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這部作品要我說些甚麼的話,就是
不要搞事啊!
原本看到中間,還想說應該沒這回事吧。雖然一路女主,連唯一非男主男性角還是個偽娘,
想說這樣的鋪陳,八成又會是甚麼后宮展開人生巔峰的作品吧。(這是多角戀,不是后宮作品)
畢竟主角是個帥哥嗎。恩。還有甚麼比這更充實的理由。
但是中間完全沒有鋪陳吉乃的感情線,想說應該不會搞事吧,結果,
還真的沒搞事。恩。這才是正常的展開。
但是中間的時候,老實說我真的無法預料會如何發展。是作者藏得太好了嗎?非也!
如上所說,就是因為鋪陳的不足,所以無法預料!
不管是吉乃,寧子,愛姬,沒有一條感情線是鋪陳的足夠完整的!
導致吉乃感情線突然爆發的時候,真心覺得滿頭問號。
這故事的主線到底是甚麼?
吉乃這條線剛展開的時候,我還比較能想像政宗看待吉乃的感情轉換,
但是完全無法理解吉乃對正宗的心境轉換!
作者是創世神,想要怎樣設定我都覺得無所謂,我不能接受的是
不足的鋪陳。
動機阿動機。
喜歡人不需要任何"說得上來的理由"。說不上來,很多時候大概只是像我一樣詞窮吧。
但是人不可能毫無理由的喜歡上一個人。
作為讀者的我想看的是中間的過程,不要用結果論對我腦袋鉤拳重擊。
而最後故事對於對於政宗如何看待吉乃,我的理解,大概就是十分信賴的朋友關係吧。
(雖然鋪的一副要搞事的樣子。)
不管別人說甚麼男女之間沒有純友誼云云,
我就有這樣的朋友而沒有任何動心,反正我是信了。
到頭來,還是沒有解釋為什麼一開始順利交往後會有那樣的反應(雞皮疙瘩?)。
是因為沒有完全坦白?
Anyway,似乎不太重要了。
寧子在動畫中表現的倒是真的能讓人感受到"為何政宗會心動"。
動畫的時間線還在鋪陳的階段,但是到漫畫,
到結尾一樣沒有講完到底寧子為什麼會喜歡政宗。
然後愛姬啊!你到底喜歡個毛線啊!是因為太單純嗎?
或許在故事的結尾有給出解釋。
"奇怪,無論走到哪裡,都好像他就在身邊的感覺。
這裡也充滿了許多回憶。那是足以讓厭惡變成喜歡的充足的時間。"
...就是日久生情吧。
對於因為不信任而周圍基本沒有男性朋友的愛姬有這樣的轉變,
回憶也的確是非常強大的感情樞紐,
非常合理,但是,
如果我是女的,我不認為"高中時"的政宗有表現出足以讓人心動的特點。
有的更多的似乎是,
童年情感的延續。
這對我來說是幾乎無法想像的。
儘管如此,看動畫的時候幾乎完全不會注意到這些問題。
這代表漫畫故事架構是行得通的!
如果我一開始是從漫畫開始看,我一定不會有這樣的動力看下去。
動畫的鋪陳實在太用心了!
整體故事來看似乎沒有甚麼太大的變化。但是心境的轉變、段落的順序變更,
以及人物的心境影響驅使行動的動機,
針對漫畫上的小小問題加以編排充實而完善,
這才是改編該有的樣子。
然而,
那是甚麼結尾阿。動畫的。
一副教人"想知道結局嗎?去看原作吧!",
計畫通り的概念。
摳摳的理由,我也不是不能理解啦。
除去這些,動畫就我看來是個80分的佳作!
不過這部漫畫是原作+畫師構成的作品。
分鏡畫風等等我認為是十分優秀的,
原作架構看起來也有80分的潛力,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鋪陳,
對我而言只有60分的作品。
這不是那種主軸十分明確,有特定(v)故事價值的故事,
或者是模糊不清。
我沒畫過漫畫。這些都只是做為一個讀者主觀的偏頗的狹隘的獨裁的見解。
我小時候不是甚麼受歡迎的人物,也不曾真的受到排擠,
所以不是很能體會政宗的心情吧。
神哥哥大人說過,愛跟恨是可以互相轉換的。
由愛故生恨,由恨故生怖。
因為有愛,所以才會恨。愛的越深恨得越深。
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漠不關心。
雖然這在我看來算是有點詭辯吧。
以理科生的角度來看,愛跟恨就是同為x軸上的正值與負值,而漠不關心,
是與x軸正交的y軸吧。某種意義上,那句真是對的。
筆記。
現在的我,無所愛也無所恨。
其實有點羨慕。
如果想問這部值不值的看的話,
建議從動畫版入手。第一集看過喜歡的話就會喜歡了吧。
對我來說,不是浪費時間的作品。
看完動畫去看漫畫時反而更能欣賞,動畫對於漫畫那些微改動的巧思,
某方面也是種收穫吧。
結論:
結果又是標題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