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xxx的故事。」
事情是這樣的。上年夏天,在一個晴朗的早晨,我遇見一個百分百路過的老師,當時我只是走樓梯而已。他叫我小息時找他,根據他口述,似乎是邀請我進學校的人工智能隊伍(AI Team)。小息時,他跟我介紹了何謂AI之後問我感想。雖然AI對我很新奇,但我的感想是︰感覺有點沒用。就這樣,事情就略帶尷尬地告一段落。
再之後已是他得知我當了某物理比賽隊伍的隊長(當的理由很合理,但之後才知道原來超莫名奇妙),又在我路過時碰到他,這次是放學後。在上次以後,我決定加入。他告訴我此隊的狀況︰只有女生。你以為我是因此膚淺的事而加入嗎?我當時是打算找多一個男生的,真不知為何我會有信心他會答應,最後他拒絕了。想起來都有點後悔,為甚麼就這麼決定加入呢。還好隊員都是我認識的,且她們五個可以自行形成一個圈子,不會有分成數派的情況。於是,我總是被邊緣的人,讚。
及後的事是商討即將參與一個比賽的主題。實際造出了甚麼我不方便(懶得)打。總之主題翻了幾次,開始製作後亦翻了數次。這隊的名稱既然有AI成份,作品當然要用到AI。於是,我們要向一間公司學習。最初是到他們公司的辦公室學習,隨後考慮到交通時間,轉到用實時通訊軟件在校內網上學習。在上他們公司學習時,發生我忘記告訴家人當天會晚點回家,他們四處打聽我消息的情況,我那時期待得忘記了。學習內容主要是Python的基本、幾個臉部偵測方法、k nearest neighbor、yolo等,在確定作品內容方向時加入了p5.js,除此以外,還有協助訂立主題。她們似乎除了在校本課程內學過Arduino的程式編寫、因AI Team需要先自學Python外,便沒有學習編程。我啊,自學HTML/JavaScript,間中看w3school的其他教學,因此Python教學較早前看過,在貓版發過第一次使用Google Colaboratory打Python的文章。不幸地,隊伍中較熟悉編程的只有我。
到今年要停課,比賽延期,以為這比賽的事可以暫時不理時,那公司傳來作品的程式。程式是改自網上半完成的程式,用不到的代碼只用註解的方式。我接到後刪去用不到的代碼,多,很多。那時的程式是由Python和用了p5.js的JavaScript組合而成的,隨後由於公司方知道Teachable Machine的威能及作品方向有變,Python部分被Teachable Machine製成的模型取代。公司方更新幾回程式後,我開始參與程式的修改,其實是我參與修改一段時間後他們都沒作修改。雖說我有修改,但我的都是簡單零碎的部分,連加上Teachable Machine的都是他們打的,我只優化運作效率。
第一個參加的比賽只限三個人,考慮課堂出席率,我是其中一個,其餘有同學A與同學B。三個人均沒有參加這類科技比賽的經驗(後來得知B有參加過),且溝通狀態一般。A負責的是Teachable Machine的模型製作及我不想理的文字內容,B負責的是文字內容,我負責JS程式及微量文字內容。在比賽當天的面試中,A講介紹,示範遊戲,B講述遊戲示範,我是協助遊戲示範和講結尾。這個比賽有問答環節,由於三人都沒參加過同類型比賽,只能靠老師告訴我們問題範例。範例大多數都是和程式有關,好恐怖。本人天生不善於言辭,只能先默哀。話雖如此,我還是受託寫答題講稿。感覺她們兩位能回答的事不多,我怕主要都是我回答,或是她們認為問題都要我答,畢竟我們對會問的問題不熟悉。
我才不會說某人明明在睡醒後便要面試,卻仍在深夜不好好背稿,偏要發廢文的,始終此時此地的狀況讓我沒有興致參加甚麼比賽,面個甚麼試。
當天老師有事,不會陪同,他似乎亦相信我們有能力。於是,這變成一男兩女外出的奇怪情況,我只求尷尬之神離我而去。
當天早上,一切良好,只差我的睡眠時間。我們先乘地鐵,再轉巴士。到巴士站,我看到有疑似同一比賽別的隊伍。上巴士第二層時,另一隊伍的學生跟在我後面,而我上樓梯時後腳踢到她們的一個袋。天啊,那聽起來不是普通的東西,這個比賽可是有發明組別的。到場地的巴士站,A和B問我是否應在此下車。我見另一隊的隊員下車,所以建議在此下車。
到達場地附近,找了一會路,找到了面試場地的方向。確認是在那以後,在登記處遇到另一組別的同校學弟們。他告訴我們現時面試進度欠佳,嚴重延遲,加上我們其實已早到許多。因此我們又找了個食堂的空座位坐上,練習一會,休息一會。在完成第二次練習後,接到電話,要到登記處登記。我們收到一件T-shirt,要在面試時穿上,更衣後繼續等。在被記在場後,繼續等。等等等等等,終於等到了,比原定面試時間晚了30多分鐘。面試時說了甚麼都忘記了,可能太緊張。總之就是這樣,拍照過後便展開歸程。商討一會後決定徒步到地鐵站,再乘地鐵。還好有Google Map及印象,成功到地鐵站。在列車上向某老師報告,歸途中她們倆打算吃飯,我說我回家吃,完事。整體除了踢到袋外沒有出現尷尬的情況,如AB一人獨自走開之類。
一年不足過後,自己也逐漸參加了不少比賽。真心覺得訓練一班學生專是參加比賽的,是一件非常無謂的事。先不論發明品在比賽後是否真的能應用並普及,以致到達改善社區的生活之類的願景,學生本身只有學到比賽的技巧,對作品及相關科技的認識是可以毫無增長或一知半解(一知半解似乎卻是當然的)。參加這些比賽好像只是為校增光、寫好自己的履歷的樣子,畢竟所謂STEM發展越來越重要(這不是我說的)。參與此隊伍、學習相關知識不是問題,問題是以比賽為主軸。作品又不是自己造的,知識是視乎作品而且是為應付比賽的,到底有甚麼意義。我真的不明白為何其他5人會參加。當然,看到這裏的你可能會認為:「你退出不就好了。」沒錯,退出這個問題我也思考過好幾次,但比較理解整件作品的人應該只有我(這個人在這時太自大了),許多責任都被堆到我這裏來,加上餘下時間不多,這想法還是一再推開了。算了,我也有學習到點東西,不要計較太多。(這人真的好麻煩)(本來這週末打算看某動畫劇場版的,卻要做AI Team的東西,趕在提交截止日之一天看論文、改簡報)(話說,Python的super() function雖然我從來沒打算用,但格式不夠直觀,不熟習的人會不知是繼承哪個Class的function)
不對,不對,不對。學習可以是自主的,就算比賽是主軸,還可以自己學。問題是自己的動力,可惜本人比較懶。
於是乎,今天已經是上述比賽的之後一屆了。今年是B、C同學加上我。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