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回嘗試飼養DHH全滅後,在不甘心的情況下,以實驗的心態再度挑戰(傳聞中)較好養DHL亞種。
這次也是在L2末期開始養,幼蟲期(以L3開始計算)約為1年,實驗的方式是以公蟲母蟲混養。
2013/11/17剛轉齡完只有22公克。
2013/12/15
2014/01/12
2014/02/16
2014/04/27,因為混用木屑,所以換土時間延長。
2014/06/22體重突破80。
與此同時,獨角仙進行繁殖。
2014/07/13,無溫控掉克。
2014/08/09重新溫控才勉強救回一點體重。
與此同時,毛大象大兜蟲化蛹。
2014/09/13體重成長趨緩,但是因為無溫控掉克,所以體重不高。
2014/10/11這是這隻長戟的最大體重。
2014/11/08在未發覺做好蛹室的情況下挖破蛹室,體重再度下降。
2014/11/30因為長戟蛹期非常長,確認進入前蛹後開挖,放入人工蛹室,減少木屑蛹室的不確定因素跟不利條件。
2014/12/17成功化蛹。
2015/03/10臨晨4點開始羽化。
2015/03/15腹部尚未排水,上翅也未完全乾燥,放入溫控箱中蟄伏。
長戟DHL這次飼養實驗勉強成功,在實驗之中發現與前次失敗的案例相比,這次我改變的幾個策略方針可能是主因:
1.比起土的密度,更注重土的高度。
2.溫控比高級食材更重要。
3.替乾燥的土表噴水是根本沒有必要的行為。(通風)
這其中的重要性相比,溫控>通風=土高,土不高的確會對幼蟲造成很大的影響,反倒是密度過高,反而會阻礙通風。本來以為通了風應該可以不用溫控,沒想到在夏天到達鼎盛的時候,還是出現了掉克的情形,才又匆匆忙忙臨時搭建溫控場所。
所幸,溫控的確是造成幼蟲掉克主因,勉強將幼蟲救了回來,但也讓體重破百夢碎。此次經驗了解到,幼蟲在14度的冬天裡體重能大幅增長,在30度的盛夏卻是幼蟲殺手。
這次與母蟲混養,一來是降低幼蟲期,其次是以混養的方式,讓幼蟲本身交換共生菌,以降低拒食的風險。具體來說,混養在個人觀感中,也能列入幼蟲成功化蛹、羽化的因素。
除了無溫控掉克外,化蛹前被我挖破蛹室,也是導致這隻DHL大縮水的主要原因,最大體重達到97公克的長戟,最後縮成在80公克以下勉強化蛹,體長也僅僅過10公分,離13公分的標準體格遠遠不及格,實在讓人心疼。
這次飼育全程使用獨角仙土,取得相當不錯的參考資料跟經驗值,下回將再度挑戰DHH。
補上輔助公蟲的母蟲照片:
2015/03/15記錄於巴哈姆特。
備註:與母蟲混養,未記錄母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