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次因為有課,無法參與建中新生的演講(講題有關「批判性思考」與「媒體識讀」),不過我向吳老師推薦一本書,正好含有這兩條軸線,可作為讀本思考。
其書名為:《電視低能 我們損失什麼?》,副標題是「日本電視也是從低能走出」。
光看書名,似乎是在探討過去的日本電視對社會造成什麼危害,而現在的日本電視有多好。對,沒錯,這是一個主軸。而且,坊間許多貌似日本觀察的文章,都會以某個時間的切片作對照(例如1960與2010的對比),然而本書勝出之處在於作者陳弘美對「那樣愚蠢的過去」為何成為「今日精神的食糧」,兩者之間的演化做了一條歷史性的分析,這點對於仍身處前現代媒體環境的Republic of China來說,更有暮鼓晨鐘之感。
要比對過去與現在很簡單,舉例來說當年納粹時代的媒體與當代德國的媒體;或是皇軍大本營時代的報紙與今天日本的報紙。光看歷史的一頁,比較是顯而易見的,但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國家的改革者,是如何扭轉不利局勢,使之步入正軌?這就是研究媒體、研究歷史的重要性。
本書雖然並非專門為傳播相關領域學生而寫,但也推薦本領域學生閱讀。在撰寫本文之前,我推薦幾位研究生看,他們都表示大開眼界。
但為何相關領域的高級知識份子會對一本通俗讀物表示讚嘆?這原因有點羞赧,但仍要與讀者分享:那就是本領域研究所的教學,偏重某些國家(更精確說,是某個國家)在某個時代的學說。但對學說所產生的土地、文化,與媒介環境卻不甚了解,因此才有今日片面資訊的產生。
若非專門領域的學生,只要您對日本文化或本地電視、媒體文化感到憂心或好奇,這本書也不會讓您失望。作者在介紹日本媒體環境之餘,不斷把視角拉回我們生長的故里,讓我們不斷反思媒體改革的可能性。
而且,雖然本書沒有名為「政治」的篇章,但時時刻刻都與政治掛勾,例如第七章的標題是「國民懂透透,社會就會變→當第四權覺醒時」。這章對學過新聞學的人來說,等於是一次複習媒介的社會功能。用非常簡化的言語來說,就是國民能透過媒體瞭解政府在幹什麼黑心事的話,那麼,黑心事被阻擋的可能性就大增;反之媒體整天說一些垃圾話,那麼政商勾結的法案條條通過,就成為今日的現狀。
不過提到「第四權」,這段是專門寫給本領域的同學:要記得,所謂「第四權」這東西跟「新聞自由請願書」一樣,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請記住不要被混淆了。
最後,在我們決定跟著公幹「恐龍法官」(或任何仇恨名詞)前,請先確定媒體所告訴你的,是謊言還是真相。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