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逢《蝙蝠俠大顯神威》三十週年。
1989年提姆波頓執(zhí)導的《蝙蝠俠》一鳴驚人,黑暗詭奇的風格一反當時觀眾對蝙蝠俠影集歡樂搞笑的印象,成功吸引大批觀眾進場,叫好又叫座。
1992年的續(xù)作《蝙蝠俠大顯神威》波頓玩得更大,將自己的濃烈的個人風格和暗黑美學完全揮灑在這部續(xù)集。高聳的哥德式建築、陰暗蜿蜒的下水道世界、慘遭生父母遺棄的畸形兒、狡詐的奸商、被慣老闆剝削的女秘書,以及在夜裡扮成蝙蝠的私刑者。
電影裡每個主要角色都處於某種病態(tài),善與惡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
企鵝人因為悲慘的童年而對權(quán)貴階級心生怨恨,受到奸商麥斯的扶植下參選高壇市長,正當主打悲情牌的他享受著成為眾人焦點之時,卻馬上被蝙蝠俠當眾揭穿背後的陰謀,讓他的行為變得更加瘋狂;
瑟琳娜凱爾長期被老闆麥斯欺壓,受困於桎梏中不知如何是好,直到被麥斯陷害後,大難不死反而成為貓女,才終於從世俗的枷鎖中解放,準備進行復仇;
而布魯斯韋恩是一個會在夜晚穿上蝙蝠裝打擊犯罪的富豪,在最後甚至願意撕下面罩,在瑟琳娜面前坦承自我,表明願意放下蝙蝠俠身分和她一起離開。
蝙蝠裝低調(diào)的消光黑、貓女手縫的亮面黑皮衣,前者是隱匿自己,後者則是解放後的高調(diào)登場。
這幾個角色都有著破碎的心、都基於自身的生命歷程而戮力想對抗他們心中認定的不公不義,很難分辨誰對誰錯,他們就在這樣的模糊地帶間遊走。
提姆波頓的電影一直著重描繪「怪物」,這部片也能明顯感受到蝙蝠俠的影薄,這裡是企鵝人與貓女的主場。看電影的過程中並不會想為蝙蝠俠加油喝采,而是同情著這些人的遭遇。
全片故事發(fā)生在飄著皚皚白雪的高壇。在經(jīng)歷一連串的瘋狂與死亡後,空氣裡飄散著炸藥的煙硝味和焦臭味,理應溫馨團圓的聖誕節(jié)假期卻瀰漫著憂傷孤寂的氛圍。
「總而言之,聖誕快樂。」在下雪的聖誕夜,阿福是這麼跟布魯斯說的。
這是一齣黑色童話,有著戲謔的舞臺劇風格、詭異的角色外型,以及三個破碎心靈的交織。對我來說,這是一部最黑暗的蝙蝠俠電影,直到現(xiàn)在重看還是餘韻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