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官方钱包

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康熙帝國》康熙,你好樣的--周培公與姚啟聖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 2011-08-09 19:51:08 | 巴幣 34 | 人氣 8152

  話說回來,我對康熙帝國的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中期。

  早期殘存的印象,除了一個跟黃鼠狼猥褻索裡面愚蠢猴子同名的班布噁扇(魯魯修:扇,你他X的雜碎)和那個突然搞落髮的蘇麻拉姑,大多康熙幼年的記憶,幾乎被鹿鼎記填滿。

  
  會寫作這篇,是因為看了老朋友葉姊姊的相關發想。而沒想到巴哈上也有人在注意康熙帝國,感到十分親切=]








  從二月河清代三部曲的第二部《雍正王朝》看回第一部《康熙帝國》也有戲份的魏東亭。一反在《康熙帝國》中表現得威風凜凜,在鰲拜專權時,與諸多年輕摔角手與其上演ガチムチ,並擒殺獅子頭鰲拜。在《雍正王朝時卻風水輪流轉》,從比利?海靈頓瞬間萎縮成沒什麼骨氣的畏縮大臣。被胤禎指派收取國庫欠款時,嚇得狗血淋頭,上吊自盡。

  可講回《康熙帝國》,最引人唏噓的還是康熙的「權謀」:任用了一堆超級賽亞漢人。這群漢人,從周培公到姚啟聖最後李光地。你將會佩服滿清皇帝康熙的知人善任,但更會感嘆派系鬥爭和民族之隔,提拔他們的康熙,也是一個個將其剷除的劊子手。

  
儼然《康熙帝國》的章節簡單區分,可與各漢臣的重用與否聯繫上。而《周培公篇》印象很深刻,其劇中的給人的印象不抗不卑、溫文儒雅,起初登場的落魄樣,更能引起同背景人的共鳴。當康熙破格提拔委以重任,心中也不經激昂。事實上更證明能力是不分種族,他領兵期間戰績彪炳,且令八旗的士卒亦對其心服口服。儘管追溯起來,他在軍令方面並不懲戒【掠奪財寶】,而令其軍隊儼然成虎成豹。

  其後,周培公因索額圖(明珠?)的讒言,放置PLAY而身心交瘁。上演了康熙探望,君臣之間展開了亙古以來最虛偽、令人發寒的對話。但周培公終將是明理人,趁機推薦怪老頭姚啟聖。







康熙都這麼【真誠待人】

不滿又能怎樣?












姚啟聖
其性格孤僻、自視甚高,標準的高IQ低EQ精英代表。
最大的成就就是一貶再貶。

康熙很清楚必須迂迴對付他,
所以搞了各式各樣的PLAY,最後丟進大牢放置PLAY。









這橋段顯露出其性格的純真

被丟進牢裡生死未卜之刻

他老人家只想消解無聊,對著空盪盪的牢內大喊

「給我書啊!就算是舊時黃曆也可以啊!!!」

聲音徐徐回盪,這種愛書成癡,令人會心一笑。




  康熙玩夠了他,令其溫馴了,也就放了出來。途中,君臣同乘轎子的橋段逸趣橫生。姚啟聖向康熙討書來看,康熙皇帝笑了笑,語重心長的說出下列名言:「朕有兩種東西絕對不讓人,第一個是看過的書,第二個是(用過的)女人。」姚啟聖發了個顫,但康熙繼續說:「可這本書朕還沒看過,你拿去罷。」

  姚啟聖篇的另外一個要角,就是全家被鄭經宰光的施瑯,而其亦跟姚啟聖以師徒關係連結。此篇的時間點,是為進攻臺灣橋段,就看姚啟聖與徒施瑯之間的糾葛與明刀暗槍之鬥爭,最為精采。










  論述直接跳到最後,其實我對李光地沒啥印象了,雖然記得是同於周培公和姚啟聖地位的要角。應該是準葛爾篇登場的角色吧?我只記得艷福不淺的康熙,接收了蒙古落難的公主,一夜纏綿悱惻後,康熙吃完又不擦嘴,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對衣衫不整的公主說:「妳強暴了朕=口=!」

  (她乃乃的...)



一部與龍馬傳一樣,值得一再回味的歷史劇。

創作回應

很不想工作的祭月間緒
這部看得開心,卻也是數年以前的事
可還未開文明之時,講個二五八萬一句也不理
只看明叔大揮其手,奠定天王之像而已
2011-08-09 23:23:31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我想想,這部2004年左右開始在臺灣播...那時候我們都小。
2011-08-09 23:51:26
艾爾琈
我快笑死了,兔大真是幽默~
由其是康熙為了給姚啟聖安個罪的那個橋段,只是畫個三條線我就快笑死了XDDD
不過說真的呀,大概是為了保有一定之權不能完全依著某人,所以最後皇上就變劊子手,一個接一個剷除了...後來因為魏東亭犯錯,也被丟去臺灣當什麼官的我忘記了冏
最可憐的還是周培公啦
2011-08-09 23:42:17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周培公真的很可憐,其實截圖弄了很多,但因為篇幅的關係我沒有全放上。

那段"全宇宙最虛偽的君臣對話",讓人看了覺得很可悲。

三條線...嗯,那是今天的靈犀一筆吧=]
2011-08-09 23:50:06
白白安
一直涉略他國的思想,而且都著墨於特定喜好,比較沒有去認真看待過自國的歷史,貴兔這篇文章真是讓人不禁莞爾,想不到有這麼有趣的片段,不過也突顯帝王的狂傲,假設康熙不是明君,那此人下場可就不是關關牢逗逗趣這般簡單???

2011-08-10 03:31:51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所謂的明君,並非只是善人或是好人,而是趨近馬基維利君王論塑造的【狐貍般奸詐,獅子般果斷】,而康熙兩者兼備。

真正的慈祥家不適合治國,因為他們只懂得雪中送炭,而不會落井下石。只有落井下石,才有機會擊倒敵人,建立新秩序。

話說回來,白神君的文章敝兔一直在追蹤,期待下篇出爐=]
2011-08-10 18:19:49
南DINAS
上面專業,所以我就來個不專業的!

學生會副會長杉崎說過:遇到傲就要把她變成嬌,若是變不成,就直接進入鬼畜調教

康熙或許有看那部作品吧(炸)
2011-08-13 17:05:45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康熙肯定未卜先知...從天主教傳教士的傳教物中一併吸收=]
2011-08-13 17:27:31
OrkBusta!
兔大,說到康熙,這會讓我想到另一個人 -- 法王路易十四世

兩個人都是在幼年時登基,但是所走的卻不太一樣

一個是讓中國走上繁榮之路,一個是讓法國走上衰亡之路。

很強烈的對比呢。
2011-08-17 14:28:38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感謝留言。

O君提到了路易十四,一時興起查了WIKI,發現的確跟康熙有許多相似的背景。譬如其攝政母安娜皇后,有如孝莊太后的角色;而紅衣主教馬薩琳可以延伸解讀為鰲拜(笑)

  他們實際親政的時間的確差不多,皆坐落在西元1660~70左右,不過說到把法國引領衰退,而康熙走上繁榮,稍稍有些不公平--雖說康熙在位有三藩、臺灣、喀爾丹蒙古、俄羅斯等外憂內患存在。

  三藩、不過是前朝背叛遺患,而臺灣雖是明朝正統之後,但鄭經與其子皆昏庸,無平世之能;在康熙經由思想上的漢治漢後,反清復明的號召力,已經沒有入關之時強大,軍力上的優勢更不用說,康熙當時唯一怕的,並非他們手上的軍力,而是"非我族類"一呼百諾的民族意識皆湧而起。比起軍隊,這才是推翻清朝的大患!

  喀爾丹蒙古和俄羅斯固然是強大的敵人,但當時時代並未進展到工業革命大量充斥熱兵器的時代,清朝尚可以原始冷兵器作戰,人海戰術與其對幹。蒙古或俄羅斯並無法產生如同"漢"一般民族分裂的力量,比起三藩或臺灣鄭氏,這顯得沒這麼恐怖。於是康熙成功平定喀爾丹蒙古,也與俄羅斯簽下尼布楚條約。

  反觀路易十四生處歐洲,一直以來政教之間衝突不斷,中古時代以來封建國家林立;真的說起來,比起大一統且儒家思想閹割的中國社會,路易十四生存的環境是個戰國時代,且有個更不穩定的因素--教庭,不斷與歐洲的封建國家們周旋著。倒是中國社會缺乏這項亂源。

  儘管如此,合理觀測路易十四的功績與特色,我們不難發現他反而像極了清朝另一個帝王--好大喜功、自稱十全老人的康熙之孫,愛新覺羅弘曆(乾隆)。

  以下引用WIKI:【(路易十四)透過大量的戰爭和宮廷的支出他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和貨幣的流通。他統治的晚期估計法國稅收的一半用在凡爾賽宮的支出中。此外許多錢財消失在官僚機構的貪污中。】

  他們對於國家各有其貢獻,但不可否認的,接連的好大喜功、標新立異等虛榮心,是引領其耗盡財庫之元兇,導致了大帝國的由盛轉衰,進而步入末路。雖然明顯的錯誤突顯在乾隆身上,但史學家對於康熙也頗有微詞--
2011-08-17 20:47:51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引用WIKI:【康熙是中國歷史上難得一見的英主,不過古今中外歷史上從沒有出現過完美的君主,近代史家亦有對康熙作負面評價者。 有專家指出,清朝中後期國力開始遠遠落後於西方,這跟康熙晚年的墨守成規,缺乏創新,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史學家史景遷批評康熙有三:一是皇位繼位的糾葛有點進退失據;二是康熙雖喜愛西學,任用耶穌會士,並允傳教,但對西方並不信任,因而有禮儀之爭以及導致雍正的禁教;三是康熙以輕徭薄賦自豪,以此彰顯盛世,但其永不加賦的政策按耕地面積繳固定稅金,與人口無關,於是人口雖增,亦不加賦,為康熙的繼承者造成財政困難。


  另外,梁啟超、邵力子等人認為,康熙在位時對西方科技很感興趣並且還掌握了很多,但他卻嚴禁自己之外的人學習,因為他擔心先進的西方科技一旦傳開,將會極大的動搖以騎射起家的滿清的統治,據傳教士張誠的日記,康熙不準傳教士在有漢人和蒙人的衙門裡翻譯任何科學文獻。

  到18世紀康熙末期時因羅馬教廷禁止中國教徒祭祖的禁令而引發禮儀之爭,促使清廷反制並下令「自今以後,若不遵利瑪竇規矩,斷不準在中國住,必逐回去」[9]。而此舉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以漢族為代表的中華文明的衰落。梁啟超說,康熙的科學是用來打擊他人的一個工具,「就算他不是有心窒塞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
2011-08-17 21:04:12
兔二:腎人棄於酒泉
  康熙對於中國的統治,在教育方面仍存在著"思想控制"的愚民政策,這在孟德斯鳩法意上的歸類屬於「專制政體」的統治方式;比起後來西方採用的「共和政體」,專制統治的原則在於建立至高無上之一人,視萬民為芻狗--雖然康熙沒有明確展現這種動機,但其行為,無疑使中國人民無法真正地進步,無論思想上或是整個見識。

  共和政體建立的是一種整體的有機體,引領這種政體的原動力是「品格」,有些人或許會感到訝異,在中國儒家思想蓬勃之地,品格卻非我們真正樹立國格之處--原因即因,即使是大清帝國,我們仍是原始且野蠻的專制政體,一種忽略萬民真正需求而追求絕對奴役的統治方式。更糟糕的是,還包裹了光纖亮麗的「禮儀之邦」的外皮,進而西方的船堅砲利叩門之際,中國人才開始省悟,我們所欠缺的是什麼?

  談到這,差不多該收尾了。一路思考到這,深刻覺得歷史很難真正去蓋棺論定。的確,康熙或許是個古往今來的好皇帝,而路易十四跟乾隆是個類似的好大喜功者。但康熙的政風趨於保守,並且在位期間仍發動文字獄以及阻止教育西化。

  某種層面而言,這是思想控制和愚民政策,或許趁此時機散播傳教士帶來的科學新知,我們能比西方早發生科學革命、甚至工業革命,如今的社會是中國引領天下而非歐美強權。但歷史充斥著IF,我想這種抒發或想像,就到此為止。

  路易十四之後的法國,至少還出了個席捲歐洲的拿破崙,這是至今人們仍津津樂道的「法國名人」,但康熙之後呢?我們似乎很難耳聞有什麼清朝帝王,能夠繼承同等威風凜凜而歌誦至今。

  若從這個觀點來看,康熙跟路易十四一樣是個引領國家走向滅亡的元兇,只是路易十四是急性腸胃炎,而康熙是慢性病=]
2011-08-17 21:04:25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