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我說:
最後這故事順利的結局了。
我沒想過自己會再寫一篇師生,由於寫過BE了,所以HE就成了這故事的主旨,本來怕會中途歪掉,還好它最後安全的到了結局。
設定上,白子晴承襲了我以往的主角風格,短髮(約到肩膀)、身高會比較矮,然後有點平胸。性格上也一樣在前期是偏為負面,直到中期才慢慢的打開心房,後期則擁有堅強的性格。
在我故事裡很少有這樣的角色。
而醉之也一樣是我習以為常的設定,不過最後呈現出來的,是個內心脆弱的大小孩。
我想故事如果用圖來呈現,會是終於走出房子的子晴,發現總是在外頭呼喊自己的醉之,原來是如此脆弱,因此撞破她家的人,把人直接拐到自己家(?)至於拐到自己家做什麼,自己想。
她們是性格如此相似卻又不同的人。
在這故事,我喜歡的是她們的性格轉變。
外冷內熱的子晴終於肯跟人接觸,而外熱內冷的醉之,在子晴魯莽的衝擊下終於拿下臉上的面具。在不同人面前表現出不同性格,卻又隱藏真正自己的醉之對我而言很迷人也很危險。
都說到這了……就講講子晴的設定吧,可能會有一點點的憂鬱。
子晴有憂鬱癥,這點設定上是直接用我為本體。
是,我有憂鬱癥,放棄看醫等它自己好中。
子晴的性格容易鑽牛角尖多半是因為憂鬱癥(多愁自責),而她受到刺激就會突然爆走,其實這跟很多的憂鬱癥患者一樣(情緒失控)上一秒還笑笑的,結果一被踩到內心的痛就整個爆炸。
即使在別人眼裡可能只是小事。
由於這故事是用子晴為第一人稱,所以是不太看得出來她的外表,但事實上我曾從袁佳聖的表現透露子晴外冷這件事情。
大家應該還記得袁佳聖這配角,他在班上很受歡迎,可以看到他隨隨便便就能跟一個人互嗆,甚至還被吳神酩稱「威哥」,還曾經跑到別班去吃午餐過,結果一開始袁佳聖登場打給子晴電話時,還記得他的表現嗎?
"呃、喂?您好,請問是白子晴學姐嗎?我是袁佳聖,這麼晚打電話給妳不好意思,我有關報告的事情想請教學姐,不知道學姐目前方不方便?"
這就是為什麼學弟妹對子晴都很尊重的原因。
事實上說是尊重,還不如說是因為子晴身上總有拒人於千里外的氣勢,導致學弟妹們都不敢靠近也不敢惹,雖然子晴曾說過能叫她名字。但對於無法相處的同學,我想你不會直接叫他的綽號,而是叫名字吧?如果剛好有什麼職稱就喊職稱,根本連名字都喊不到。
我想仔細看會發現到這點。
而子晴突然有失控的行為其實也是採取我自己的案例。
例如突然騎腳踏車衝上山、翹課直接跑去古街——這兩點就是了,不過我是明明不喜歡出去卻突然想去一個地方,甚至在義大利自由行動時,我就自己一個人在西班牙廣場晃,還跑到上面的教堂裡看壁畫跟賞夕陽等集合時間到……
子晴的個性真的很多變,甚至在前期時還會發現她時常感到不耐煩。對學弟妹們主動找到的行為會產生排斥。
"不知道他們怎麼聊的,從住院的班導扯到她身上,我在心裡賞那名學弟白眼。"
以及,大家最常見的。子晴非常注意人的表情跟舉動。
憂鬱癥患者很容易受到一個人的舉止影響,所以任何人的一舉一動,在子晴眼裡都會特別去看,甚至還有自己的解釋,也因此子晴非常會去猜一個人的想法,也可以說變成觀察。
黑化的部份,則暗示陰影還沒有消失。
其實有很多時候,憂鬱癥者都是在死前才發現自己要死了,為什麼?因為到某種地步的時,腦袋會突然像是被人操控一樣,突然想到黑暗面,突然想到死亡,甚至有了傷害的情緒——其實這已經是非常危險的階段了,正常來說醫院都會建議病患入院。
而有黑暗面時都是因為受到醉之影響……還好最後沒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醉之妳這欠揍的小妖精。
從一開始的自卑,到後頭想鑽牛角尖時反會拍醒自己勇敢衝過去,其實也是醉之救了子晴。子晴是因為感情問題才產生憂鬱癥,後頭因為醉之的愛所以慢慢把這個洞補缺,讓她逐漸回到原本的個性。
子晴(黑→光)回到自己。
接著就說說醉之,醉之我的設定上就是失衡。
她看起來就是個完人,人見人愛、沒有一絲缺點,不管是跟學生還是同事相處都很融洽。可是如果靠近看,會發現這傢伙的情感有些缺陷,甚至在談愛情的方面,沒有辦法實際的拿捏距離,常常造成別人喜歡上她,結果卻又拒絕人只想當朋友的情況。
所以柴柴如果堅定點,子晴真的就沒有機會了。
畢竟柴柴是真正知道醉之性格的人,才會有這段↓
"「好久不見啦~」那個叫柴柴的女人發現到我,伸出一隻手,「哈囉,妳好喔!妳是跟這陰沉的傢伙一起來的嗎?」
「陰、陰沉?」我愣了一下看醉之,她會陰沉?
「妳不要在我學生面前亂講。」醉之扳開她的手"
↑由於醉之在子晴面前都是正面,所以柴柴點破時醉之其實慌了,因為她知道子晴的心思細微,也因為如此子晴才慢慢發現到醉之的偽裝。
所以從上能看到,醉之面對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表現。
在學校、跟在子晴面前,都可以看見她拉出不同的距離跟人交談,子晴優勝的點是由於認識一年了,所以才可以輕易跨過外在的線。也因為柴柴的那句話,才發現醉之的真面目並沒有自己想的這樣,反倒是偽裝起來。
而她感情上的缺失,除了真的是基因缺陷外,也有一部分是童年所造成的扭曲。
由於在受挫、被懲罰時無法向任何人哭訴,總是習慣在人面前保持笑臉的醉之過度壓抑,導致後頭失控做出無意識的弒母行為——醉之離家後內心反而比較平靜,其實醉之他爸在暗中觀時有發現這點,不過不敢承認,畢竟當時他管制也不是,不管制也不是。
越是走到她的內心,可以越發現醉之害怕的就是再失去一次愛的人。
這點就不多說了,因為後頭的故事非常明顯。
醉之一路上可以說是跌跌撞撞,得到什麼就失去什麼,即使成為完美的存在,但心裡卻是空蕩。由於母親過世的太早,所以醉之在子晴面前的幼稚……是為了彌補童年無法撒嬌的行為,畢竟之後在成長過程中,唯一讓她敢露出真正自我的只剩一個人——班導。
所以當醉之開始慢慢會跟子晴撒嬌時,也就是她願意露出心裡最脆弱的一面。
畢竟面對家裡人時,醉之從來沒有示弱過。
所以醉之其實是內心很軟弱的女人,卻又得不停靠偽裝隱藏自己、壓抑情緒。
像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可以說是慢慢彌補彼此心中缺的位置。
醉之給了子晴愛,子晴給了醉之家。
真正相愛的彼此,是滿足了內心最渴望的殘缺。而遇到愛情被拒絕時,也不代表不是自己不好,而是對方心裡的缺剛好不需要你這一塊,多了也只會琢磨彼此的心。
也因此這故事才只專注在兩人或相關事物,並沒有提到學校之後怎麼處理,也沒有提到為什麼子晴的爸媽會離婚。雖然這讓人好奇的事情,不過主角是她們,我只想將鎂光燈打在這兩人身上。
或許這是一個披著救贖的愛情故事吧?因為它就是如此真實。
只有真正契合的彼此,才有辦法說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