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跑去原價屋拿貨,被告知說商品憑發票保固(以前產品會貼原價屋的貼紙,現在沒有了)。
=_=a
上一次去是去年組12代i7的事,不過我發票本來就會收好,所以這點更動對我來說啥影響。
※戰利品
※包裝幾乎一樣,只有貼紙不同。FURY貴了一點也沒給螺絲......
※轉速都是7200轉,左邊是新買的X300(快取加大至256MB),右邊是舊款(快取128MB)
※電路板也一樣大(左邊X300),但好像佈線有改
結果我回頭買了金士頓,一買就買了兩條(不同產品階級的)。最初有想過買十銓的Z440跟A440,但前者是群聯E16控制器搭配東芝的3D TLC顆粒,後者是E18控制器配美光 96層3D TLC顆粒。不管是E16控制器(2019年)還是美光96層顆粒(2018年)都算是老東西了,成本便宜難怪價錢也便宜。
其實我更怕的是廠商換顆粒......美光現在的主力是176層3D TLC(2022年量產),所以如果要穩定性的話,還是用主流規格比較妥吧?
看了金士頓跟Seagate的售價跟方案,大體上都是群聯E18主控+美光176層顆粒,中規中矩的公版所以售價沒有什麼彈性很正常。十銓固然便宜大碗,但是碗內的料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也說不定。
另外有考慮過Solidigm這家,因為intel不玩SSD了,於是把NAND事業脫手給美光而控制器方面交給Solidigm。Solidigm這家的作法是自己的主控搭配海力士顆粒,好不好還有待觀察。但是代理跟保固方面,臺灣這邊不是很阿殺力,我想了想還是算了......
這一回我一共買了 FURY Renegade 1TB、KC3000 1TB、Toshiba X300 4TB
FURY預定作為系統用途裝在最上端的M2_1插槽(走CPU的pcie通道),遊戲交給KC3000裝在顯示卡下方的M2_2插槽(走主機板的pcie通道)。以前用來放瑟瑟東西的硬碟由東芝X300接手。
※安裝完畢圖
有一點我想錯了,以為裝M2 SSD有比較省工,事實上我得先把主機放橫;要安裝在M2_1的時候,會卡到無限伍塔型散熱器,所以得先把CPU散熱器拿下來才能鎖螺絲固定住M2 SSD;裝M2_2的時候也沒那麼便利,位置過於貼近顯示卡,以至於得先拆下顯示卡才能鎖螺絲固定M2 SSD。
(茶
真是有夠不方便的。
本來以前的SATA SSD是一條資料線一條電源線,插好不鬆脫的話,隨你怎麼擺放在主機裡面都行。可是M2 SSD不能這樣做,前端的金手指插進去還不夠,得要用螺絲把尾端固定才穩,不然主機立起來可能會讓M2 SSD跳脫。
至於M2螺絲這回事,我只能說幸好當初買主機板的時候,廠商附了兩顆螺絲,不然我買SSD回家打開包裝才發現根本沒有給螺絲這玩意兒啊!
(吶喊
另外,對於M2 SSD的散熱片, FURY Renegade跟KC3000廠商都只給一層鋁質散熱片;我考慮到作為系統用途可能會長時間通電,就把主機板給的SSD散熱裝甲裝給FURY Renegade。
以下是跑分測試,加減看就好,只要速度沒差太多的話我無所謂,因為比SATA已經快很多了
※FURY,我已經灌了系統跟程式下去。室溫29度,一開始FURY是30度,測試完畢冷卻後是37度。
※沒有額外的散熱裝甲,只靠本身的散熱片,測試的過程中最高溫來到65度,冷卻後KC3000的最終溫度為39度。(室溫29度)
※換下來的SATA SSD我還有其他用途.....嘿嘿,所以拿了外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