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歸在電腦組裝心得,
不過感覺不是很貼切也很難用縮限範圍去談這個,
其實也很難找到切入的句子或例子,
追求高規格的結果是發散的,
如果從各種現象切入感覺又碰不到重點,
我想這篇應該會是很記述性的心得吧...
第一次意識到高規格迷思來自於攝影的過程經驗,
買了初代EOS M(小M)、kit鏡,
下一步並不是開始尋找各種轉接或鏡頭,
而是看到某個攝影師的網站用小M照黑白照,
再被網站中另外的大量底片攝影作品整個觸動,
結果買了一臺非常便宜的HOLGA 135BC的三色版,
後續又買了HOLGA Micro 110以及一臺La Sardina廣角,
沒多久又敗了一臺大人的科學雙眼相機,
就在中間過程遇到洗相片的老闆對於Lomo不以為然的看法,
但各種攝影概念卻又不可避免的提到精隨就是要跳脫器材限制,
又或者白日夢冒險王中的攝影師說的不去按快門的意義,
"Sometimes I don't. If I like a moment, for me, personally,
I don't like to have the distraction of the camera.
I just want to stay in it."
以至於後來讓我進入了老鏡轉接的路,
這些需要手動對焦的鏡頭速度慢到總會錯過許多畫面,
可是也帶來了糊焦與長曝星芒、光流、星軌的有趣,
也如同HOLGA永遠讓你不知道對到焦了沒,
連同對焦都融入攝影當中的感覺又是另一種多重感受,
望見美好的畫面帶著對焦失敗的擔憂一起進到心理的時候,
實在是另一種充實的情感體驗,
看著對焦失敗的底片擺上一副自嘲式微笑並回味依稀的印象,
是在於底片成本與成就感以外的。
攝影的經驗也很大的呼應了我在3C硬體上的經驗,
除了數位相機也包括了手機、電腦硬體等等,
拿手機來說, 進了公司用自己的薪水買的第一支手機,
刻意挑了Windows Lumia 520, 兩年後再來一支720,
Lumia停產之後換LG XPower再來是Zenfone MAX Pro M1,
從來不是蘋果的粉, 也沒有中高階機種的購買需求,
(倒是為了試試看音源買了一臺二手iPod Touch 5)
身邊兩個死黨一直鼓吹衝高階或換蘋果卻無動於衷,
因為除了對應公司的App要顧慮安全問題以外,
手機對我來說幾乎是沒有用的累贅,
即使換了大電池跟吃到飽, 額外用途就是用瀏覽器追漫畫而已,
給我個4k的螢幕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跟死黨是用Telegram對話, Line用了一陣子就刪掉了,
遊戲更是沒有一個存留一個月以上的(江湖大夢也是用電腦玩),
常常不帶手機出門被譙了好幾次可是後來也就有默契了,
回顧攝影的經驗我還真的無法理解什麼高畫素多鏡頭是要做啥...
曾經在電腦組裝上也陷在類似的迷思裡,
總是有新作、大作心裡就跟著吹起換硬體的風,
直到上古卷軸OL抓住我的眼光,
再到去年GTA V停止了我對於3A的緊追不捨,
塔可夫跟Elite Dangerous滿足了我最後一絲對於畫面的追求,
嘗試性的進入河洛群俠傳回顧並延伸小蝦米的故事,
再回到76與瑪奇的內容咀嚼, 還有Anthem的多樣化組合與操作,
除去了硬體極限挑戰, 回到想玩什麼的沉澱,
於是Sims 4、工人物語被我翻出來,
昨天載了上古5免費MOD - Enderal: Forgotten Stories,
一直到最近才似乎對於 "我在追什麼?" 有了點答案,
嘛.. 一點點?
至少當我省下高級硬體的錢,
能夠更多的去嘗試不同的平價硬體,
像最近買了把超便宜的PS/2老機械鍵盤,
省出了一個直連CPU的USB3插槽能夠玩,
把hub、DAC、外接硬碟插了個遍,
至少我很開心啊~
耳機也曾經是讓我陷在裡面的迷思,
就連我自己也經常會說"聽過就回不去了",
最近一次把25隻耳機拿出來聽了一輪,
其實說真的再怎麼差的耳機只要沒壞還是能聽,
就是價位差不多的耳機也是各有特色,
有些高價位的反而因為材質軟化黏來黏去的讓人不想碰,
倒是鋁合金、塑膠跟網布的樸實耳機撐最久也還能維持原本的聽感,
再算算因為充電電池壽命到了也過保而丟棄的好耳機,
市面上很多的"高級耳機"反而讓我退避三舍,
加上高機率的耳機募資失敗經驗,
反映了現在我選擇耳機的準則,
有線、無軟膠、無蛋白質皮革、(入耳式)標準耳塞半徑、穿戴設計要能撐住重量,
至於個性就放著讓廠商隨興設計吧~
其實高規格往往伴隨著高價位,
所以說脫離對高規格的趨之若鶩,
可以對於普通層面有更多的涉略,
例如一次高級料理的上千價位可以嘗試十多次的平價創意料理,
也能更多回歸到個人手作或喜好的調校,
從更基礎的元素探討各種事物的本質,
我想這是高規格所無法帶來的體驗~
Ps. 最近對蜂蠟有點興趣, 原來可以用低價格自製呢~
現在知道的用途就是保養木頭跟保鮮, 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