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我】 ̄▽ ̄
 ̄w ̄
=▽=
=w=
>▽<
>w<
{ 感謝 [ 跌死卡波力 ] 大大提供 }
先聲明,這個既不是某科普電視臺的節目,也不具任何權威成分,單純個人感想。
當然也有一點點參考價值就是了。
啊?妨害公司商譽?基本上這裡是擁槍不合法的臺灣,
而且我不會隨便嘴砲,要說爛一定有原因。
10. M60
十大爛槍第十名:美國陸軍 M60 通用機槍。
美國在二戰後發覺通用機槍這個概念比起壁壘分明的輕重機槍明智得多,
由 T44 試製機槍發展出 T52,一直到 T161 在 1957 年被正式採用並賦予 M60 的編號。
M60採用短行程瓦斯活塞、旋轉槍機閉鎖,進彈爪左右擺動進彈方式。
與老式的 M1919A6 相比較輕,且循環射速較慢,即使只有全自動模式,
射手在練習之後仍然可以打出單發。
但它的缺點也不少。首先,進彈爪系統式 MG42 和F G42 各抄一半,
若單抄一種的話進彈失敗的問題應該不會那麼嚴重。
其次,太重了。空槍即重達 10.5 公斤,
加上兩百發的子彈後更會飆破十二公斤
( 一發 7.62 子彈約 10 公克,美軍現役的 M249 機槍連兩百發子彈附箱子也才 9.64 公斤 )。
再來,想要做成快速更換槍管的設計卻忘記幫槍管加上提把或隔熱套,
結果就是要帶著隔熱手套才能換管。
所幸後期的 E3、E4 有針對這些缺點改進,還不算太糟。
9. Smith&Wesson 5904
先來個名稱解釋。
59 是指吃 9*19 子彈,0 是標準版,4 是鋁合金槍身加上碳鋼滑套。
這把就是我們偉大的警察杯杯的佩槍是也。
史密斯威森是製作轉輪手槍知名的廠商,
不知道當初是誰決定要採購他們的自動手槍做為警用佩槍的。
這把槍基本上並不爛,只是沒聽過關於它的好評罷了。還有,
臺灣這種潮溼悶熱的氣候還用碳鋼滑套這點有些奇怪,
如果採用上下槍身都是不鏽鋼的 5906 可能還好些。
還有一點是警用手槍近來比較傾向於 DAO,
NYPD 採用的 Glock 還特地採用了比標準扳機硬上六磅的扳機組,
5904 的 DA/SA 相對比較舊,如果警察在上膛後沒有將擊鎚降下也比較容易走火。
另外,5904 還有個特殊功能。一般手槍復進的時候滑套只會前後移動,
它則會前後左右雙軸移動.......因為鋁合金下槍身不耐磨,用久了公差就變大了。
話說目前警用手槍好像要換,列入考慮的槍型有
Glock 17、Walther P99、HK USP 和 Bretta M92FS。
私心當然是希望換裝 USP 啦。至於買 M92FS 不如直接採購 T75,
不過這樣經手的人有沒有油水就.....
8. QSZ-92
QSZ-92,意思是「輕武器─手槍族─ 1992 年」。
基本上這把本身沒有什麼致命級的問題,最大的缺陷是「表現跟不上時代」。
先說這把槍的設計目標一整個就是在唬爛,大致意思如下:
「新的子彈威力要比 9mm Para 強,五十公尺內能有效殺傷敵人,
打穿 232 鋼板之後可以擊穿五公分的松木,
新的手槍子彈要外型美觀、生產簡易.....布拉布拉」。
結果研發到最後還不是拿出一把打 9*19 Parabellum 的槍。
想用九公厘鉛心子彈穿鋼盔?用 M2HB 幹穿九七式的正面還比較容易。
彈匣的設計是兩側鏤空,直覺就會想到是在抄 PSM。這種設計雖然可以減輕重量,
但是結構強度會降低。
至於可靠度,只能說 PLA 的要求很低,
低到讓人懷疑中國的軍火工業是不是停留在蘇製濫造時期。
要求的故障率是 0.2 % 以下,也就是說五百發以內不要出槌就好。
來看看其他公司的要求如何....... M9 的要求是五千發以內不能故障
( 應該還要保證一萬發以內不爆滑套的 XD )、貝瑞塔原廠的 M92FS 要過兩萬發保固
,最猛的是 Glock,在某次展示會上,Glock 的工作人員排出二十套槍身零件,
由一位觀眾現場挑選一套零件組成一把手槍
( 說明一下,就是用 A 組的滑套加上 B 組的槍身和 C 組的彈匣、D 組的擊桿....... )。
那把拼出來的克拉克打了兩萬發還是好好的。
最搞笑的是某篇宣傳文章的性能表格,比較的對象有:M92F,這個沒什麼意見,
但是把 1935 年的 FN HP、1950 年的 MAS 拿出來比就是在攬較比雞腿。
要不要我拿 T91 跟 98K 比,然後宣稱 T91 是 205 廠超越毛瑟的神作?
7. FG42
FG42,1942年型空降獵兵步槍。
缺點就是不該有全自動模式,別稱「槍會飛掉」模式。
6. 十一年式
這把算不算機槍還是個很大的疑問。
一般機槍不外乎彈匣、彈鼓
( 這有兩種,一種是像 MG34 的鼓型彈匣,另一種是類似 RPD 的鼓型彈鏈收藏盒 )
、彈鏈進彈,它則是吃三八式的 6.5*50 日規子彈,用五發彈夾一個一個壓上去打........ ="=
打五發會停一下的機槍,自動點放的唷。 XD
所以,基於國產機槍的「優良」性能,
抗戰時代日軍多半很樂意扔掉手上的國貨去撿一把繳獲的 ZB-26 輕機槍來用,
有多少彈藥就用多久。
5. M9
罵過很多次了,這次來個完整敘述。
美軍的老壽星 ── Colt M1911A1 從一九一一年一直服役到一九八五年。
雖然 M1911 是手槍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是經典也有個極限。
單動扳機的機械結構讓射手如果想要拔槍立即開火,
就要把一把膛內有子彈、擊鎚在待發位置的槍插在槍套裡,說真的這種行為還挺危險的。
另外,.45ACP 的彈殼直徑比較大,這限制了裝彈數量 ── 七發。
市面上是有雙排裝彈的十五發裝彈匣,不過軍方不可能列裝這種高單價半消耗品。
所以,美軍在一九八三年提出招標案,在種種測試之後只剩下兩把槍符合標準 ──
來自義大利的 Beretta M92F 和
由瑞士精密工業集團與德國梭爾公司聯合生產的 SIG SAUER P226。
( Glock 為什麼沒入選就不知道了 )
因為總採購量高達三十二萬餘把,因此價格較低的 M92F 擊敗 P226,
在一九八五年以 M9 之名正式取代 M1911A1 成為美軍制式個人防衛武器。
基本上 M9 的長寬尺寸和 M1911 相仿,握把較厚實,使用 9*19 公厘帕拉貝倫子彈,
雙排彈匣,裝彈量十五發,單/雙動扳機,槍管短行程後座。
相異於使用白朗寧閉鎖的 M1911 和改良白朗寧閉鎖的 P226,它使用活動卡榫閉鎖。
另外,M92F 獨特的保險系統,關上保險時撞針和子彈之間以阻鐵完全隔離。
看帳面總是一切完美,正式列裝才是惡夢的開始。
一九八七年,一把民用版 M92F 手槍在 SEALs 的訓練中滑套斷裂,一位海豹隊員臉部受傷。
隔年又連傳滑套爆裂事件,截至一九八八年底總共有十四把手槍發生意外,三把在SEAL,
另外的在陸軍試驗場。原本貝瑞塔懷疑美軍是不是拿加高膛壓的彈藥來硬操,
美國軍方嚴詞否認。
不久又發現 M92F 的尾鉤容易斷掉,
美國陸軍忍無可忍之下把接收到的兩萬八千餘把手槍全數退貨。
貝瑞塔緊急修改設計使滑套即使斷裂也不會向後飛打到射手臉部,
再加上允諾提供零件換裝之後,美國陸軍才接受後續槍枝。
修改後的槍型重新賦予編號為 M92FS。
接著在波灣戰爭又出現一大堆抱怨,例如美國生產的彈匣彈簧張力太弱,裝十五發子彈會卡彈
一般士兵只敢裝十發彈藥進去;彈匣進沙就完蛋;後照門從滑套上脫落 (!?)
、九公厘帕拉貝倫沒辦法立即打倒敵人等等等等......
4. 百式衝鋒槍 ( 日軍制式名稱為百式自動步槍 )
重管加腳架的衝鋒槍就是一整個失敗,沒啥好講了。
3. L85
英軍的輕兵器都會在前面加個L以資識別,例如這把的班用支援武器型稱為 L86,
7.62 公厘的通用機槍稱為 L7、史特林衝鋒槍稱為 L2、極地作戰步槍稱為 L96 等等。
85,指的是制式化的年度,一九八五年。
這把槍是由英國皇家兵工廠(原恩菲爾德兵工廠)開發,編號 SA80。
SA80 開發時基於 1982 年福克蘭群島戰役 ( 阿根廷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戰役 ) 的教訓 ──
在開闊地型上,英軍的 L1A1 ( 取消了全自動功能的 7.62 公厘 FN FAL )
發揮遠距離精準射擊的優勢 ── 因此在開發上相當注重長距離射擊的精準。
幼牛頭犬型的結構雖然有助於縮短槍身,但是瞄準基線變短,
瞄準的輕微誤差在彈著點上會比傳統構型的槍偏的更遠。
為了彌補這點並且增加士兵信心,英軍採用四倍放大倍率的 SUSAT 氚光瞄具,
不分日夜均可用。
接著就開始歡樂啦。先是彈匣鉤有問題,走路可能掉彈匣。
接著撞針容易斷裂,SUSAT 的瞄準線和槍管的距離過大,
據說發生過英軍士兵瞄準遠處敵人開火卻誤殺近處同袍的事故。
再加上我認為 5.56 公厘子彈的有效射程不超過 450 公尺 ( 基本上超過 200 公尺就很難瞄準了 )
注重長距離精確射擊的話把 SUSAT 拆下來裝到 L1A1 上面不是更好?
如果說注重精準的代價是犧牲其他性能,那這個代價還真大。
英國花了九千兩百萬英鎊請 HK 公司改進 L85,改進後的型號稱為 L85A2。
2. 南部十四式
日本人相當喜愛的一把爛槍,由近來的 ACG 作品就可以看出日本人對這把槍怨念深重,
例如更勝黎明的高麗菜第十二話,臉部崩壞男的佩槍就是黃金南部十四式。
外觀很類似魯格 P08,但是內部很不幸的並沒有血緣關係。
機械動作不可靠之外,據說槍機會從拋殼口掉出來,非常囧。
1. AR15 ( M16 ) 系列
由美國設計師尤金?屎通鈉...... 不,史東納設計的 5.56 公厘突擊步槍,
於 1967 年制式化,制式編號 M16。由於槍本體和子彈的生產成本均低於 M14,
加上當時美國陸軍認為長射程、高準度、大威力不符合時代潮流,
國防部長麥納瑪拉乃下令全面停產 M14 ( 然後低價把整條生產線賣到臺灣來
,就是大名鼎鼎的五七式步槍 ) 並換裝 M16。
接著越戰傳奇就開始了~ XD
首先,AR15 採用直接瓦斯傳動式槍機,優點在於動作就理論上比短行程活塞還要可靠,
因為沒有機件居中傳動能量,自然沒有連動桿斷裂之類的包可以出。
但是使用這種形式的槍機,基於不讓太多瓦斯燃氣流入槍機承氣座以防意外起見,
瓦斯導管的直徑必須縮小。所以推進藥的品質若不佳,
燃燒殘渣、碳粒就會隨著高壓瓦斯進入瓦斯導管。
這些殘渣不斷累積的結果就是瓦斯導管會堵住,槍機不能復進。
一來美軍在越戰時使用的推進藥品質不甚佳,二來美軍當時的用槍習慣非常糟糕,
很多士兵誤信傳言曰「 M16 打完不用擦」,
而且 M16 的操作保養手冊和八十一公厘的迫擊砲一樣是營級裝備,
再配上越南的潮溼悶熱天候,好一點麻膛,糟糕點就是槍鏽到不能動作,
史東納系在槍身旁邊的槍機強制助進器就是這樣來的。
其他小缺點例如三叉防火帽會勾到樹枝
、全自動模式浪費彈藥的效率高到平均花費五萬發子彈才會死一個越共等等。
基於這些教訓,M16 依次改進為 A1、A2,A2 型換裝圓柱狀護木與鳥籠狀防火帽
,並且取消全自動射擊模式。
但是有些天生設計不良的地方不是改個外觀就能修過來的。例如拆解不易,
比起徒手可以分解完的 AK 槍族,M16 野戰分解還要顆子彈才能進行。
槍身結合銷容易脫落遺失、護木固定不牢容易搖、槍機內部空間狹窄,
對沙塵的忍耐力很低等等等等,榮登第一名。
===寫在後面===
事實上,M16 和 M9 的性能絕非外界所傳的那麼糟糕。M16 在酷寒環境下的表現極為優異,
M9 的拆解容易,而且它大部分的問題都是用料造成。它們的缺點之所以被放大檢視,
只是單純因為美軍可以藉由不斷的實戰來測驗手上的裝備是否實用、有哪裡可以修改。
如國軍的 65K2,以性能數據言自然比 M16 優秀,
但是未經戰火錘鍊的槍是否真如宣稱的好用,仍以保持保守態度為明智之舉。
而且美軍對於手頭裝備的改進方式頗值得效法 ── 公發的不好用,就想辦法弄其他槍來用
XM8、SCAR 的研發更顯示美軍從未放棄以更好的裝備來武裝自己的小夥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