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 Anscombe曾經說過:
『人類在形成價值觀的過程中一定要先有權威,因此有特定的價值偏袒一點都不是怪事,甚至也不是壞事。但問題在我們的心胸有多開闊,我們是否可以夠敏感地接納其他的可能性,而不只是死守著自己的價值?!?/font>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自己的尺,
標準取決於出生開始一點一滴地從週遭環境中累積起來的經驗,
以及自己本身的個性,也就是基因。
所謂的人格,其實絕大多數都是在成為受精卵的當下就已經決定好的事情,
環境影響所佔的比例反而不比一般人想像中要來得大…
但這不代表,所有嘗試想改變他人想法的論述全是在講廢話做白工。
畢竟就像文章一開始我引述的句子~
只要存有一個開闊的心,願意聽聽異於自身價值觀的意見,
那麼或許在反思之後,有天能寬容地接受他人的觀念。
這次日本地震,有非常多人在幸災樂禍。
對岸的「熱烈慶祝日本地震」我就不再多說了,
美國也有一定數量的人在呼籲不要捐錢給日本,
別忘了對方在二戰時,於珍珠港造成的多大的傷害。
對此,我想說的是:
是,我們心中的天秤,不免會因為外在因素而偏向某方。
這某方可能小至指某種長相、個性的人,大到至某個國家、某個族群。
當天秤太過傾斜,造成的結果就是俗稱的種族歧視。
即使是現代,在大家口口聲聲說著『人人平等』的社會,這現象依然很嚴重,
就像是雖標榜著『男女平等』,但人們的所作所為卻不是那麼一回事一樣。
舉個例好了,
要是『男女平等』,那麼就不應該要有女士優先的想法,
歐洲的種種所謂“紳士”的行為,比如就坐時為女方拉椅子、出入時為女方開門等等,
都會被視為對女性的汙辱。
回到正題,我也承認,在外生活這麼多年,
內心深處也會特別喜歡來自某些地方的人,同時也避免與其他地方的人來往,
就像每人對食物有自己的偏好是類似的,
只要不妨礙到別人,不侵犯到別人,暗暗放在自己的心底那麼沒有什麼不好,
可是這個偏好,不應該要影響到我們對生命的重視。
因為有富有貧,有人天生健康有人天生殘疾,
以這點來說,人類的確不是生而平等。
但是,單就我們都被賦予只有一次活著的機會來說,在死亡面前,大家沒什麼不一樣。
那些在說他人死得好的,
基本上就已經看賤了已逝去人們的生命的價值。
換句話說,不也就是認為自己的生命比這些人重要的多,才會如此表示的嗎?
我不喜歡、亦不願意持有這種想法。
一來是前面所提到的,在死亡面前大家都平等;
二來是我不覺得自己有多特別到可以把生命放到磅秤上和他人的來作比較,
並因此決定我的比他們的要來的重和有價值;
最後,一旦有了比較,相對上也會產生上下階層的劃分,
我不認為有任何人的生命能夠比我的還要來的重要。
看著日本那邊的twitter,幾乎每天都還是會有一次餘震發生,震度通常在6級左右。
週遭火山爆發、核電廠輻射外洩等等都已經夠受的了,
之前計畫性區域停電,有滿多女性還因此遭到變態襲擊,
朋友的朋友的五歲小孩也因為地震的關係,從幼稚園跑出去直到現在都還找不到身影…
但就算一連串不幸的事件持續發生,
他們依然會想辦法站起來迎接明天的到來,
依然會努力地回到日常生活中繼續過他們的日子。
不是因為他們是“日本”人,而是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
都是會在逆境中成長,在絕望中堅強的“人”。
所以那些因為這次災害而樂得開懷的,
我不期望你們能為他們祈福或捐款,但至少不要再造口業,講些落井下石的話語。
即使說再多次死的好,即使說再多次為什麼不死多點人,
日本這個國家也不會因為這次地震的關係就此消失在地球上,
日本人也不會因為這次海嘯的關係而被全部捲走消失在世界上。
不論你討厭不討厭,反感不反感,
留存下來的人們,永遠都會懷著對往生者的思念,擔著已故者對他們的期許,
和我們一起待在這美麗的星球上。
然後一代接著一代,一代接著一代…
一直到世界末日的到來。
為日本祈福。
Pray for Japan.
日本のために祈ろ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