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裡面,地震海嘯龍捲風一起來都不奇怪了.
但是在現實生活裡同時碰到地震和十公尺高的海嘯,
一般人在第一時間大概還沒反應過來就腿軟了吧?
而且事後還要面對核子外洩的風險....
昨天下午聽到海嘯有可能波及到臺灣的時候,公司同事都嚇了一跳,
後來不知道有沒以真的波及到臺灣,
不過海嘯貌似到千葉縣就降到兩公尺高了?
不管這次災害波及了多少人,
我們可以從災後看看日本人應對災害的態度和措施,看看有什麼可以學習的地方.
首先是電路系統和災害通報的系統,
碰上如此強烈的地震,不但沒有當場斷電,
還在一分鐘左右就能在網路上看到海嘯警報和地震情報
http://www.nicovideo.jp/watch/sm13841973回想921那個時候,全臺幾乎是大停電,當晚我人在新竹,感受到的震度是5,
開始震之前就已經停電了,得知震央和災害訊息已經是隔天下午的事了.
再來是民眾鎮定的反應,
重災區倖存者有沒有哭爹喊娘不知道,
一般民眾不外乎第一時間往外逃,
賣場有些員工很盡職的守護商品,
但有些人鎮定的程度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http://www.nicovideo.jp/watch/sm13839698http://www.nicovideo.jp/watch/sm13845301當然鎮定到這種程度其實很不好,
要是房屋倒塌,這種人100%穩死的.
再來是媒體,日本的美體比較偏重於報導災情和替政府傳遞資訊,
比起臺灣濫情的報導模式要好得多.讓輿論可以更專注於災後重建的規劃,
至少不會把鏡頭盯著特定幾個災民哭天喊地的表情(對比小林村)
最後是政府對於災害的反應,
首相第一時間就對外求援,並且搭直升機外出堪災,
今天(災後第二天)臺灣的救援隊就已經待命準備前去救災了,
也許第一時間求援是因為災難規模比較大的關係?
相較於近幾年臺灣政府對於天災人禍的鬆散態度,真的讓人不得不搖頭嘆息.
整個救災系統跟著媒體報導在跑,
88風災後一星期(?)才對外求援,
高雄大家泡在水裡的時候,市長跑去補眠,
臺中夜店燒死9個人,市長睡飽才到場
要是921在臺灣再次上演的時候會是什麼場面,
而我們的民眾/媒體/政府又會怎麼面對?
我覺得這次日本人面對從未碰過的重大災害還能鎮定以對是相當正面的教材,
也許臺灣也應該多加強民眾對災害的訓練,
而不是一碰到重大災害就是打開新聞臺看另類的連續劇.
我覺得日間碰上大地震最難解決的就是想要保護財產的心態,
這一點我自認做得很糟Orz
比方說在畫圖or工作到一半的時候碰到地震,
第一時間反應大概都是電腦先存檔=>關機=>逃命,
文書處理的檔案應該沒問題,但是面對存檔就要數十秒到一分鐘的大檔案的時候,
這麼做絕對會錯失第一時間的逃生機會.
雖然明知建築倒塌存檔也會跟著付之一炬,
但是第一時間先存檔的壞毛病在過去幾次面對規模3以下的地震都沒有改掉
![]()
地震通常不會以第一時間就到最高震度,如果不顧電腦就奪門而出的話,
也許在到達最高震度之前就能抵達安全地點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