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複合線接在 SS 後方,經過訊號轉換器後 HDMI 輸出到電視上,並將電視切換至 HDMI,畫面應該就出來了。
接線的感覺大致如↓
經由 S 端子輸出的遊戲畫面↓
實際遊戲中畫面↓
比較明顯的問題只有切換畫面時容易有圖片壓縮般馬賽克雜訊,顆粒之間有輕微的溢色。老實說還真沒什麼好挑剔的。要不是看到 MD 換成 SCART 的神效,即使這樣的畫質玩起遊戲也沒什麼大問題了。
【第二階段:使用 SCART 端子】
要把 SS 換成 SCART 端子時需注意,我起初是用 Amazon.com 取得的白牌線材如↓。
然而,這條便宜線材的狀況十分差,只要一靠近金屬或電源就很容易發(fā)出干擾雜音,我猜測可能是線材接地沒做好?這件事情直接導致我後來全面更新手上所有主機的 SCART 線材成 Retro Gaming Cables 最高級的 PACHAPUNCH! 系列,從此便不再發(fā)生類似問題,這也是為什麼直至目前為止,這系列文的 SCART 線材參考價錢都這麼高的原因。
我在這階段共準備了↓這些東西,雖然跨海買比較麻煩,但花的錢並不會很高昂,總成本約 NT$2,400 ,加上分配器後約 NT$5,300。
近拍↓
SCART(左) 與 S-Video(右) 輸出的比較↓
其實沒有十分顯著的提升,最明顯的感覺會是顆粒感變得更清晰,顏色相對 S-Video 較為柔和與明亮,但少了滲色後一些邊緣感覺會比較強烈,少了一點柔邊感不一定比較好。總之,哪種較優(yōu)還是得看個人喜好。
【第三階段:使用 XRGB-mini 進一步提升畫質與產生掃描線】
最後當然還是老樣子的進入第三階段了的 XRGB-mini 了。不得不說的是 SS 用 XRGB-mini 開掃描線後的效果比之訊號轉換器,無論色調、明亮、清晰全都超前幾條街去了,這錢花的可謂十分有價值啊!在接線方面,SS 也跟 SFC 一樣,直接準備好訊號線插上去就可以了。為此我準備了↓的這些東西,總花費約 NT$13,250 ,加上分配器後約 NT$16,200。
將 SCART 端子線接在主機後方,經過 SCART 分配器,再進到 XRGB-mini,最後 HDMI 輸出,將 XRGB-mini 轉至 RGB 輸入,並將電視轉到 HDMI 後,畫面就出來了。
接線的感覺大致如↓
經由 XRGB-mini 輸出的帶掃描線遊戲畫面↓
近拍↓
SCART(左) 與 S-Video(右) 輸出的比較↓
這個效果應該是無可挑剔了。要說有什麼問題大概就是...我在國外網站 Junker HQ 的 Saturn 條列中有看到 VR快打 2 有使用交錯模式,所以可能會有跟 MD 的音速小子 2 雙人模式一樣有畫面錯亂問題,因為我自己沒有這一片,這部分無法實際測試。
不知不覺又寫完了一篇跟 MD 那一篇 87% 相同的內容了 XD
只好先預告一下,下一篇預計寫的 PS 也是個 87% 相同的文章喔!XD
最後依然,範例僅為我個人選擇,價錢也僅供參考。如果有錯誤或不夠完備之處的話,也請不吝指正,祝大家遊戲愉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