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活動前戰(zhàn)果實裝了火箭戰(zhàn)鬥機「Me-163B」,活動中的獎勵還有「Fw-190 A5改(熟練)」、「Fw-190 D9」。
以下是個人淺見。
Me-163B
對空+2,對爆+9,防空值20,強於343空。
使用化學燃料,航程非常短的純防空火箭戰(zhàn)鬥機,只有對爆高,武裝30mm機砲x2,僅次於上次活動的烈風改系列。
Me-163B又名Komet,日本海陸軍破天荒的合作仿製出了秋水,陸軍代號Ki-200。外型大致上一樣,只是移除了機鼻發(fā)電用的小電風扇。
在田中宇宙,終究是日本貨勝過德製。 儘管Wiki的數(shù)字是Me-163只能飛7分鐘30秒,秋水預估5分30秒。
原型機可能是比較接近史實的版本,因為史實都起飛沒多久就墜毀了。
對空+2,對爆+8
正式列裝秋水的飛行員妖精所穿的是很現(xiàn)代的全方位防護服,使用此種危險的燃料若滲出可能會傷及駕駛員。
立繪的是史實預定裝備的312空,因為輕鬆飛到800km/h,此速度太難瞄準,曾考慮使用搭載炸彈跟B-29同歸於盡的特攻戰(zhàn)法。
對空+3,對爆+9,只弱於烈風系。
再提個有趣的點,看到那二根凸出來的機砲了嗎? 德軍使用的是短砲管但彈道不好的Mk-108(全長1057mm,不突出機翼),史實日軍預計裝的是ホ155-II(全長980mm)。
嗯嗯,不知道是什麼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 可是這個世界線日本座艙玻璃的加工技術還是不如歐美(笑)。
活動中深海方的重型轟炸機終於出現(xiàn)了,飛高高的銀色B-17章魚燒
雖然很小,但是B-17標誌性的砲塔有畫出來,在歐洲戰(zhàn)場的B-17連下巴也有砲塔。
需要能快速爬升的火箭機攔截,其實魔法烈風改就夠了不是嗎? 不過這次加入高高度轟炸機的機制,普通防空制空會減半,所以需要編入火箭機來消掉這個debuff。
Fw-190 A5改(熟練)
航程4,制空+11,火力+2,迴避+3,艦載機11制空的已經有多到爆的零52熟了,主要是賣火力。
出現(xiàn)在活動banner上,還是維持著日之丸塗裝,而且還加上了機翼的黃色識別條 ,歐洲戰(zhàn)場這種可是英國在用的咯。
維持日本陸軍引進時的塗裝樣式,跟Fw-190T一樣,Nippon beam將其變成了艦載機。
回去看FW-190T:
T就跟Bf-109T一樣,是想按照德軍的命名規(guī)則來做if假設。圖鑑說是「後期型」改裝而成,後期型很容易讓人想成是水冷引擎的D型,可是日本陸軍進口的是A5。且圖鑑立繪2018/8/17更新過後,便能確定是氣冷版的了。
試製烈風都有後期型了,所以我們可以解釋這個是怎麼回事了。
舊立繪引擎沒有散熱鰭片也沒鰓式排氣口,氣都不知道往哪跑;高展弦比,搞得像是Anton與Dora的私生子。
Fw-190 D9
航程3,出擊制空16.5,僅次於343空。防空值21,跟秋水同等。
田中把戰(zhàn)鬥機劃分成局戰(zhàn),主要還是因為先天航程不足。 航程3連陸偵都救不了你。沒有64戰(zhàn)隊的玩家缺的可能還是長航程的陸戰(zhàn),局戰(zhàn)已經滿出來了。 明年歐洲行前能見到航程6的P-51嗎?
本機應隸屬於JG.2,待過JG.2的德軍王牌有Erich Rudorffer上校(撃墜222架)
和Joset Wurmheller上校(撃墜102架)。
參考自:攻擊高度四千米,1999,麥田出版
Fw-190 D "Dora"換裝水冷引擎後可以改善高空性能,設計上散熱器直接做在引擎前端成環(huán)形,可避免外置增加阻力,還能提升最大速度。
裝有MW-50的水甲醇添加劑,可緊急增加引擎出力十分鐘,速度進一步上升。同時為了平衡,機尾亦有拉長,機艙也改成加壓式。
因為水冷引擎,機首裝備二門13mm機槍、機翼二門MG151 20mm機砲外,也能在發(fā)動機中軸裝設軸砲,但那是D-11型以後才有。
Fw-190D還是性能優(yōu)秀,才有如此高的制空值,不過它在歷史上本來就不能掩護,也錯過了掩護自軍轟炸機的時機。
有關於塗裝,Wikia的用戶認為是II./JG.2和I./JG.2塗裝的混合版。
活動進度:
謝謝爽哥,我決定 (等友軍來再) 打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