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低音號 誓言的終章 三刷有雷
臺南大遠百威秀
今天是最後一天上映,最後一場
剛好放假就再去看
不過已經(jīng)沒有海報了,全場9人左右
有個人演了一半才跑進來
威秀員工又走來走去,真是煩死
劇情已經(jīng)看兩次了,可以不太需要看字幕
專心觀察京阿尼的畫面細節(jié)
是說,之前一直有疑問忘記問
麗奈在新生招募樓梯那邊
喇叭口有放一個像水桶的東西遮住
那個是啥
最後青鳥演奏時一開始也有掛
後面就拿掉了
是消音器?
----
講講個人不喜歡的分鏡
"太多次往天空拉的鏡頭"
忘了在哪看過"當不知道要拍什麼的時候,就把鏡頭往上拉拍天空"
終章這片這作法少說三次起,實在是很乏味
如果是TV一季 好幾集才會有一次,問題就沒這麼明顯了
以及最後全曲演奏時的問題
1.拍全景的上拉鏡頭為了要旋轉(zhuǎn)之類的,而採取3D模型
但很明顯得可以看出模組跟手繪的差距
感覺就很突兀
2.廣角鏡頭
這是從我之前看的書"動漫comic素描我最行"這本書看來的
後面有提到鏡頭的差異
電影或戲劇節(jié)目的趣味性=內(nèi)容趣味度*投入感情
如果使用了廣角,腦袋中會認定為不合理的視角
其中有幾幕有造成這問題會讓人感受到有攝影機的存在
像是有個拍瀧指揮的旋轉(zhuǎn)鏡頭,就給我這種感覺
這應該是我在聽演奏時一直沒有完全融入的原因
另一個原因是人物給人的專注度
三日月關(guān)西大賽時人物眼神非常認真專注+汗滴
畫面呈現(xiàn)就給人相當?shù)木o張感
即使在當時沒看小說也猜的到北宇治會勝出
但帶給人的感覺跟這次全曲的青鳥完全不同
可能也是為了呈現(xiàn)新生覺得這樣就夠的心態(tài)吧
3.青鳥演奏分鏡
這次的分鏡切得很奇怪,明明主角是希霙
而這片也是當觀眾都看過青鳥了
那為什麼最後分鏡要切的這麼亂
著重在希霙的演奏上不是很好嗎
拿之前的三日月之舞分鏡就可以看出區(qū)別了
我在想可能是要切入回憶沒素材可切
因為青鳥的畫風完全不一樣
不然這邊切分鏡讓觀眾看希霙的過程不是很好嗎
最後霙的拉尾音莫名的拍天花板的燈拍半天
放個青鳥的那個藍鳥振翅飛天圖也可以阿
---
這應該是最後一次在戲院看上低音號了
從TV1宣布總篇劇場的時候,我就想說就算是總篇集我也要去看
過了這麼多年終於如願了
但,什麼事都變了
謝謝你,上低音號,陪了我這幾年
希望有天還能再看到續(xù)作
但我可能也變得忘了這些回憶而沒這麼喜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