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下稱N社) 釋出了眾所期盼 (或不敢期盼) 的真人版星際牛仔 (簡稱CB) 片頭。原作是90年代後半TV動畫最高傑作之一,第一時間當然是毀譽參半。作為長年腦粉,來談談從這支片頭裡看到些什麼。
原版
N社版
首先會注意到,由於CB首播是1998,當時畫面主流仍是4:3,完全相同的構圖放在如今的寬螢幕就顯得不太對勁,加上因為將背景字換成日文且拉開字體間距,畫面的集中度就減弱而顯得鬆散。也許是因為沒有或不適合採用原版純色+光影的對比,或者單純想討好喜愛日系動畫的歐美市場,以及文字因為是照翻的,沒辦法變多。
眼尖的人可能會發現原版背景的數字是2071,N社版是2171,代表將故事背景往後推了一百年。如前述,N社版的背景字樣是照翻原版的,內容是一小段對作品的簡述,很好查,不多提。
史派克的第一鏡,原版吐出來的煙霧非常有風格,不知為何N社版既要手繪又不照做,太過典型簡單的雲霧狀充滿美式漫畫感,令人非常出戲。
接著會發現,雖然跟原版一樣將史派克/劍魚號、傑特/Bebop號搭配出場,然而菲的紅尾號就放到後面跟亞因搭配了,有點減損配對感的韻味,但應該仍能期待N社版重現菲躁烈地用紅尾號搭載的重火力實彈開轟愛情騙子的場面。
接下來的分鏡在原版是用三艘艦艇搭配,將4:3畫面做出分割與延長感,N社版則以多名單元配角穿插,取代原版以三位主角局部或全身的循環安排。原版在這邊色彩處理上,是將最開始的史派克-紅、傑特-藍、菲-黃做了調換,而如果注意這套角色與色彩對應的話,會發現N社版將原版愛德的紫色混在菲的部分 (不過愛德在原版OP的戲分也是登場後才追加的)
其實原版大量著重三個角色肢體動作,有助提升觀眾代入感與好奇,更投入觀賞角色的故事,那麼N社釋出的OP不知是否為宣傳用所以剪入配角穿插,且菲的短舞也因此沒有了,使得這支OP的表演韻味差了很多。不過,開播後再更改OP的機率,個人認為是有的。
穿插的配角還原度也很高,我個人可以立刻認出的原版對應集數如下:
*此處編號為DVD版集數=臺灣超視播映順序
**日本最初電視播映集數可參考wiki
#1 Asteroid Blues
#3 Stray Dog Strut
#4 Gateway Shuffle
#5 Ballad of Fallen Angels
#7 Heavy Metal Queen
#20 Pierrot Le Fou
N社這支OP也許就能大概抓出正片的狀況,雖然盡力還原,但受限於選定的演員與當今風氣,或許會有許多差強人意的地方,譬如說史派克原設定是185cm,趙約翰178cm雖只矮了一點點,但腿長比例就輸了很多,所以會看到史派克的上段側踢變成旋空翻;丹尼耶拉派內妲除了身材沒有菲那樣纖細,衣裝過度保守也可能很大因素是由於社會風氣限制 (可是N社不是專走非主流邪門歪道的嗎) ;至於起用穆斯塔法夏柯爾飾演傑特,也許還好? 因為原本的傑特外表並不是那麼搶眼,反而聲線上能否能有石塚運昇那份滄桑會是更大的影響。至於目前仍沒有消息的愛德選角......(聳肩) 大概就是沒有愛德了吧。多可惜,大哥哥跟大姊姊們,大家都最喜歡小女孩跟狗的組合了。
![]()
從這支OP,整體來說,就如依循原版4:3的構圖套進現在的寬螢幕,雖然分鏡重現度頗高,配樂的上揚、轉場、下降,斷點也幾乎複製原版,但畫面已注定無法像原生為了4:3所造就的平衡契合。
對CB有一定程度熟悉的人--尤其電影與電視接觸得多,或讀過設定集的--會知道,整套原版其實就是一系列致敬西方流行文化,從咆嘯樂,抒情爵士到搖滾、放克,以及各種從科幻、西部、奇幻、戰爭、犯罪(香港)、暴力電影的濃縮,如今由N社翻拍,某種程度可以說回歸本家之手。然而上世紀末有上世紀末的氛圍,二十餘年後的今天,是要再現這股氛圍,還是揉合現在的背景,也是改編這套集上世紀後半西方影視與音樂之大成,時代氣息濃厚的傑作所要面對的難題。
Netflix, you're gonna carry that we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