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1. 這篇是一篇文學賞析,建議先看完作品後再來閱讀。
2. 這篇的創作動機最早是來自於2020冬番ID:INVADED的片頭曲〈Mr.fixer〉有一句歌詞「ジキルは何処だ」(「化身博士在哪裡?」),因此跑去翻了《化身博士》中譯本。
3. 這篇創作僅供小屋使用,請不要拿去做作業或是投稿用途。
我想這本書的名稱與內容應該是無人不知如果有稍微在Google上尋找化身博士的人就會發現
大多數的書評都以為這本書是在描寫「心中的善與惡對立」、甚至是「雙重人格的剖析」
(OS:甚至心理學的雙重人格就是用"Jekyll and Hyde"這個詞彙
然而閱畢之後,我的想法或許和他們有一定程度上的差異
可能在表達上更接近於蔡佳怡女士所寫的推薦序
每個人心中的「海德先生」
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作者寫作的背景:19世紀末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所特有的高度道德觀、禮節與規範。
故事即是在這樣的狀況下產生的,在宗教與道德緊縛的背景中,當大家披上了高貴而虛偽的面紗,人性最根本的善與惡失去了喉舌;當所有人都讚許英國紳士的風度和禮節,眾人皆以之為美時,相對的概念也就隨之形成。
然而美只有一種典型,醜卻千變萬化。於是在傑奇醫生的心底,有另一個人出現了,「我自己吸進第一口氣時,就知道這個自我更為邪惡,比原本的我還要邪惡十倍,將原本的我出賣給我最原始的罪惡。」
海德先生是原始的邪惡,如同浪漫主義所追尋的自然性一般充滿了魅力,傑奇博士在海德的身上感受到了別樣的情感,「這一面,也是我自己;他看起來自然、符合人性。在我眼裡,他甚至更有精神,比我自己習以為常、表裡不一、有缺點的面容更加明確,也更獨特。」
「獨特」,確實反映出人的原始性被宗教與道德壓抑的反動與懷疑,正在逐漸被透明化。文明進化的人類從大自然步入了社會,卻同時保留了過去的野性,藉此形成了本篇小說最常被討論的命題與反差:自我善與惡的分離與交錯。
善與惡的分離與交錯
「與其他大部分人相較,我心中那條劃分善惡的溝渠更深;善與惡,分化、組合成人類的雙重天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忍不住絞盡腦汁地思索生命牢不可破的鐵律;它是宗教的起源,也是人類諸多苦難的源頭之一。」
如同雨果的克倫威爾序裡有著這樣的敘述:「基督教對人類這樣說,你是雙重的,你是由兩種成分構成的,一種是易於毀滅的、另一種是不朽的;一種是肉體的、一種是精神的;一種束縛嗜好、需求與情慾之中、一種則寄托於熱情和幻想的翅翼之上。前者始終俯身向著大地,後者則不斷飛向天空,他的故國;自從基督教說那些話的那天起,戲劇就創造出來了。在生活中,從搖籃到墳墓的人生中,存在著兩種敵對的原則之間無時無刻不有的對立與鬥爭,這實際上不就是戲劇嗎?」
人生即是戲劇,而戲劇即是真實。任何人都不可能有純粹善抑或是純粹惡,即便在維多利亞時期這樣高度保守的時代背景,人也是一樣的。
也因此儘管傑奇博士一心想將海德壓抑,那種易於毀滅的、野獸般的、原始的慾望也會在心中蠢蠢欲動,被刻意忽視與壓制的慾望終將慢慢膨脹,最後支配自我。
自我的抹殺
傑奇博士憎惡著海德,海德也同樣看傑奇博士不順眼,這樣的原因顯而易見:良善與邪惡本身就是不相含的概念,兩者之間並沒有交集。
於是日復一日,被壓抑的海德不斷捶打著傑奇博士所保持的道德操守,在他的心底怒吼與低鳴,夢魘一般地揮之不去,一點一滴消耗著他的精神,折磨著他的理性。
「雖然我現在的處境十分怪異,這場辯論的內容也和跟人類歷史一樣古老而常見,一樣充滿誘惑、一樣充滿警訊,替每一個心癢難搔,顫抖不已的罪人拋出命運的骰子。骰子向我揭示的命運,如同大部分的人會做的抉擇一樣,就是選擇較為高尚的自我,然後自己發現缺乏力量堅守下去。」
再大的容器也有溢滿之時,隨著壓抑的日子越長,海德反抗的力量也就越猛烈,傑奇博士意識到自己已無法克制海德的出現,便做出了最後的抉擇。
在這樣一個命題中,最終傑奇博士的解答同時否定了海德,也抹殺了自我。
《化身博士》雖然故事架構簡單、易於閱讀,其含意卻有如警鐘,關於一個從遠古的伊底帕斯王即開始的答辯,人類對自身從古至今無法割捨的善與惡大哉問。
而在科學與物質化的今天,我們又何嘗能說自己不是另一個傑奇博士呢?
在這樣一個時代裏,宗教功能有限(它是宗教的起源,也是人類諸多苦難的源頭之一。),科學也無能為力(合成藥物最後無法壓抑海德)的時刻,作者不斷在狂風中所嘶吼著、追求著的,或許是人類對最原始大自然野性一般的情緒有所嚮往與眷戀吧。
2020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