他的學術,讀了再說。
如果都是戰爭呀,被迫害什麼的,也太沉重了
所以最後一本選輕鬆一點的
7.《離島醫生》
侯文詠著,皇冠文化出版
「如果是我,絕對不坐那架飛機?」
「為什麼?」
「因為我是修理那架飛機的技師。」
內容輕鬆爆笑,可消除軍隊生活帶來的苦悶。但也適合沒當過兵或已退伍的人看,前者可透過這本書看穿軍隊的實質,後者則因為有類似體會而產生共鳴。雖然作者是在幾十年前當兵的,而且還是當醫官,不過至今仍能在軍中遇到那些類似的荒謬事,且還能有進一步的省思,不是只有笑就可以了。
「如果只是為了這些現代科技怪獸,我們可以義無反顧地消滅追逐蝴蝶的小狗[為軍機起降而全體動員獵殺誤闖跑道的狗]
,那麼遲早有一天,這些美麗的山水、海水的氣味、淡藍色的夜空、滿地開花的天人菊都會消失的。」 此語也道出我的不安,對國軍僵化的體制,與規則至上無視實際情況的形式主義。
以上書單其實只有一本是實際在役期中讀的,其餘皆為在腦海中搜索出來與軍隊有關又適合服役期間陪伴在測的書籍。當然其他還有很多好書,像金庸小說不管何時讀都很好,拿來解悶更是合適。
回想當時在軍中看的書也不算少,在受訓期間利用零散時間讀出來的進度也頗可觀。新訓自由時間少,卻很固定,可平平穩穩地讀,還把大一某本必讀書選拿來再讀一遍,那書雖不枯燥,但內容厚實,要有充裕時間才有辦法讀完。新訓生活果然安穩。
二階段訓初期出現許多室內課,有大量時間閱讀,感覺像回到了學生時代。可是有大疊作業要抄,自由時間大幅壓縮,可見事情並沒有完美的。後期幾乎全為室外課,全副武裝背著步槍上山去,還要多帶一本書,所以選書要輕薄,不只為減輕重量,也因窄小的包包還要塞入大疊講義還有吃飯傢伙。沒人會幫你拿碗筷,除飯菜有卡車運上山外,其他都得自行攜帶。
下部隊後對未知的前途感到忐忑,所以常帶小說消遣,反正連長不介意,躲在自己連上看,誰奈何得了我。此時正起興研究史帝芬金的作品,借到的是《必需品專賣店》,辛辛苦苦才把這本肥厚又步調緩慢的作品啃完。本來就不大喜歡節奏慢的作品,情節也不合我口味,挺後悔帶這本到軍中看。不過輔導長對此書卻很有興趣,想借去看,而最後並沒有成真,一來我看完時書已到期啦(是向圖書館借的),二來輔導長為處理新兵事務忙到翻,沒時間拜讀此大作。反倒我借了本《大江大海》並窩在他辦公室看了些其他的書。
所待的單位是新訓中心,沒新兵的時候很悠閒。不過悠閒的是其他人,此時正換我背值星帶。只是若連長放假去了,全連上下一樣輕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端午節留守,營上重要長官都放假去啦,而且為了體恤重要節日仍得留在營區的我們,完全沒有交代任何任務。不知道為什麼,本連有十多人留守,不過大家都很高興,因為整天都在中山室看電視,又可積一天假。我則定時找人打飯集合用餐挖人站哨,其餘時間坐在連辦公室看書,這天應該是該年最美好的一日。
反而有新兵進來時我比較悠閒,所以當大家期望著快快把新兵送走時,我的心情卻複雜,若沒兵顧,就有幹部要管。不過算一算,平常能看書的時間也只剩午休,與新訓時期相比甚至還少了晚上這一段,得等到新兵就寢後才沒事。所以下部隊後看書的時間最多嗎?好像也不是。不過如果出公差跑到外面去也一起算的話就有了,不過那又是另一段故事(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