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銀行(The Bank of England,相當於臺灣的中央銀行)最近表示正計畫讓歐洲各國的銀行能比照脫歐前的權利,繼續在英國境內開設分行。(如果以下都看不懂,請拉到最下面編案有懶人包)
這表示歐盟銀行控管分行營運時,可以不再新創子公司,減少一個花錢的流程。
分行提供一個簡單的新方法讓銀行能夠在運行跨國經營時輕鬆進行資金流動。
然而這種方式有其風險:在發生金融危機時,資金會被快速「遣返」回外國銀行的總部,讓英國分行的顧客們沒資金可用。子公司被迫必須緊守自己周轉用的資金,不能減少或拿去運用,而這些錢原本應該要流入英國銀行。如果政策成功推行,使現有歐盟各銀行子公司轉為分行,將能讓銀行減少數十億的支出。例如德意志銀行為了在英國推行金融業務,不得不創立子公司,其雇用員工高達9000人。
最近多虧了一個著名的政策「金融護照服務」,讓歐盟各金融機構能在盟約國境內進行金融業務。
讓人疑惑的是:既然英國採取強硬手段退出歐盟,為何還要隆重歡迎歐盟銀行繼續駐點?
英國最具影響力的金融遊說團體TheCityUK執行長Miles Celic表示,繼續提供歐盟金融機構進行金融業務是一種好意,同時也是為了刺激它們對英國金融市場的興趣。他表示:「鼓勵歐盟金融機構持續在英國營運將會幫助英國金融系統維持穩定狀態,而且歐盟也能保障倫敦身為全球開放金融中心的地位。」
雖然作為歐盟的批發銀行,倫敦能提供的專業知識和資本是非常珍貴的。但若強迫在英國的歐盟各銀行分行變成單獨資本化的子公司,可能會促使歐洲各銀行退出倫敦,進而逐漸削弱其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考慮到這一點,提供適當的誘因讓歐盟繼續在英國投資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有些人可能會將此決定視為在艱難的談判前就先把王牌打出去的不智行為。
所以,為何會在歐盟威脅要阻擋英國金融業務的時候提出這個政策?
政府表示有三個原因:
1.關於工作機會。成千上萬的高薪人士在設立於倫敦的歐盟各大銀行工作。這也將給其他如會計、法務等專業工作提供職缺。
2.這些人繳一堆稅給國庫
第三點,還有其他經濟上的重要原因。法國或德國銀行在英國分行銷售給第三國(例如美國)的金融服務,都會算做英國出口,這正是英國政府致力提高的數字。
審慎監管局執行長Sam Woods在十月的演講曾經提到歐洲金融市場能運作得如此良好,不只是因為Michel Barnier堅持將被撤銷的「金融護照」。(該局是英格蘭銀行的子公司,負責監控各類英國金融機構。)他表示:「有了穩定的合作關係,批發銀行可以繼續在英國和歐盟27國的分行運作......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完善的監督合作架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這個機制在未來將能持續使用。」這個發言回應了六個月前一位資深銀行家說過的話:「如果負責人不是政治家,而是監管機構,這些問題會在兩星期內解決。」
事實上,監管機構的確沒參與決策。但作者認為金融機構將會受惠於英國政府考慮推行的【比照脫歐前,無須設立子公司即可運行金融業務】的政策,使得倫敦身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能穩固不移。
大意是因為英國脫歐,不僅喪失了金融護照,使得原本在英國各地設立的歐盟各銀行都被迫將分行轉為子公司的形式才可繼續在英推展金融業務。然而這種方式不僅會讓歐盟各銀損失巨大,進而削弱在英投資地位,甚至退出倫敦,最終將嚴重動搖倫敦原本立於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其他負面影響還包括高階金融人員失業、英國出口數字下降、國庫稅收大為減少等。為了鞏固英國經濟,給予歐盟各銀行方便自然是必要的。(例如文中提到的不用再經過設立子公司的過程)然而也有一些人不認同這種方法。
不負責任懶人包:
1.英國:我們脫歐了,萬歲!
2.歐盟各銀行:在英國設點變得好花錢,認賠殺出算了(包袱款款)
3.英國高階金融人員、法律顧問:不我們要失業了OAQ
4.英國政府:欸糟糕沒錢了,國本危機R!
5.英國政府:我、我才不是想念你,是要你的錢哦ε?(?> ? <)?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