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人能夠縮小,那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保羅薩帕尼克(麥特戴蒙)在有生之年就碰到了這擋事,科學家發明了把人類縮小的技術,並且大力推廣這項技術,呼籲大眾將自己縮小以降低環境污染,縮小的好處是不但個人消耗的能源減少,產生的垃圾也同樣大量減低,而且最為誘人的是消費的金額也變得超低。保羅與妻子奧黛麗為了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毅然決定把自己縮小,然而在保羅變小之後奧黛麗卻臨陣脫逃,可憐的保羅霎時間陷入孤家寡人又迷你的悲慘人生。
預告當中不斷出現的排隊領伏特加畫面在電影當中卻沒有出現。
【縮小人生】的故事是個狂想寓言,姑且不論物理上有沒有可能,(根據坊間提供的科普知識,人的細胞產生的熱量速率將會不足以供給縮小後的肉體需求,所以將會立刻凍死)電影本身討論的是不可能實現的技術全都克服之後將會發生什麼樣的事,不過,那些自然環境增加的威脅全都沒提到(片中完全沒發生諸如鳥類攻擊、小型人被運送的途中暈眩嘔吐或是遭遇大雨攻擊等問題),電影著重的推測,大部份都是社會環境的變化:中產階級為了享受富人生活,將自己縮小,正常人社會當中的勞力與消費皆大幅減少、正常尺寸與小型尺寸間的走私盛行、正常人族群對於小人族群產生仇恨心態,像主角保羅與妻子這樣因而失和的案例也開始出現、極權國家開始將犯罪或政治犯強制縮小做成刑罰、小型化人口的偷渡變得更難預防。而縮小之後的人類族群也並沒有變成什麼烏托邦,就算消耗的成本變得比正常尺寸的人還要低,還是依舊有付擔不起的低收入戶存在,甚至只能住在瓦愣紙盒當中,貧富差距並沒有因為尺寸變小就消失。
麥特戴蒙所飾演的保羅在劇中就是一個不斷受到周遭人事影響的小人物,渴望成為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被日常生活的開支壓得喘不過氣來。
但是以上提到的這些事情,全都不是電影的重點,【縮小人生】的導演兼編劇亞歷山大潘恩過去的幾部作品【心的方向】、【尋找新方向】、【繼承人生】,甚至是只參與編劇的【侏羅紀公園3】,訴說的都是小人物內心的糾結,這些人無論身處的環境優渥或窘迫,總是無法滿意自己的現狀,企圖做出突破卻往往發現只是庸人自擾。【縮小人生】即使拿了「縮小技術出現在社會」做為背景架構,但是麥特戴蒙所演出的保羅薩帕尼克依舊是亞歷山大潘恩作品當中那個庸人自擾的迷惘小男人,保羅對於縮小社會的嚮往來自於宣傳中的美好人生,然而他在變小之後卻並沒有獲得那個美好的人生,於是他又被挪威的科學家的演說與宣傳打動,想要做「有意義的事」,直到遇到了越南偷渡客玉蘭(周洪)的出現才讓他改變了想法,有趣的是改變他的並不是自己的態度與醒悟,而是來自於強勢的女性主導與自身的懶惰,而片尾出現的科學家團體讓保羅面對的抉擇,則是將主旨回歸到「關懷」的核心,搞了半天,對於,「縮小」與「環保」只是一個亞歷山大潘恩放在電影當中作為人人都趨之若鶩的尖端時尚,而真正的「幸福人生」,並不是縮小或是執行重大的使命才能獲得,而是要跟相愛的人在一起活在當下,享受人生。
周洪與克里斯多夫華茲是全片最亮眼的兩個配角,但是諷刺的是他們兩人所代表的社會階層天差地遠,但是彼此卻又能相安無事甚至還能是好朋友,這可能是全片最詭異的安排。
【縮小人生】是一部非常可愛的狂想電影,除了麥特戴蒙之外,克里斯多夫華茲與周洪的表演也都相當的討喜,全片的歡樂度大過省思,而若要說有什麼美中不足的問題的話,那大概就是電影本身傳達的訊息在2010年代末期一片仇富、反既得利益者與環保至上的氣氛之下,顯得有點過於傲慢與政治不正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