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鍬形蟲也養這麼久了。
雖然長戟大兜蟲讓我有點.....受創,但是長頸鹿鋸鍬形蟲方面,到是有意外的驚喜成績。
這次留下來的6隻幼蟲裡面,判定並確認為母蟲的有2隻。
我會這麼肯定的原因是,這兩隻都做好蛹室,並進入前蛹期。
蛹室跟隧道的判定,就在於蛹室出現時,旁邊的木屑會因為蟲體推擠成型,加上幼蟲體液的關係,變成一圈顏色不一樣的泥狀,圈住蛹室的範圍。(這一點兜蟲跟鍬形蟲是相同的)
因為進入前蛹期的關係,所以我並沒有把牠挖出來,但是從化蛹的時間點跟瓶外觀察的體型來看,這隻是母蟲沒錯。
既然都有傢伙先準備化蛹了,所以換菌的蟲口就相對較少。
入菌的鍬形蟲不像兜蟲一樣,只要把牠倒出來,重新填土再放進去就好了。鍬形蟲入菌麻煩就麻煩在,為了避免傷害幼蟲,飼主必須把菌一層一層的挖開。而木屑壓得很扎實就算了,偏偏菌絲也很強韌,所以開挖會有難度。許多人都會不小心在換菌的時後挖傷幼蟲,甚至造成折損。(還好我好狗運)
另外,一部分鍬形蟲的幼蟲會摩擦後腿發出警告聲(如長頸鹿鋸鍬形蟲),所以當飼主開挖的時候,若是挖掘接近幼蟲所在的隧道,聽到「唧~唧~」的聲音(養獨角仙成蟲就知道,你把獨角仙抓起來,牠會用腹部摩擦鞘翅發出聲音.........就是這種聲音?。痛韸叺耐诰蛩俣纫怕?。
PGK(長頸鹿鋸鍬形蟲)幼蟲如我所說,大小約莫與獨角仙相當,上圖是公蟲與湯匙的比例照片,至於重量的部份我則是沒有觀測。
下圖是挖掘過後的廢菌塊。
幼蟲吃過的菌瓶(基本上都是從底部開始吃),會出現兩種顏色的差別。一種顏色類似兜土,另外一種則是菌絲的白色+木屑的黃色。當幼蟲吃掉的部分越多,兜土的顏色部分
也會漸漸的擴張。
1瓶2L的寬口菌瓶約可供幼蟲吃2~3個月(看幼蟲品種跟食量),母蟲也有機會一瓶到底(像我這樣)。通常兜土顏色的部分擴張超過菌瓶的2分之1,就可以考慮換菌了。
挖掘出幼蟲之後,可以發現兜土顏色的部分非常鬆軟,輕輕一倒就可以倒出來。深色的部分經過啃咬、分解,幾乎與兜土無異,白色的部分雖然還有菌絲,但已經相當乾燥,所以幼蟲入菌即使食量不大,可能也要在2~3的月之後換菌。
這次PGK換菌應該是最後一次,夏一次大概就換成公蟲化蛹,而母蟲已經羽化在過蟄伏。感覺上整個週期比兜蟲還要來的短不少,這也是大家比較喜歡養鍬形蟲的原因之一吧?(比起兜蟲曠日費時還拒食給飼主看的狀況)
至於廢菌的部分,我應該會請一位專門的「清道夫」,來幫忙消耗這些廢菌塊。<=請拭目以待??!
2013/08/04紀錄於巴哈姆特
備註:2母蟲進入前蛹
備註:廢菌有專門的清潔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