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我會陷入一種迷惘的狀態,那感覺類似掏空思緒般,努力的將腦中的雜念驅散,然後再一次重新整理思緒,我稱這種狀態叫沉澱,然而這種感覺有種虛假的情緒,彷彿正重新設定自己的人格般,想讓自己變得更好、變得更優秀,或者變得如何如何…。
總之,我不見得喜歡這種感覺,只是每次經歷過這種狀態後,都能重新回到近似於「原廠設定」般的自己,只是可能重新安上某個零件。若將人類比喻為一部電腦,我們每一次的進步都像是放上了更新、更好的配件,有錢人較容易取得好的配件,預算有限之人則忙於比較CP值,最後在身上放入了名為情感的心臟,隨著心跳的起伏,譜寫不那麼順遂,卻也還過得去的旋律。
總之,我不見得喜歡這種感覺,只是每次經歷過這種狀態後,都能重新回到近似於「原廠設定」般的自己,只是可能重新安上某個零件。若將人類比喻為一部電腦,我們每一次的進步都像是放上了更新、更好的配件,有錢人較容易取得好的配件,預算有限之人則忙於比較CP值,最後在身上放入了名為情感的心臟,隨著心跳的起伏,譜寫不那麼順遂,卻也還過得去的旋律。
我最近不斷重修自己的文章,期許年底前能交出一份漂亮的學習成果,人啊!是一種很貪心的生物,當松鼠執著於眼前的樹洞、海鳥們共享同一片天空之際,人們會肆無忌憚的拼命掠取,即使裝不下滿腹的貪慾,也能藉由各種言行修飾,將貪婪的心書寫為前進的動力,偶爾我會覺得究竟所謂的進步與成功,究竟隱含了多少過度的獲取?又或者在人類飛躍性的科技成果之中,真正能帶來多少幸福呢?亦或者我經常探討的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地球改變,對人類而言被賦予了「超乎成果」、「啟迪心智」等諸多詞彙之餘,對於馬達加斯加的鬣蜥而言又是如何呢?
學習人文之人,要更有同理心,才能神入於歷史人物的「當下」,這也是我發現自己最大的改變,從追求犀利的評論、洞悉,到逐漸理解了所謂「顢頇」與「頑愚」的歷史,在你跳脫了所謂「正確無誤」的過程裡,安祿山依舊是個八七,但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八七,大明王朝依舊沉淪,只是它的沉淪充滿了人性與各種血肉,不再執著於教科書般的書寫,而是嚮往如共情般的對話,這是我在書寫唐朝漕運時之所以聲聲感嘆的緣故,也是我撰述突厥人分崩離析的史事時,陷入了無盡惆悵的情緒之中。
只因為你會在人生的某個時刻,突然跳脫了或者明白了一些道理,那是層層積累下偶爾造訪的小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