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
心得(有雷):
十年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綜觀大局來看,十年似乎是一個不算長的時間,甚至感覺好像蠻短的。但十年卻又好像是某一種頗具代表性的單位,畢竟也是個整數,而且從個位數跨到兩位數了,十年的時間說真的我並不覺得算短,如果一個人有幸可以活到一百歲,那他一生的時間充其量也就是十個十年,這樣來看,其實十年挺少的,每個十年都該珍惜。
十年的時間可以改變很多事情,人都是會改變的,世界的一切都是會改變的。回頭看看十年前、十年間,你會訝異有多少事情不一樣了,有多少事情改變了。甚至連自己都不一樣了,而且是由內而外的改變,你可能甚至認不出十年前的那個自己是誰,外貌變了,思想也變了。十年前的那個自己,跟現在的那個自己,基本上已經是完全不同的人了。十年前的我還是個國中生,現在我大學畢業準備要入伍了─拖了點時間,但終究還是要進去了─十年能造成的變化跟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大的。
而相對於十年改變了什麼,有什麼事情是十年都沒有改變的,這也是同樣值得關注的,一件事情如果可以持續做十年不間斷,其實是非常了不起的。以我自己來講,其實沒什麼特別值得說嘴的事情,但至少我還可以說,十年前一直到現在,我還在看電影,我還在寫文章,而漫威也還在拍電影。
事實上這個對我自己而言別具意義,今年不只是漫威的十年,也是我的十年,我十年前愛上了電影,然後寫下了我的第一篇電影文章,十年前漫威的起點《鋼鐵人》正好是我最早期的幾篇文章之一,我跟漫威互相見證了對方的成長軌跡,一路走到今天,能看到《無限之戰》的來臨,而我依然還在寫文,這其實是一件讓我非常感動的事情。
而對電影圈來說,十年並不算長,橫跨數十載的系列電影並不算少見。一些電影跨越了三四十年推出續集這樣的事情也是時有所聞,不過可以做到像漫威這樣十年幾乎不間斷地每年都推出一部以上的作品(第一階段比較沒做到這樣,09年完全沒作品,10年只有一部《鋼鐵人二》),在十年內到這部為止推出了19部作品,形成一個獨特的「電影宇宙」這樣的系列電影經營模式的,幾乎沒有。漫威作為前浪,非但沒有死在沙灘上,反而是其它電影公司試圖作為跟進者,卻前仆後繼地大爆死,暗黑宇宙出師未捷,DC宇宙茍延慘喘。漫威創造出來的不只是成就,更是一場革命,他讓「漫威電影」這個詞成了一個自成一格電影類型。
而正因為這樣長久的經營模式,看漫威的電影已經不只是一個純粹看電影娛樂這麼簡單的行為了,它已經成了一種集體現象,是潮流,是文化,也是信仰,進電影院看漫威電影猶如一種儀式一般。你說十年下來看了十九部漫威電影會不會膩?我其實不知道別人怎麼想,但對我來說是一點也不會,我每年都像個期待著聖誕樹下的禮物的小孩一般等待最新一集的漫威電影上映,會不會有沒落的一天,可能遲早會吧,什麼事情不會呢?但在它完全消失之前,我仍會開心地走進戲院看每一部漫威電影,我一直覺得能活在這個年代,能剛好陪著漫威一起成長非常幸福,這是那種你未來會想跟你的小孩講的事情:爸爸從漫威的第一部電影就開始每部都進戲院看囉。這樣的話說出來,在孩子面前,多風光多得意,是吧。
隨著漫威電影越來越多,新進影迷總會不禁好奇:能不能直接看這部?
純粹想看個娛樂片的話,其實我是覺得,可以的。漫威一直有做到一點,就是他們的每部電影都有提供足夠的線索讓你能夠察覺他們是在同一個電影宇宙之中發生的事情─例如這片紅骷髏的登場跟《美國隊長》做出連結這樣的小巧思就讓人感到拍案叫絕,看到它出現的那一刻我差點在戲院尖叫,「紅骷髏去哪了」這個問題大家問了好幾年,而同樣的是大家也都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要無疾而終了,沒想到竟能在這片看到它出現,雖然應該是是候補上的設定,不過還是很感動啊─但同樣每部也都有照顧到其它一部也沒看過的觀眾,只要接受超級英雄跟超級反派是純在的這個前提,直接來看這部電影本身是不會有多大的問題的,至少超強的聲光效果與極高的娛樂性還是能讓你享受到看一部商業電影最基本的娛樂效果,而且是超級高的娛樂效果。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就是這樣,既能看熱鬧,也能看門道。
但終究,感情還是會有差,就算為了看這片把把前面幾部作品都補齊了也是一樣,你知道的,就像看那些連載的動漫或是影集一樣,一口氣把所有作品追完的感受跟一部一部跟著連載慢慢看的感受終究不一樣,這片代表的不只是一部單一的作品,它是十年感情的累積與爆發,沒有跟漫威一起走過這十年的人,那股激昂感動中就少了一些。那種醞釀了整整十年的期待被滿足的爽感,是一口氣追完全部的作品所感受不到的。
不過,漫威顯然還打算一直繼續拍下去,作品會累積越來越多,未來的年輕影迷想要入門想必會越來越困難,所以如果真的想看但是一時不得其門而入的話,那就,直接去看吧,喜歡再回頭、再開始追也不遲。
我覺得這片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用已經了18部電影的篇幅來鋪陳這些人物與這個故事,對任何的系列電影來說,這樣的篇幅長度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它可以捨棄傳統的故事文本,它不需要在這兩個半小時中為這些人的性格與成長做任何描述,因為它早就做完了,過去十年的時間,我們看著鋼鐵人從體制外走到體制內;我們又看著美國隊長從體制內走到體制外;我們看著雷神索爾因為自負自滿而被拉下王位,然後看著他一路成為一個真正的王者;我們看著銀河守護者這群烏合之眾從一開始一群沒人在乎的邊緣人,從一開始的莫名成團到最後成為了彼此不可或缺的家人。他們的故事跟成長曲線都非常完整又極具說服力,因為漫威願意花夠多的時間跟篇幅去經營這些角色,這部無限之戰若是直接上映,而非延續在那18部電影之後,絕對不可能這麼好看。
而這同時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優勢,它有這些人物,有這個宇宙,只要你喜歡這些角色,只要你確定你是喜歡漫威宇宙的,你不可能討厭這片,你一定會喜歡這片,這片在觀眾的評價上已經注定立於不敗之地了─不過我打完這句話後想到了,原本在《正義聯盟》上映之前我也可以自信滿滿地把同樣的一段話套到它身上,所以這句話顯然是不成立的,當我沒說好了。
正因為一部電影一般來說該花點時間去做的事情,這片早就做完了,所以這片完全不用做任何的鋪陳,一開場直接進入主線,然後從頭打到尾,用動作場面來帶動劇情,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先打一架再說,而神奇的是每一場動作場面卻又蘊含著滿滿的感情,你不會因為這片一直都在打架而覺得這片沒有靈魂或是情感空洞,其實正好相反??催@群人在動作戲裡拼命時,情緒是會被帶著走的。
我最喜歡的動作戲有兩場:一是奇異博士對上薩諾斯,博士招數盡出,而且跟薩諾斯打的有來有往,如同打電玩般的五光十色又流暢,好像在看一場華麗無比的萬花筒表演但卻又不會讓人眼花撩亂,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出現什麼樣的場面。二是喜歡鋼鐵人最後單挑薩諾斯的那段,兩段動作場面呈現出來的是不同的熱血,前者是暢快淋漓,後者則是一種捨身取義的悲壯,看到鋼鐵人彷彿不要命了似的捨棄防禦不斷進攻,看到這段幾乎要哭了出來,完全喘不過氣。另外也很喜歡預告片裡也有的、最後美國隊長奮不顧身地擋下薩諾斯的手套那段,雖然在電影裡出現的時間很短戰甚至有點突然,但因為我愛美國隊長,我一直很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我完全能夠理解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螳臂擋車的行為,他依然還是那個在巷弄中被流氓痛扁時,拿起了垃圾桶蓋當盾牌繼續起身奮戰的小夥子,看到那段我是真的哭了出來。
另外說到法術對決,其實我非常喜歡烏木侯這個角色的戰鬥方式,闇黑號令四個人裡面他也是存在感最高的一位,開頭紐約大戰那段他的表現簡直可以說是我看過最精彩的法術戰鬥之一,太早把他收掉一直覺得蠻可惜的,不過以他的能力來講,不早點收掉可能這個角色也很難收尾就是了。
真要說這片有什麼缺點的話,我會說應該是片長畢竟還是有限,你可能沒辦法看到每個你喜歡的角色都在劇情中有所發揮,主要的戲份還是集中在跟薩諾斯和寶石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人身上,宇宙主那群人比較有得到主角等級的待遇,而有些人就很明顯的「我只是來打架的」這樣,這點尤其以美國隊長那群人最為明顯。
不過沒關係的,我並不覺得這些是太大的缺點,他們畢竟是這片的配角,這片的主場是屬於薩諾斯的,找來喬許布洛林演這個角色我覺得非常棒,聲音沉穩中帶些德州牛仔的豪爽霸氣,特別適合像薩諾斯這般霸氣外露的王者角色,喬許確實詮釋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反派角色。
薩諾斯這個角色引來了很熱烈的討論,對於他的行為支持與否,網路上討論很多,我不贅述別人的看法,我說我自己的就好:我支持他的論述,但即便他的想法是正確的,我仍無法茍同他的行為。
為什麼無法認同,最重要的一點是他違背了─我認為的─人權,人權或許沒有一個絕對的定義與標準,但至少我是這樣相信的:身而為人最美好的就是我們的自由意識與選擇的權利,我們沒有資格替任何人做出選擇,我很喜歡美國隊長的絕對正義,也很喜歡他在片中說的那句「我們不以命換命」。但我想我可能沒有他那麼義無反顧的堅持,我重視的仍是人們的選擇,可以以命換命,但那個人必須出於自願,如果薩諾斯消失的那一半人全部都是出於自願的,事實上我不會反對他的作為,我甚至會感謝那一半人作出犧牲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因為我知道我不會是那個自願的─話說回來,如果真有那一半人會自願跳出來,哪還需要薩諾斯─但沒有,薩諾斯沒有給任何人選擇,他說這是公平,但我說這是違背人權?;蛟S在薩諾斯眼中我會是個無法看清大局的自私者,但,就當我是吧,不論什麼情況,我從不覺得人權是可以妥協的。
(這段有《地獄》的小說結局雷,不想踩到的請直接略過)像薩諾斯這樣的反派其實他並不是第一個,我看到有不少人拿薩諾斯跟《金牌特務》以及《地獄》裡的反派做比較,前者我持一樣的看法,後者我則覺得拿來跟電影版的比較實在可惜了,電影版對結局的更動無疑是抹煞了小說中最值得討論與省思的部分,電影版裡面他就是個跟薩諾斯無異的狂人,想釋放病毒消滅一半人口。但小說裡面他的病毒則是讓地球一半以上的人失去生育能力,靠著這樣讓人口以(相較於薩諾斯的直接抹煞)緩慢但穩定的速度走向平衡。這樣的作法在我看來更加迷人的多,可行性也更加有討論空間,我同意薩諾斯的論點,所以我一直很喜歡《地獄》小說版的結局,這是否某種程度上同樣違背人權,或許也是有討論空間的,但如果要我在同樣的反派思考與行為中選一個我最支持的,《地獄》至今是我的第一名。
這片的結局之慘烈大家都知道,最賺人熱淚的似乎是蜘蛛人那段,但那段我自己還好,畢竟我真的沒有很喜歡這個版本的蜘蛛人,之前那片《蜘蛛人:返校日》是我覺得漫威近期、同時也是所有的《蜘蛛人》系列電影中最無聊的一部,講這個會扯太遠,想聊的話可以留言來聊聊。
對我來說,我覺得火箭浣熊才是最讓人感到心酸的角色,從上集的「我今天只能失去一個朋友」到這次的「我會失去的可多了」,他是最害怕孤單,也是最害怕失去的一個人,也因為害怕,所以他下意識地選擇了推開了每個接近他的人,而到了結局的那一刻他失去了所有願意留在他身邊的銀河守護者,想到這邊就一直覺得很虐,或許未來的續集他們會復活,但對劇中角色來說,編劇在那個當下對他們真的很殘忍。
但,說到火箭浣熊,不知道各位記不記得,曾有人在推特上詢問《銀河守護者》的導演詹姆斯岡恩靈魂寶石在什麼地方,當時岡恩打趣地回答道「在火箭浣熊的屁眼裡」,而我在這片看到火箭浣熊拿出義眼給索爾,並跟索爾說這眼睛之前都藏在他屁眼裡的時候,我還以為這是神伏筆。
結果不是。
有一點算老梗了,每次這樣的電影上映時,總會出現「超級英雄電影是否有深度」這樣的討論出現,持不同意見的兩派總是僵持不下而最終得不出任何結論,我想趁這個機會再拿出來討論一下,說說我的看法。
畢竟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是我的愛片,想為它們護航在所難免,以前的我總會舉出電影中的各種議題、類型、與角色等例子證實漫威的電影不只是爽片,但最近我有了不同的體悟:一部電影有沒有深度其實根本是假議題,光是要如何定義什麼叫做一部有深度的電影本身就已經會出現不同的論點,我們又要如何去定義某部特定的電影是否有深度?
事實上我覺得一部電影是否有深度並非視電影本身而定,而是必須要看觀影者自己的深度。所謂的深度不一定是很有內涵或客觀的知識,或許就是觀影者自己的成長經驗,自己的感情共鳴,自己的私人情緒,每個人欣賞的角度不一樣,只要電影能在某些點打中了這些,對他來說這就是一部有深度的電影,而別人沒資格對他的看法表示對錯。
一部電影給一百個人看,或許就會有一百種不同的看法,有人看了戰爭與和平卻只覺得是部小說,有人讀了口香糖的成分表就能理解宇宙的奧秘,而這些沒什麼對錯,觀影者自己的開心終究才是最重要的,根本不必去爭論深度與否,只要看完了然後因為「看了這部電影」而感到開心,這就是一部好電影,這樣就夠了。
《春風化雨》中羅賓威廉斯曾這樣教學生如何評析一個作品:「少關心作者怎麼想,多關心自己怎麼想。」
對我來說其實更簡單:少想一點,多感受一點。
離題有點多,其實我想說的只是,《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對我來說就是一部好電影
而且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
帥哥評電影:
角色戲份分配:8
動作場面:10
劇情感動:9
期待滿足:10
聲光效果:10
最後,歡迎大家來我的粉絲專頁
一起聊電影、亂哈啦、打嘴砲喔XD
今天就在此先告一段落。
帥哥看電影,我們下次再見!
=====================================
最近準備要入伍了,這陣子一直在忙些自己的事,不管是正事還是純娛樂的私事都有一些,寫電影文章這件事情被我擱在一旁蠻長一段時間,但我一直覺得在入伍前把這篇文章寫完,是我該給讀者們的一個交代,以及在入伍前的最後一個責任。我現在還不知道入伍後甚至是退伍後這裡會發生什麼事,以及接下來會怎麼走。但,無論如何,就跟漫威一樣,謝謝大家這十年來的陪伴與支持。然後,一起邁向下一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