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近領悟的新東西,也是我一直沒去補齊的環節。
首先我要說的是,如果你是努力論者,這篇可以不用看了,當然最好前面經營篇看過覺得有道理的也可以忘一忘。
相信努力可以做到一切,只要你足夠努力終究會感動上天,讓奇蹟發生,讓你可以圓夢。
我只能說喔好,請多努力,我從來跟努力論者都是唱反調的。(我在思考訓練一系列文中就說過)
不是說不認同你們的努力,相反地,我非常認同一個人努力的價值,我對這個世界的憤怒,大多是出自於多數人的徒勞無功。
就因為非常認同,不希望他人的努力白費,我才會對努力論嗤之以鼻。努力論者大多是無視外在條件,看不清現實狀況,只想把努力投入一個看不到底的深坑的人。
真要說的話,努力論者就跟虔誠的信徒是差不多的,這些人深信努力就能帶來成功。他們也鼓勵他人努力去做,不要想那麼多做就對了,有開始就能有收穫。
實際情況是這樣,大概只有百分之一甚至更少的人成功了,他們不一定是靠努力成功的,但他們一樣會宣揚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對,因為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麼成功的,但他們也不能說自己沒有努力就成功了,就算真的沒努力也得假裝有,不然會被貼上傲慢的標籤。
結果就是一些以為努力就能成功的教父,帶著一群以為努力就能成功的信徒在所謂追夢的道路上不停地前仆後繼,只為了成就一兩個成功的例子。
然後說這就是因為他們夠努力所以才成功,然後批評那些失敗者說他們是發牢騷,他們不想努力,他們不夠努力,從來沒有好好嘗試過才會失敗。我聽完只能搖搖頭,你們浪費了那麼多人的時間跟努力才做出這點成果,還好意思批評別人?
好吧有點離題了,其實也不算離題。因為天花板這東西就跟努力是有關的,所謂的天花板就是指你的成長遇到一個堅固的瓶頸,上不去了。
這可能有很多因素,比方說參考的標的有問題,或者是大環境的改變,或者說你不夠努力(對啦這也是因素之一)。
通常大部分人給的建議就是再努力看看,堅持一下,在花更多功夫於同一個方向上經營。
有時候會成功,那就表示天花板還沒到。
有時候不管怎樣都不會成功,那就表示天花板到了,這時候通常就要反省檢視一下自己的處境怎樣。
舉個例子,人氣之類的,經營社群的人氣其實只要同溫層裡的人口都點了,基本上就到天花板了。
畢竟習慣待在同溫層的人很少會主動跟同溫層外的人去介紹推廣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說你的社群成員又大多是不擅交際的宅宅,那恭喜你,天花板已經到了。
魚缸裡的水草都被你割光了,現在不管你多努力割也不會有新的草。
有些人就不懂這點,以為是自己不夠努力更新,沒想出更好的東西。其實不是,是你的潛在客戶已經挖掘完了。
你如果不想辦法改變現況,不只上不去,還可能會衰退。因為社群經營這東西很糟糕的地方在於只要不成長就會衰退,沒有甚麼持平的。
所謂的持平,是指新來的人口跟流失的人口打平,如果都沒有新來的人口那流失的人口就會讓你的客戶逐漸減少。
人口當然會流失,不可能不會流失,就算甚麼壞事都沒有炎上都沒做還是會流失。可能成長不愛看你的作品,可能太忙了,可能病了或死了,可能覺得你不好笑了。甚至是社群網站的演算法改變.都可能害你流失大量的支持者。
(諷刺的是,有炎上說不定關心你的人還會增加)
所以開拓新的客層很重要,一旦遇到天花板,第一個要審視的就是自己的同溫層是不是太狹隘了,以至於宣傳推廣不利。
如果是,那就要想辦法改變。大多數人做的就是改變轉型,做更多元化的東西。呃……不是說不行但我必須說如果你的同溫層不買單,那反而會降得更快。
轉型是最危險的,穩妥一點的作法就是找新平臺宣傳推廣。比方說臉書跳推特,噗浪跳推特,我看過不少畫師都這麼做。小說家甚至一稿多投,管你哪個小說網站都給你投投看。當然效果不用說,在大環境衰退影響下,通常都不太樂觀。
同溫層問題外就是大環境問題,這就真的無法阻擋。大概只有MediaMix這樣的殺手鐧能夠突破重圍,從而改變整個大環境。當然在改變之前其實MediaMix最主要的功能還是衝出同溫層,以接納更大的市場這樣。
當然大環境變了,要自保還是可以追求改變的。看亞次圓就是先當Youtuber再跳到作家,反過來說也可以。或者做偶像型作家,或者改變寫文型態,不要只會創作長篇小說。
總之大環境變糟,就是比誰能活得更久而已。活得夠久的自然自己的消費族群會慢慢做大,雖然更多時候都是在茍延殘喘就是。
找人合作,想辦法一起活下去也是個方法,但這對孤僻的作家來說可能太難了,就講講,不多說細節。
天花板並非不可打破,相反地,有時候只是小小的一個改變,都可能會衝開瓶頸一飛沖天。但與其依靠虛無飄渺的運氣,我更希望能對整體的狀況有足夠的認知,能定出一個策略,可以讓自己判斷要不要打、要怎麼打、打不打得贏。
不要當義和團,以為念念咒神功護體,靠信心擋子彈。
努力論在天花板面前是毫無意義的,只會讓你陷入更悲慘的處境。因為你浪費了更多時間與心力結果等待著你的卻是失敗的時候,那種挫敗感遠比你甚麼都沒做就失敗還要來得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