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 - 瘋狂腳踏車之旅。
聖城有和臺北/彰化YouBike類似的腳踏車出租系統,叫做BCycle。可用信用卡購買單日不限次數的出租方式(也有一星期與一個月的),但需要每半個小時將車還到任何一處腳踏車站,不然會加錢,但是單日不限取車/還車次數。
事後證明這一點也不麻煩,因為騎到後來如果我沒有每經過一~二次車站就還車休息,大概已經曝屍街頭。
我體力是不好,不過只有三段變速的腳踏車上坡的時候好痛苦啊.....
距離旅館最近的腳踏車站大概走10分鐘就到,不過最吸引我注意的,是腳踏車站附近停車場的這東西:
刷信用卡的腳踏車出租站都有了,聖城公車總站停車場的付費系統卻是這麼老式的塞錢箱...... =.=
第一站就跑去美洲之塔-也是因為塔邊就有腳踏車站。
在塔前的廣場胡亂拍東西。
Henry B. Gonzalez Convention Center/亨利?B?岡薩雷斯會議中心。
美洲之塔的正下方,也是入口處。
從塔上暸望臺看我下榻的旅館(鮮紅色屋頂)。
我的房間是上面往下數第二層,朝向高速公路這一面的右邊第二扇窗戶。
屋頂上的花到底是給誰看的?
啊,給塔上的我看的吧 =.=
希爾頓里約皇宮大飯店
友誼之炬
UTSA(德州聖城大學)的德州文化部,前面的水池圖案很不錯。
拍到了「奇怪」的東西。這尊擺在機器算命箱中-但是算命的人像是阿拉伯風格。 =.=
塔上除了瞭望臺還有一層宴會廳以及一層餐廳。餐廳的一層每小時會旋轉一週。
動感影院等待區的擺設。
塔下的一樓,除了紀念館還有「4D動感影院」。就是除了椅子會動、帶著3D眼鏡,還會灑水、噴氣、冒煙等。
影片的主題是介紹德州,其實沒什麼新意,但有個小小孩被眼鏡蛇張嘴吐舌時椅子兩旁噴出的氣嚇哭。 O.O+
塔下咖啡廳的員工正在寫看板。
前天搭乘的觀光巴士就是長這樣。
時間已近中午,所以就去La Villita(工藝小村)晃了晃順便吃午飯。
這一棟的前院特別大。
前院的這一隻很可愛。
這應該是古董了吧。
這家餐廳只做晚餐時段,而且還要預約。
另一棟的一隅--和臺灣拜土地公的感覺好像。
趴著給我拍的松鼠
工藝村旁的教堂,這時鐘樓正在敲音樂。
村樹下、彈吉他。
接下來,就是古教堂/傳道部之旅了。
路途經過的,這應該是鐵道橋?
橋下的白鷺鷥
可愛的橋。
橋的附近有兩個女老墨正在吸大麻。
嗯?我怎麼知道大麻的氣味?這得歸功於我在美國上的高中,校園內大麻氣味天天都有。 ~_~
景點一:Mission Concepción
我翻譯為「觀念傳道部」。
這是所有西班牙殖民時期的傳道部中,原始相貌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雙塔的後面。
正面。
大門門把上的十字架。
教堂可以進去,但是要繞側門。
大門屋頂上方的十字架。
左側有幾間房。
房內的原始壁畫。
西班牙傳道部的一大目的,就是將美國原住民(印地安人)轉為天主教徒。傳道部大多都是原住民建造的,壁畫也有參雜原住民風格。
保存的很好。
另個角度看教堂
左側就是進入教堂的側門,樓梯可以上鐘塔,但是被鐵欄擋住。
這種天花板在各個傳道部都很常見。
進入主教堂空間前的小房間。
小房間的左面牆壁一側。
教堂主空間、聖檯左側。
教堂主空間、聖檯右側。
教堂圓頂與吊燈
聖檯
掛飾
吊燈
再拍一張。
從內部面向教堂大門(與聖檯相反的方向),右手邊有間小房子,裡面的耶穌像。
小房間入口上的壁畫。
景點二:Mission San Jose/聖荷西傳道部
聖荷西傳道部佔地比觀念傳道部要大很多,建築架構有點像城堡。教堂佔據一面,其他三面都是矮房,主要是給被同化的美國原住民居住,房頂之上也有走道,有城牆的防禦功能。
矮房內部
矮房往外看
窯子?
主建築物,右側圓拱下原本是給西班牙人住的房間。
圓拱近照
進入教堂內部的側門
進去後的小房間,供奉聖母像。
這座教堂仍有在使用,並且有定期舉辦sacrament/聖禮。不確定是在這房間還是在裡面的主教堂舉行。
聖壇。
中間是耶穌,環繞的四尊其二好像是貞德與聖母,另外兩尊男性我不知道是哪兩位天主教聖人。
耶穌與十字架
左上,貞德?
左下,聖母?
右下,?
右上,?
鐘樓
鐵門後就是鐘樓的樓梯,有嘗試開門,確實被鎖了。 =.=+
但是還是攔不住我,直接穿越-只有相機。
Rose Window/玫瑰之窗
雕刻者是誰至今是個謎,可能知道答案的教會也絕口不提。
搶食蘋果核的麻雀。
最後只去了兩處傳道部。順著腳踏車道再往下騎還有好幾座,但是光這兩座就騎了30多公里與大半天,所以就沒去啦。
-其實騎到腿快抽筋了 ~_~
? ? ? ? ? ? ? ? ?
第五天
因為前一天騎腳踏車+走路很操,這天起床起得頗晚,只在市區內走走晃晃。
首先就是跑去搭觀光船。
舵長兼導遊
路過阿內森河岸露天劇院。
老建築物上的奇特雕塑 1
老建築物上的奇特雕塑 2
頭上長花應該不是原意,所以雕塑的臉都很不爽。
長長的逃生梯。
是說一個沒走好就落水啊....
好多的空中陽臺。
生在對的國家、長在對的城市,所以活到現在的河岸老樹。
導遊小姐,您這照鏡子的「手勢」,實在很容易讓人誤會啊。
河岸橋下酒吧。
這棟建築物在這個角度看只有薄薄的一片。
河道在岡薩雷斯會議中心到底,回頭。
-等等會徒步過來晃一晃。
下了船,順著河岸步道與天橋,先到河道三岔口的這坐雕像。
雕像的聖人,即聖城名字的由來。
母鴨帶小鴨,河道上頗頻繁的景象。
岡薩雷斯會議中心建築物下的步道與人工河道。從這繼續往下走,會通往美洲之塔與68年萬博會會場。
啊、之前忘了提,萬博會場的建築物目前都空置中。目前聖城有計畫改成類似La Villita工藝小村的模式,
but,
萬博會場和工藝小鎮只隔一條街,難道不會自搶生意嗎.....
會議中心下步道旁的展示品。
這隻鳥似乎是當地的特色鳥之一。
特寫。
看我一直在附近鬼鬼祟祟,準備開溜的牠。
會議中心牆上的貼磚壁畫(和之前醫院的是不同作者)。
這是為了68年萬博會而製作的壁畫,所以內容包羅各種文化。
同時聖城是天主基督教濃厚之所在,自然壁畫中心是相關內容。
順著河往其他地方踱步,看到勇敢的一家子在泡腳.......O_O
之後我脫離河岸,到上面市區走一走。
單純覺得這棟老建築很有風味。
之後在上張照片老房子左邊的披薩店買了外帶當晚餐。
店員很親切主動與我攀談,後來知道我是從加州來看馬刺比賽,就問我要不要免費的啤酒。美國白人為顯大方喜歡請人喝啤酒是個流傳已久的刻板印象,沒想到我真遇到。 =w=
可惜我不喝酒,所以只好婉謝。
回旅館的路上,看到非常有親近感的東西!
事實上這展覽在2011年就結束了。
ミクダヨ
ACG勢力無遠弗屆。
好了,回房吃披薩。
? ? ? ? ? ? ? ? ?
第六天-郊外之旅。
其實在聖城的這段時間一直想去個地方。但是遠在郊區,走路騎車絕對到不了。
想來想去,決定在最後一天租車去。
-租來的三菱汽車有夠吃油就是。
主目的地:Natural Bridge Caverns/天然橋地穴公園
讓人爬上去挑戰平衡感的遊樂設施。
本來想上去玩玩,但發現不準帶相機上去,感到無趣就算了。
導遊與後方「天然橋」名字的由來。
這個導遊常常吐槌....
地穴入口。
天然橋地穴是天坑(Sinkhole),即碳酸鹽巖層長久遭水侵蝕,因底下被挖空而地表塌陷,形成了進入鐘乳石洞穴的天然入口。
入口處最先看到的石柱。
英文小知識~
石筍(地面往上長的)= stalagmite
鐘乳石(由上往下吊的)= Stalactite
石柱(上下合一的)= Column
有些長的像皺摺的,綽號是Drapery(幕簾)。
像照片右下角,石柱底部已經變成像基座般的部分,叫做Flowstone(流石/石版)
右下角的Drapery也已經成了石板。
這座鐘乳石洞仍是「活著的」,仍在成長變化。鐘乳石的成長每一百年只有一立方英吋-大約一塊方糖的大小,可以說成長是以萬年為單位計算。
臺灣也有鐘乳石洞,但以規模而言真的遠遠比不上。
右側一片漆黑的下面,有地下河經過。
走在前方的是我幫忙拍了幾張照片的老墨一家四口。
後來在第二個地穴時我對他們不太爽,因為父母兩個帶頭做最壞示範,碰觸了鐘乳石。
但最後我沒當成報馬仔,多少因為碰觸行為被逮到會吃「刑事責任」,要坐牢的。
實在說不出口,到現在想起來心情還是頗交錯複雜。
為什麼嚴禁碰觸?
身為哺乳動物人體皮膚會分泌油脂,碰觸鐘乳石的地方等於給該處上了「防水層」。
靠水而生而長的鐘乳石,有了防水層的區塊和死亡無異,會失去成長來源而變黑。
有些長的像一層又一層水母與觸手的部分,是當水流遇到阻礙(像是裂縫),往橫向擴散後再往下流而形成。
![]()
![]()
![]()
![]()
通道外的洞穴,闇中別有洞天。
天然橋地穴園區有兩個主要洞穴(第二個之後會去),皆有提供前往無打燈、未鋪步道的區域探險的行程。這個黑黝黝的洞穴應該是這個地穴的探險入口。
如果有時間我還真想參加,但是這兩項行程需要預約、花費四~五小時,並需要適合爬行的長袖衣褲(*肌膚要避免直接接觸洞穴+防止受傷)。
下次再來絕對要參加!
上三張都是靠近第一地穴出口的最後也最大的空間-有一座美式足球場的大小(應該沒算進觀眾席)。
石碗?
石頂遍佈鐘乳石。
有牌子處,長的像炒蛋的鐘乳石。
慢慢往上爬。
第一和第二洞穴有開發步道的部分,從入口/出口到最低處皆有18層樓的高低差。
另一張特寫。
又一張特寫-正在淋水。
足球場大的空間,從上方往下照。
出了第一地穴,休息一陣子,接下來是第二個地穴。
這張好像是探測穴的其中一個。
上方是(另一個)探測坑透下來的光。
第二個洞穴暱稱是Hidden Cavern/隱藏地穴,由來很簡單:這個洞穴沒有通往穴外的天然入口。因為這原因,第二地穴和第一地穴有一個最大的不同,我上面貼的照片有一張是特寫。
猜到了嗎?
沒錯,就是豐富的Straw/蘇打管。
蘇打管的特色是像吸管一樣,中間是中空的。水流從中經過到達底部後礦物質沉澱,蘇打管就這樣慢慢增長。
蘇打管可以長得非常長,第二洞穴的探險行程可以到訪4公尺以上的蘇打管。第二洞穴之所以擁有第一洞穴缺少的蘇打管,正是因為它沒有天然入口,蝙蝠一類的動物與風無法進入,所以極其脆弱的蘇打管-用手指就能折斷的程度-才能大量地保存下來。
這種橫向成長的非常稀有,不僅水源必須受到阻礙無法向下流動,並且得有足夠壓力「擠出來」才能像旁甚至向上生長。
我在第一第二洞穴到訪過的地方,這是唯一的一處。
結晶一閃一閃亮晶晶
特寫來一發。
好多的蘇打管。
蘇打管聚落。
蘇打管聚落再拉近。
蘇打管聚落特寫。
步道最底部的大空間,前面三張的蘇打管聚落也在照片中。
是的,前方烏漆麻黑的洞穴,正是第二洞穴探險行程要進入的地方。
不過入口不在欄桿前面,下面是懸崖,要從照片沒照到的左後方繞到照片左前方然後下去。
洞穴觀光的最後擺幾張特寫當句點:
再來,風格遽然一變,來到西部主題農場:
入口兼賣票處。農場名字叫 Enchanted Spring Ranch。
是仍有在作農牧的農場,所以開放時間有季節性,旺季一週也只開放四天。
農場人員演了齣小短喜劇。
長角牛,如果朝你追過來絕對很驚悚。
坐拖拉機逛了農場一圈。
鹿茸!
牛仔餵魚餵鱉.....
這好像應該活在非洲啊?
出現了,Marty!
只有小鹿才有斑比。
看到這個我就想起上帝瘋掉的那一天.....
茅坑-展示專用,請勿使用。
好多的標本啊......
誰衣服縫了一半扔在這?
馬槽
好小的銀行
什麼都賣的商店(沒開)
我沒偷拍,真的沒偷拍,因為他不是真人。
各種西部生活用具
兒童遊樂場
草泥馬
這隻在這位置至少足足站了半個小時不動,連我靠很近都不怎麼動。
後來發現好像是在等著吃飯時間。
回程路上去吃泰國料理和珍珠奶茶 ~(-.-~),然後還車回旅館。
明天一早就要回家了。
? ? ? ? ? ? ? ? ?
第七天-回家
拍的飛機和我身處的是同一型號-Bombardier CRJ 900
特色是中段的逃身門擠在一起,有點莫名其妙....
中途在鳳凰城(Phoenix)轉機。
不太明白為何有400多萬人選擇住在這地方,從飛機上看方圓萬里不是沙漠就是山丘,而且熱的要死(我去的時候攝氏40幾度)。
總之,還是安全回到家了。
~The End~
插花影片:
美洲之塔一樓咖啡店,正在寫看板的店員。
逃走的水鳥
假裝走進了美國西部的酒吧
蘋果核戰爭
發呆的草泥馬
補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