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創作內容

3 GP

條頓堡之後 : 日耳曼尼可斯遠征 (五) 安古里瓦利牆戰役 (Battle of the Angrivarian Wall,16 A.D)

作者:Claudius Fronto│2022-04-26 15:35:08│巴幣:1,007│人氣:168


臺伯留皇帝的大軍毀滅了居住在萊茵河與易北河之間的日耳曼人,特將此勝利獻與至高神祇朱比特、戰神馬爾斯及神君奧古斯都
                                                                                    - 羅馬軍勝戰紀念碑銘文

日耳曼聯盟在威悉河畔的伊狄斯塔維索會戰收獲關鍵一敗,聯軍折損過半,然而日耳曼人卻還沒有因此完全潰散,據歷史學家塔西圖斯的描述,許多原本打算逃竄以避羅馬軍的日耳曼人因為無法忍受日耳曼尼可斯堆疊戰死日耳曼人武器作為紀念碑的挑釁行為,紛紛重新聚集起來,與前一場敗戰的殘軍會合,準備與羅馬軍做最後一搏。

至於聯軍方面由於接連敗陣的現實讓聯盟內決戰派聲量大減,也沒有人再反對阿爾密尼斯的方略- 回避免正面對決的非常規戰法,然而現在說這些都為時已晚,如今當務之急是先設法阻擊北上的羅馬大軍,經過部落會議商討後最終聯軍敲定了以安古里瓦利族與卻魯西族的領地交界作為防線,此地左逢威悉河右佈密林,中央唯一的開闊平地則還有安古里瓦利族古早時代堆砌的土提界牆作為與鄰居卻魯西人的國界,在細細審視此地形勢的同時,日耳曼人的迎戰計畫已浮出檯面。

日耳曼聯軍將以安古里瓦利人修築的土提作為阻擊羅馬軍的主戰線並派駐一部分軍力據堤死守,由於兩側河川森林的天然屏障,羅馬軍要通過則勢必只能強攻土提,聯軍也依循伏擊戰的策略再度布下大量的輕步兵、騎手等伏軍於右側林中,預計待羅馬軍被土提上的守軍拖住而僵持之際,令伏兵殺出趁虛直取側翼一舉將其擊潰殲滅,為此日耳曼人動工加強土提的防禦工事,在堤上增設木製胸牆,並於底部挖掘壕溝、安置木樁鹿角以增加強攻難度,一切準備就緒,只待大敵迎門上鉤。

然而日耳曼聯軍的如意算盤早已被羅馬軍斥候偵得而被報予日耳曼尼可斯知悉,畢竟條頓堡森林戰役之後缺少了在羅馬軍中的內應,此類誘導伏擊戰術的成功率自然是大幅度下降,而日耳曼尼可斯雖然識破了其詭計,但卻決定將計就計,遂其心意發起正面直攻,準備來個反客為主。

伊狄斯塔維索的勝戰之後,日耳曼尼可斯率乘勝追擊的羅馬大軍也已開抵日耳曼聯軍所進駐的土堤前並擺開陣式,布陣方面仍維持三線列陣形,第一列由副將圖貝羅 (Seius Tubero) 指揮預計對安古里瓦利土堤工事發動主攻的第一、第五、第二十、第二十一軍團構成,第二列布置了輔軍弓箭手大隊與軍團附屬的輕型弩砲以為友軍提供火力支援,第三列則是剩餘的第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六等四個軍團,並有輔軍精銳騎兵隊與弓騎兵部隊拱衛兩翼,作為全軍的預備隊以應付任何戰鬥中的突發事變,而日耳曼尼可斯本人則親率兩個禁衛軍大隊跟隨第一列主攻部隊的側翼以相機行事。

戰鬥肇始,面臨這種定點攻堅戰,羅馬軍首先由第二列的弓箭手與弩砲祭出標準戰術– 火力壓制。
羅馬軍所使用的投射機械基本源自於希臘發明的扭力弩砲再經己方加以改良或延伸而出,例如此役所使用被稱為scorpio的輕型車載弩砲,便是原版的微型縮小版本,在無需拆解成散裝零件的狀態下可直接以貨車運載,滿足軍團便攜移動、機動快速部屬的需求,該弩砲射擊六十公分長的矛頭狀特製強箭,最大射程可達四百米,有效射程稍短之,具有強大的穿透力與高精準度,圍城野戰兩相宜,成為帝國元首政治時代軍團的制式機械兵器大量裝備,各軍團中每個百人隊都配備一臺這種輕型弩砲作為中隊級支援火力。


羅馬軍團所採用的輕型弩砲

半個世紀後曾經經歷猶太戰役的歷史作家弗拉維斯.約瑟夫 (Flavius Josephus) 就曾敘述過羅馬軍此類扭力投射機器的威力- 在被羅馬軍圍城期間一名猶太孕婦不幸被這種弩砲擊中,腹中的胎兒直接被拋飛了出去– 由此可見此類扭力投射裝置的恐怖威力。
而這些機械兵器在羅馬軍中的廣泛投入與運用正是其軍事科技與國力凌駕於當代其他國家、民族的證明。

投射重箭的輕弩砲scorpio(前)與拋擲石彈的原版弩砲ballista(後),兩種投射武器皆在羅馬軍團中廣泛使用

至於陣中的輔軍弓箭手則是來自近東的敘利亞行省,他們頭戴尖頂圓盔、身披鱗片甲,一襲東方式傳統長袍格外引人注目,所裝備的武器為以動物角、筋腱等數種材料黏合木頭弓體的複合弓,射程與威力也遠勝於對陣日耳曼人所使用的單體獵弓,上述這些羅馬軍投射武器的優越性可以說是展現出對日耳曼人的科技壓制,讓羅馬軍得以在日耳曼人的遠兵射程之外先發制人。

敘利亞輔軍弓箭手

在羅馬軍首列進攻的軍團兵待發之際,第二列的弓箭手與弩砲同時展開射擊,一時間密集的火力撒落於安古里瓦利的防線,然而由於距離較遠與日耳曼人的工事掩護所阻下,排箭投射的殺傷效果與準度都較為有限,在一輪的箭雨打擊完畢後,軍團展開攻勢向土堤推進。

安古里瓦利牆戰役對陣形勢圖

軍團士兵將長盾高舉過頂以抵禦來自日耳曼人的投槍與箭矢並結陣接近至土堤底部,面對牆體高低落差,前排先行抵達的大隊以盾牌組成臨時斜坡讓後方部隊藉此登上土堤發起強攻,然而由於日耳曼人憑藉著掩體工事激烈抵抗,使艱難穿越壕溝與木樁並稀稀落落登上土堤的軍團兵難以組織有效攻擊作重點突破,攻勢嚴重受阻,傷亡逐漸積累。
 
眼看己軍無法快速取勝而陷入拉鋸戰的泥沼,日耳曼尼可斯果斷叫停了攻擊並令該四個軍團退回重整。
土堤上的日耳曼守軍見己方擊退了第一波羅馬軍的攻勢,士氣大振,無不高舉著武器怒吼歡呼,一面擲槍驅趕退去的羅馬敗軍,一面將仍掛在工事上陣亡的羅馬兵推下胸牆,然而他們高漲的情緒並無法持續太久,日耳曼尼可斯待四個軍團退下來後做了新的戰術調整,冒險將第二列投射部隊往前調動推進,並再次下達射擊指令。
 
接獲號令的敘利亞輔軍弓箭手搭箭引弓,弩砲手也重新完成裝填,隨後萬箭齊發,第二輪的箭雨再次向安古里瓦利牆的防線傾瀉而下。
得益於此次距離拉近,不僅弓箭箭矢能夠發揮較理想的威力,弩砲手也能較清楚的確認目標並瞄準,使得命中率大增。
由於日耳曼人普遍覆甲率低落,大多數的戰士僅僅使用盾牌護身,因此這波打擊的成效甚彰,持續的遠程壓制火力讓日耳曼人開始蒙受重大傷亡,牆頭上的守軍紛紛中箭倒地,縱然有的戰士持著長盾抵擋,但仍被殺傷力驚人的弩砲箭矢連人帶盾直接貫穿射殺。

見堤防上的日耳曼守軍被己方遠程武器打擊得方寸大亂,日耳曼尼可斯把握住戰機,命得到喘息之機而完成重組的四個軍團再度投入戰鬥。
方才經過激戰的軍團士兵顧不得自身的狼狽模樣向前重新發起進攻,有的人儘管還纏著草草包紮傷口的布仍奮勇加入陣列,軍團越過木樁與拒馬一舉爬上土堤,部分的士兵拿著土工器具開始破壞日耳曼人的胸牆,其他的部隊則再次與日耳曼人短兵相接。


羅馬軍團兩度強攻安古里瓦利土堤,由於自身仰攻的不利及面對據工事死守的日耳曼人而陷入苦戰

隨著成功登上土堤的軍團兵越來越多,胸牆邊狹窄擁擠的交戰空間讓羅馬軍武器特化的近接戰優勢再度發揮出來,日耳曼人的長矛在刺出後根本沒有揮舞或收回的空間,相對的羅馬軍的制式短劍卻仍可以靈活且出其不意的刺向日耳曼人盾牌屏護不到的頭、面、頸部將其擊殺,配合方型長盾擠壓日耳曼人繼續限縮其武器的使用,一來一往間,羅馬軍在牆邊的肉搏戰中逐漸取得了上風,勝利的天秤正一點一滴的向羅馬方傾斜。
 
日耳曼尼可斯眼見軍團對敵軍土堤的攻打正發揮成效,決定不給日耳曼人任何見縫插針的機會,以自己親自坐鎮的兩個禁軍大隊也一同朝著安古里瓦利土堤的側翼發動進攻。
此時的禁衛軍與後世擅權跋扈的形象有別,帝政初期禁衛軍是由全羅馬二十五個軍團中選拔精英組成,也就是說此刻肩負護衛日耳曼尼可斯任務的禁軍是不折不扣的全軍精銳。


羅馬禁衛軍可謂是帝政時代最為混沌的事物之一,他們坐領高薪坐鎮首都卻挾武力以自重,貪婪無度、擅權廢立帝位,戰鬥表現方面有時戰績不佳,喪師辱國,有時卻又所向披靡、勇冠三軍

而日耳曼尼可斯指揮下的禁軍也不負精銳之名,以兩個大隊兩千人的軍力攻向土堤右翼,迅速翻越日耳曼人設下的工事攻佔土堤後隨即掉頭殺入森林中對付日耳曼人的伏軍,禁軍迅猛的攻勢不僅將土堤防線打出一個開口,同時也補上了正在攻打土堤友軍的側翼空隙,使得日耳曼伏兵奇襲羅馬軍背後的計畫宣告失敗。
 
戰鬥從早晨一直持續到黃昏都還沒有結果,日耳曼尼可斯見戰線有膠著之勢而預估交戰時長可能拖延至日落,不得不先做好最壞的打算與準備,因此傳令後方待命的其中一個軍團先行開工構築就地過夜用的設防營地,此來即使戰鬥一時無法取勝全軍也能在入夜前退入營中防禦以自保。
 
然而日耳曼尼可斯預料的最糟情況並沒有發生,在羅馬禁軍這決定性的攻擊下,日耳曼伏軍的步騎被打得陣腳大亂、節節敗退,在兵荒馬亂中,日耳曼尼可斯為了激勵正在苦戰的友軍,特意將頭盔脫下好讓己方士兵能清楚的看見自己的最高司令官與他們一同在最前列奮戰,並高喊 :
 
不用留戰俘了,將日耳曼人全數屠戮殆盡,盡快結束戰鬥!

與此同時軍團也殺敗了牆頭的守軍逐漸攻佔胸牆,越過防線持續向前逼進,在羅馬軍輪番打擊與猛攻下的日耳曼守軍已筋疲力竭、獨木難支,不斷承受傷亡的壓力終於讓日耳曼人喪失了戰意,棄守工事向後方潰逃。
原本在這種攻堅戰中無用武之地的騎兵再度出場,輔軍騎兵策馬加入軍團重步兵的行列對日耳曼敗軍展開追殺,直到入夜獲得全勝的羅馬軍才收兵退入營地。
 
戰後日耳曼尼可斯為這又一次的輝煌勝績讓士兵們於戰場上再度用陣亡日耳曼戰士的武器、盾牌堆起紀念碑以酬謝羅馬眾神的庇佑,並有了開頭紀念碑上的引言。
 
安古里瓦利牆戰役由於屬正面強攻的攻堅戰,無法採取平原會戰包圍殲滅以打垮敵軍士氣的方式迅速取勝,因此整場戰鬥從頭到尾都是一場激戰,相較於前一場伊狄斯塔維索的完勝,此役單純的消耗戰模式使羅馬軍明顯打得更為吃力且傷亡更高,可以說此戰純粹是羅馬軍憑藉自身的高素質與科技優勢直接硬碾過去而取得的艱難勝利,先不論正面硬攻敵軍加固強化的防線此決定明智與否及效益高低,從側面來看結果無疑再次證明羅馬軍的強大,日耳曼人似乎面對帝政初期邁向巔峰的羅馬軍團已經不存在正面對戰取勝的可能。
 
也是在同一年,羅馬軍在馬西族的領地內尋獲其埋藏的另一面軍團鷹旗,至此瓦盧斯在條頓堡森林戰役失去的三面鷹旗已經被光復了兩面,縱然還沒有擒獲首謀阿爾密尼斯,但重開戰役以來連續兩場大型戰役的勝利成果有目共睹,羅馬帝國依然有能力對日耳曼民族展現極為強大的壓制力,阿爾密尼斯這幾年反羅馬事業的失敗可以說已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這一年羅馬軍的回師歸途雖然沒有日耳曼人的騷擾與襲擊卻依舊不甚順利,走海路的日耳曼尼可斯艦隊遭遇海上風暴而被北海的風浪玩弄於股掌間,許多船隻因此而沉沒,人員、物資損失無算,據塔西圖斯敘述,有不少海員落海後漂流到沿海的各個無人小島上,有的人則是被附近的部落收留而遣返回來,有的船隻甚至被暴風吹離北海遠至不列顛島,縱然羅馬軍在戰場上如此強悍,但與大自然摧枯拉朽的力量相比下人類終究渺小如滄海一粟。
 
西元16年夏末,結束了兩場大型戰鬥及部分地區鎮壓行動的羅馬軍逐一撤回萊茵河防線,方才從北海風浪經歷九死一生而回的日耳曼尼可斯又在思考明年的日耳曼戰役怎麼打,當年凱撒完全征服高盧用了八年的時間,而自己則擁有更為龐大的帝國資源可供利用,若照目前所取得的優勢,持續高強度的軍事壓制日耳曼三、五年,則稱霸日耳曼之日的來臨或許亦不遠矣。
 
                                                                            
                                                                           (續)


引用網址:http://www.jamesdambrosio.com/TrackBack.php?sn=54442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3喜歡★l65966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條頓堡之後 : 日耳曼尼... 後一篇:條頓堡之後 : 日耳曼尼...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