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馬拉拉,為所有孩子的受教權抗爭著,她甚至在一次活動中,被激進的反對份子——同時也是執政者旗下的狙擊手攻擊,幸好上帝賦予她的使命還沒結束,幸運的活了下來,而這個事件不令她因恐懼而沉默,反而給了她更堅定的決心為受教權奮戰。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說:「人生到頭來,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或許是生在一個安定的社會而不覺得自己能做什麼偉大的事,但在世界的彼端,一位名為馬拉拉的少女做到了,不是因為她身處動盪的環境,而是她勇於發聲。爭取黑人權力的金恩博士也是如此,他們把自己奉獻給自己所爭取的事,金恩博士甚至奉獻出了生命。但我想,他一點也不後悔吧。
要不畏強權的勇於抗爭有多難?侯文詠曾在書中提到「門檻值」,指一個人付出行動時,要經過多少人的行動才肯起身。我應該是門檻值超高的那群人吧。曾經想為了留班夜自習而抗爭,卻因無人響應而作罷,曾想讓需要的人座,卻因沒有眼神的交流等原因遲遲無法起身,在他人讓座後便覺得充滿罪惡,儘管沒有強圈壓迫仍無法做出任何事,是不是該主動一點?
廣告臺詞提到:「不做不會怎樣,做了很不一樣。」馬拉拉等人勇敢的付出行動,為其他無數的人發聲,儘管她仍為凡人,卻做著不凡的事,追求著不凡的理想。
//
1、
虯髯客傳中,虯髯在發現無緣逐鹿中原後,便將家產贈予李靖,當作他日後成霸業的資金。虯髯有「天命所歸」的觀念,既然李靖身上都有皇帝的龍虎之氣了,又何必與之大戰。去爭奪一個不可能得到的位置?
我認為虯髯客的俠士風範令人讚嘆,但他最有上位者姿態的優點是——為民著想,若其與李靖大戰三、五年以爭帝位,卻使百姓飽受戰亂所苦,這般殘忍之事不忍為之,後來統治扶餘國可能有「得民心」這一大關鍵吧。
2、
日本無印良品曾有段大起大落的時光,在其獲利跌到谷底之際,臨危受命的社長卻決定把大量滯銷品燒毀,為什麼要做出這種「燒錢」的舉動?
我認為,將滯銷品銷毀在短期內是賠本,但卻可以提醒員工們向前看,而不是停留在原地,想盡辦法推銷不受喜愛的滯銷品,我覺得這個舉動有如雙面刃,或推入深淵,或迎接光明,但這位松井忠三社長應該賭對了。
3、
齊柏林導演在拍攝看見臺灣二時因事故不幸去世,但他留下的紀錄片卻深深影響著我們。「你生命是你所有選擇的結果。」齊導在莫拉克風災後決心以行動告訴世人臺灣的美,還有殘酷的生態破壞。不惜一切的他甚至傾家蕩產,只為了能成功拍攝完紀錄片,我認為這種堅持的力量有點不可思議,換做是我,恐怕發現成本過高後就宣告放棄了吧。而齊導以平凡人的身份,做著不平凡的事,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於是活出了生命的價值。
--------
才寫第二篇就想自殺ㄌ
前後文超級不連貫欸
還是我該偷修,可是修了就不是那時候的自己了
想一下欸 怎辦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