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以劇情來看,【機器戰警】算得上是一部B級電影,以其劇情頗為生硬的發展,(雖然這是動作電影的通病之一),乍看之下是一部不需要大腦的商業電影,而寫實的近乎誇張的暴力鏡頭向來也備受評論界的痛批,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赤裸的暴力與性原本就是導演保羅范赫文的一貫風格,然而,【機器戰警】真的只是漫無目的威灑暴力與血腥嗎?套句導演曾說過的一句話:「我拍的電影不是笨蛋電影。」,保羅范赫文其實在短短90分鐘的劇情暗中放進了不少觀點。
在影史上,科幻電影出現時的目的並非在提供聲光刺激,而是在許多嚴肅的社會現況中投注醒思議題,【機器戰警】在這一點上算是完全繼承了"科幻"的精神,在都市場景以及戰警外型的設計、甚至連批判精神皆可以看到1927年的科幻經典【大都會Metropolis】的影子;而【機器戰警】的故事背景明顯的受到當時的美國時事影響,片中遭到財團支配下的公家機關,實際上嚴厲的批判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缺點,而片中不時插入的廣告中的諸多畫面,除了在呈現電影中的時代背景之外,同時也反諷當時的美國社會問題,雷根當政時期的「星戰計畫」,被預言其失敗的命運(甚至兩位前總統因而致死,難道其中包括了雷根?),而鼓勵家庭採購戰爭遊戲、公開的色情風化廣告等,也展現了露骨的諷刺,相對於片中的暴力場面,血漿的噴灑相對的使得反諷的戲劇化更為加強。
而對於主角墨菲的設定,除了探討人性對抗機械的老生常談之外,保羅范赫文還做了更辛辣的解釋,【機器戰警】的形象設定,從主角墨菲在工廠遭到幫派的屠殺、犧牲、藉著高科技的幫助重生,一直到片尾機器戰警水中行走的設計,其實投射了聖經中耶穌的救世主形象,保羅認為機器戰警其實代表著美國人的信仰觀念,美國的救世主是藉由高科技的能力復活,以強大的火力來執行拯救世人的任務,身為一個來自荷蘭的導演,當時的保羅范赫文為美國下了這種結論,而時至今日,保羅范赫文的結論是否是正確的呢?比較起同時期的科幻電影,經由導演巧妙的掩飾,就如同後來范赫文在美國的一系列作品,即使在十足商業娛樂的包裝下,【機器戰警】不論是外在或是靈魂,都相當的「兒童不宜」
劇照集:
戰警的英姿之一
1960到80年代的電影經常會出現這種象徵性的鏡頭~強迫透視法
(遠近當中的距離感縮小,這要用到特殊鏡頭)看起來讓機器戰警顯得相當巨大
戰警的英姿之二
利用煙霧來提升英雄形象也是個常見的做法,至少目前的蝙蝠俠都還是這種路線
戰警的英姿之三
按照保羅范赫文的說法,這個畫面是要模仿耶穌基督在水面行走的形象,藉此暗諭美國人的暴力式文化,機器戰警就是救世主,死而復生,且靠著暴力來拯救世人
火力強大卻容易失控的執法機械人ED-209,在某方面仍舊代表了美國人對於機械的不信任感
標準的保羅式暴力場景,血噴的到處都是(這位慘死的職員的血還很諷刺的灑在底特律的都市計畫模型上頭,彷彿在預告城市的建立是在血泊當中誕生的)
可怕場面之二,掉到化學藥物裡頭的惡棍
下一秒被車子撞成碎片,以現在的眼光看起來反倒有點黑色幽默。
諷刺媒體之一,戰爭遊戲大熱賣!
諷刺媒體之二,合法的妓女廣告
影片結尾的事件過後女主角在醫院接受訪問
三區DVD的幕後收錄之二
最早的機器戰警原型,看起來有點像爵德法官(就是超時空戰警)
三區DVD的幕後收錄之三
修改過後的機器戰警,靈感還是來自於大都會的那個女機器人,
這個畫面把戰警和機器人重疊啦~看起來怪噁的
導演保羅范赫文
當年的保羅范赫文
現在的保羅,看起來比較會穿衣服了~
最後附上一張第二集的畫面,戰警騎摩托車~我想這應該是效法當年阿諾拍的【魔鬼終結者】吧,一點題外話,當年第二集的編劇就是【萬惡城市】的漫畫作者法蘭克米勒主筆,而導演則是【帝國大反擊】的導演艾文克許納,然而這麼大陣仗的機器戰警二的票房還是不如預期,使得機器戰警之後的續作都走向B級片,直到最近因為【鋼鐵人】的熱賣,【機器戰警】才又有了重生的機會,新版的【機器戰警】預定會在2014年上映,導演則是曾以精銳部隊得到柏林影展金熊獎的巴西導演荷西艾迪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